APP下载

在语文要素统整中促进学生能力层级进阶

2021-01-13倪新琴

关键词:语文要素

倪新琴

摘要:语文要素是贯穿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点。从教材结构体系的视角统整语文要素,对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促进各种能力的层次进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除了要在结合各个单元、每篇课文细化落实外语文要素,还要善于对各语文要素进行及时的梳理统整,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建构。

关键词:语文要素;细化分解;梳理统整;完善认知;层级进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在介绍教材的结构体系时,强调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系统性是“按一定的序列和梯度构建起来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包含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具体的语文要素教学中,不仅关注“散见”于各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还要有系统思维,从教材结构体系的视角统整教材列出的所有语文要素,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唯有如此,学生对语文要素的习得才是系统的、连贯的,不至于随着单元学习的结束而中断,最终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实现综合能力的层级进阶。

一、细化落实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单元导读部分就明确了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而后通过不同风格特点的课文的阅读实践,将语文要素进行分解、细化。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的语文要素编排,《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以列问题清单的方式,提示学生提问的角度可以针对课文一部分,也可以针对全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则以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问题去倒推提问,在学生巩固前一课提问视角的基础上,增加“从写法上提问”“联系生活经验提问”两种提问的方式;《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依然采用旁批示范的方式,启发学生多角度提问,但是又多了对提问价值思考的引领;《蝴蝶的家》一课在继续巩固问题分类、拓宽学生提问的视角基础上,提醒学生要关注问题的价值,不要为问而问。

教学中,教师应循着这样的编写思路,将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步步细化落实,这对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一定会有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不断地细化语文要素,而不做系统的回顾、反思、总结,那么,学生对“从不同角度提问”的认知也必然是碎片化的。笔者认为,在一组课文的阶段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做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

如上文提及的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完成四篇课文的学习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有机关联各个细化了的语文要素,帮助他们对“从不同角度提问”这一语文要素形成系统认知。

二、聚焦不同单元和年级语文要素的渐进关系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统编教材)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贯穿全书,……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练习设计之中。”实践中,除了对一个单元内的语文要素遵循“概括—细化—概括”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知结构外,不同单元和年级相关语文要素的前后联系,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对于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这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以逐渐递进的方式加以呈现;对于阅读理解力的培养,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策略,等等。综合教材中前后有关的语文要素,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前后关联。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一语文要素为例。教学中,笔者先从学生之前在三年级接触的“学会预测”和本册第二单元相关课文的旁注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批注的概念和形式。学生在熟悉的版式呈现中,认识了什么是批注,能够从不断预测、多角度提问、记写阅读感受等角度给文章做批注,并知晓写批注时也要空两格写、内容要聚焦、语言要简洁的要求。笔者引导学生读《牛和鹅》中的批注,旨在让他们在比较中,学会侧重从写法、感受两方面去写阅读批注;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可结合“多角度提问”这一语文要素,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读《陀螺》,重在启发学生关注在印象深刻的地方做聚焦性批注。

再以三、四年级教材中涉及的语文要素为例。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文体概念,捕捉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到了四年级,对于文言文关键词的学习要更加深入一些。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代词“之”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指代的内容不一样,要引导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推进,探究断句、翻译、仿写等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是文言文学习方面的语文要素。再看“语言的积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提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感兴趣的词句,能和同学交流对这些词句的理解;第七单元则提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语言材料和感受语言表达的不同效果,并将自己喜欢的语句主动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品味语言的触角得到了延伸。

通过这样的前后关联,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实现了连续性、有梯度的发展。他们在结合已有认知经验开展探究实践的活动中,认知基础得到巩固,新的能力又有了扎实的生长点,从而实现了能力层级的主动进阶。

三、关注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协调整合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呈螺旋上升式结构,要素之间彼此关联、相互融通。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细化落实,更需要引导学生协调不同要素的认知要求,强化阅读中的运用实践,真正促进学生内在技能的不断发展。

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编了《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四篇课文,整合了不同的文体,提出了四种不同的阅读提速方法。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单元整体出发,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实践,协调策略之间的内在共生性,促其掌握不同文体提高阅读速度方法。以其中两课教学为例。《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抓住“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呢?”这一核心问题,在默读时找关键句,就能快速地提取信息。教学时,教师可以协调统整“提问策略”与“快速默读策略”,启发学生思考:“比猎豹更快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课文是怎么具体生动地为我们介绍这些事物速度的呢?”如此,从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关注课文的写法,启发学生阅读迁移,掌握阅读提速的技巧。教学《地道战》时,让学生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带着问题默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在体会“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的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将“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与“带着问题读”相融合,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想象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画面,感受奇迹背后的智慧。

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通过“童年往事”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清楚;第二单元通过“古典名著”的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第四单元的“家国情怀”主题,让学生学习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单元有着不同的语文要素,或体现了语文能力的要求,或展示了语文方法的要求,或表现了语文知识的要求。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环环相扣,都是教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教师应打通不同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描写方法,从经典中把握人物形象,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进步,在习作例文中感知写法。

学生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间也存在着前后关联、不断递进的关系。教师要恪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厘清要素间的紧密关系,正确梳理、统整各单元语文要素的纵向关联、横向联系。只有把学生的认知放进一个完整的学习历程中,才有可能向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颖.基于统编本教材“语文要素”的复习路径探寻——以阅读板块复习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0(16).

[2] 朱玲芹.结构化: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旨归[J].人民教育,2020(10).

[3] 吴忠豪,薛法根,等.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四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 吴忠豪,薛法根,等.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四年级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5] 吴忠豪,薛法根,等.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五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6] 吴忠豪,薛法根,等.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五年级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
基于语文要素的活动实践窥探
基于评价维度下的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落地
“双线并进”主导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要素”指引,让“语用”落在实处
“小题大做”又何妨
浅谈小学语文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
立足语文要素唤醒美妙体验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