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联系,优化方法

2021-01-13蒋利娟

关键词:语文要素联系统编教材

蒋利娟

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出现在单元导读页中的单元目标,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解读语文要素,要把握其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教学语文要素,要优化方法,整合连通,搭建支架。

关键词:语文要素;统编教材;联系;支架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教材使用的“指南针”。从表面上看,它是出现在单元导读页中的单元目标;深入研读,会发现它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因素,是构建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教学中,如何让语文要素的效用最大化?把握联系,解读语文要素,是前提;优化方法,教学语文要素,是关键。

一、把握联系,解读语文要素

(一)语文要素具有纵向联系

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编排了篇章页,用简洁的语言明示语文要素,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是拾级而上、螺旋上升的,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编排思路,也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在不同册次、同一册次、同一册次的单元内部,语文要素都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瞻前顾后,把握好语文要素的纵向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教学定位,整体地教,连续地教,有针对性地教。

以复述为例,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语文要素其实在低年段已有涉及,如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课文《风娃娃》后的练习要求“根据下面的提示讲讲这个故事”(具体的提示为课文每段的首句),就已经对复述的语文要素有所渗透,属于隐性安排。到了高年段,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则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综观教材中对复述的要求,从初步学习复述到尝试多种复述,最后进行创造性复述和改编,教材对学生复述表达的要求是逐层提高的。

再以观察为例,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三篇课文,设计了“找不同”“说特点”“想办法”等情境任务,激发了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興趣;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则以“观察与发现”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留心观察获得的各种发现;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并从阅读迁移到表达,“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观察”是一种有意识的智力活动,从兴趣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恒常到变化,了解了语文要素编排的思路,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观察力和表达力的提升。

注重语文要素的前后勾连,并连点成线,教师就能在脑海中构建一条纵向的教学轴。由此,不仅能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轨迹,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把握教材,更能将学生的认知过程逐渐引向深入,促其完成有意义、有序列的学习过程。

(二)语文要素具有横向联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通常由单元导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等内容组成。编者围绕语文要素,在单元的每篇课文及语文园地中,都做了整体的考量与布点。语文要素首先在单元导读页中出现,明确教学目标,指引教学方向;其后,会在课文泡泡图和课后练习中出现,关注表达主旨,了解表达方法;最后,在语文交流平台中出现,整理阅读策略,总结语文元素。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是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主要训练目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是让学生学习借助表格和示意图来复述课文的方法,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则让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复述方法进行复述。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这几个部分,都紧承前面的课文目标,围绕语文要素进行训练和深化,很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单元课文内容各不相同,形式各有侧重,但都具备小学中段故事类文本阅读的基本特点,适合学生阅读和想象、复述和创编。

再以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导读让学生对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有了整体的认知,突出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四篇课文各献一策:《搭石》提出读书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将相和》在前一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方法——连词成句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提出要学会借助关键词句,捕捉有用信息;《冀中的地道战》告诉学生,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语文园地”中的三项内容则分别指向学生总结阅读策略、运用阅读策略和积累语言的能力。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体现,本单元的编排目标明确,方法适用,把阅读能力的训练落实在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常抓不懈。

了解语文要素的横向联系,教师就能在脑海中编织一张教学网。教师可以单元导语为引领方向,明确学习的重点,指向学习的准度;以精读课文为重心,揣摩阅读的方法,寻找阅读的策略;以略读课文为扩展点,巩固阅读的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以交流平台为综合运用,总结阅读方法,推向学习的广度。融会贯通,将语文要素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二、优化方法,教学语文要素

(一)整合连通

当教师了解语文要素在单元课文中的体现之后,就要改变以往以课为单位的备课习惯,尝试打通文本之间的联系,以单元为整体,将语文要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每堂课教学中都能获得落实与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首先,教师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首篇和次篇、学习与运用、常式与变式的关系,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适当地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整和补充。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首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充分领悟、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问题的方法;同时,兼顾教学“日积月累”中的四句关于“问”的名言,强化“学贵有疑”的重要性。教学《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时,适时回顾,强化训练。教学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则要从扶到放,有序延展,引导学生反复运用提问的方法。教学“交流平台”时,需注意再次勾连课文的语言特征,归纳提升。做这样的布局和分配、重组和拓展,前提是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学需”。单元教学不一定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也可以“左右逢源”、前后穿插。如此,变被动地教“教材”为主动积极地“用教材教”,打好一套“组合拳”。

(二)搭建支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的凸显,为我们解决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保证语文要素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该做适当的调整。要化有意为无痕,避免陷入机械生硬的怪圈。这需要教师在搭建语文学习支架上下更大的功夫。

学习支架的实质,是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提供支持,为学生搭建“上升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情况、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安排组织教学活动,设置合理的学习支架。为了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要不断设置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自主学习的学习支架。

支架的搭建应该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和驱动性。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教学,为了落实“简要复述”的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第一部分“调查民情”时,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并且运用“提取”和“合并”的策略,帮助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提供了简要复述的支架,让学生能够掌握简要复述的方法,为简要复述第二部分“惩治官绅和巫婆”做准备。再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为了落实“预测”的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搭建情境支架,让学生掌握了“预测无对错,请你大胆猜,预测非乱猜,有根有据猜”的方法。学生由此懂得预测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猜,根据课文内容猜,根据课题猜,还可以根据插图来猜,等等。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一课,教师教学时紧扣鸟儿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为学生搭建观察步骤的支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突出特点”,还要“准确”,并通过“看、听、想……”的观察策略来落实“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写下观察所得”的语文要素。通过各种方式,把支架搭建在学生学习的瓶颈处、思维的发散处、认知的模糊处,唤醒和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郑国民,关惠文,任刚,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汪潮.统编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单元解读与对比课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语文要素联系统编教材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