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气郁论治功能性早搏

2021-01-05林虹辰崔向宁

环球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气早搏肝气

林虹辰 崔向宁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指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冲动而引起的心脏过早搏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40%~75%的健康人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检出早搏[1],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良性早搏,或称功能性早搏,即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往往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饮用咖啡之后发生。随着社会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障碍普遍存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2],是诱发功能性早搏的重要原因。早搏发生时常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又会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二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西医抗焦虑抑郁药物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房性早搏的发生[3],但存在副作用大、依从性差等问题。,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副作用小,改善症状的特色和优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治疗功能性早搏时应重视精神因素对该病的影响,认为其多由情志致病,气郁为其病机关键,气郁则疏之是本病的核心治则,现阐述如下。

1 从气郁探讨功能性早搏的发病机制

功能性早搏属于中医“心悸”范畴,是由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的;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较大,由此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导致功能性早搏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灵枢·口问篇》云:“悲哀愁忧则心动”,明确指出“悲哀愁忧”等情志因素可以导致“心动”,但对其机制阐述不明,课题组认为主要包含以下两个病理环节。

1.1 气郁是功能性早搏的病机核心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维系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当气机不能正常升降出入而结滞于内时,便形成“气郁”[4]。中医认为,气郁多由情志不遂或体质因素所致,如《灵枢·本神》言:“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结气候》提出“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可见悲哀愁忧等情志因素直接影响脏腑气机,使其结滞不通形成气郁。而与情志致郁最为相关的脏腑,莫过于肝、心,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心为君主,总统神明。七情内伤,忧愁烦闷,志虑不伸,气先受病,随之肝失条达,肝司疏泄功能异常,情绪和气机皆无所控,患者表现为情绪不佳,闷闷不乐,烦躁不安,胸胁、少腹胀满,咽部异物感,善太息等肝气郁滞之症。肝为心之母,母病及子,肝气郁结进一步影响心之气机,导致心气郁结,正如《薛氏医案》所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此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调控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七情致病往往伤及心神,如张景岳云:“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无论肝郁影响心之气机或是七情内伤心之神明,总致心气不畅,心神受扰,使心不能发挥“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作用而悸动不安,发为功能性早搏。由此可见心肝气郁是“悲哀愁忧”进而导致“心动”的关键病机。

在体质方面,功能性早搏患者多为中青年,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之中,受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影响,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疲倦不堪、性格焦躁易怒、情绪波动不稳,逐渐形成王琦院士所提出的气郁体质[5]。体质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的结合体现,与疾病发生显著相关,气郁体质便决定了其发病的特殊倾向为郁证、脏躁等病。有学者研究表明,气郁体质与焦虑抑郁状态和自主神经系统存在一定相关性,可反映此类人群心理状态的偏颇失衡[6]。处在气郁状态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奋,机体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引起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促使功能性早搏的发生[7]。气郁体质者的自主神经活性和交感神经平衡均较差,这不仅是焦虑抑郁情绪的体现,更是功能性早搏的诱因,为气郁导致功能性早搏提供了有力佐证。

1.2 气郁导致功能性早搏的病机演变及其影响

朱丹溪曾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机调和,气化有度,脏腑安和,百病不生。气郁久而不解,气机失其常度,其后痰、血、火等随之而郁,诸疾蜂拥而起,便如《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所论:“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其病机多从气机不畅,郁而不伸的基础上演变,气不布津则痰凝,气不行血则血瘀,气不流通则郁而化火,渐耗气阴,致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加重功能性早搏。

1.2.1 气郁生痰 长期忧思恼怒,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津液失于输布,水液运行障碍,停聚成痰;或肝失疏泄,乘克脾土,脾胃不能健运,水湿由内而生,凝聚成痰。唐容川云:“痰入心中阻其心气,可致心悸。”痰浊聚集,伏于体内,壅遏胸中,阻遏心之气机,引起功能性早搏。其症状特征为心悸时作时止,胸脘痞闷,咳吐痰涎,泛恶纳呆,舌淡红,苔腻,脉弦滑等。若痰从热化,则见心烦失眠,咳吐黄痰,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等症。

1.2.2 气郁致瘀 气为血帅,血液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正如《沈氏遵生》所谓:“气运血乎,血本随气以周流,气凝则血亦凝矣。”又有《血证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肝失冲和,气机不利,血壅不流,变生瘀血,将扰乱气机运行,使心之气血运行不畅,加重功能性早搏。其症状特征为心悸不安,胸闷不舒,时有心痛,痛有定处,面色晦暗,唇甲紫青,舌质黯或有瘀斑,脉弦涩等。

1.2.3 气郁化火 肝气郁结不散,日久内遏化火,如朱丹溪言:“气有余便是火”,火起于郁,内盛于里,肝气亦不疏达。又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曰:“郁则所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郁火上扰,火热内盛,扰动心神,心神不宁,发为功能性早搏。其症状特征为惊悸不安,心烦失眠,胸胁胀闷,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脉弦等。

1.2.4 气郁致虚 气郁生痰聚瘀,化火不解,日久伤阴耗气,致肝血不足,甚至肝阴亏虚,母不生子,心血失助,心脉空虚,不得濡养;或耗伤心之气阴,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神无依,则心悸不止,均能促进功能性早搏的发生发展。心血虚者见心悸不安,头晕乏力,失眠健忘,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弱等症;心气虚者见心中动悸,动辄加剧,胸闷气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淡,苔白,脉细等症;心阴虚者则见心悸易惊,五心烦热,盗汗,虚烦不眠,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数等症。

综上所述,气郁是功能性早搏的病机核心,可致痰、血、火稽留不去,进而产生痰浊、瘀血、郁火等,阻碍心之气机,致使心气失畅,诱发功能性早搏。这些新生之邪又成为致病的中间环节,进一步壅塞气机,加重气郁,暗耗气阴,使心之气阴亏虚,心神失于濡养,难以藏神而悸动不安,促进了功能性早搏的发生和发展。本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治疗时应根据虚实的主次、缓急不同,予以对应治法,勿忘虚实兼顾、标本兼治。

2 从气郁论治功能性早搏的临床应用

2.1 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本

人身气机,贵在畅达调和,木郁达之,诸郁自解,治疗功能性早搏应将疏肝解郁贯穿病程始终。正如《医碥》所谓:“治郁先治气,调气先治肝”,临床中课题组常选用四逆散为基本方,其中柴胡入肝胆经,条达肝气,疏通郁结,配以白芍补养肝血,柔肝缓急,防柴胡升散而耗血伤阴,二者既助肝用又补肝体,实为治肝之良配。辅以枳实理气解郁,与柴胡相配,一升一降,共奏升降气机、解郁散滞之功;与白芍相伍,可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炙甘草与白芍合用能养血益阴、和中益气;炙甘草补中益气,扶土抑木,符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学术思想。在四逆散基础上,可加用香附、郁金、陈皮、青皮、玫瑰花、合欢皮等疏肝解郁药,其中郁金、合欢皮归属心经,还有行心气,安心神之功。

肝为气机之枢,若肝失疏泄,枢机运转不利,则易引起其他脏腑气机的失衡。如《医学求是》因肝气郁结,气血失和,五脏皆受其害,而称“肝为五脏之贼”。肝气逆乱能侮脾乘胃,冲心犯肺,反之可采用调理肺、脾的方法来疏肝行气,以清上宣散气郁和调节中焦气机为方向,使气行则郁散。若伴肺气郁滞,宣降失常者,症见胸闷气短,咳嗽喘促,呼吸不利,治以宣肺疏肝,选用紫苏梗、桔梗、紫苑、桑白皮、杏仁、枇杷叶等宣肺理气药。若伴脾胃气滞,失于和降者,症见胃脘不适、嗳气呃逆、恶心呕吐,治以理脾调肝,选用白豆蔻、陈皮、木香等理气和中的药物。

2.2 兼用化痰祛瘀,清热泻火

气郁可致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失常,助生痰浊、瘀血、郁火等,它们又会成为功能性早搏的致病因素,应辅以相应治疗,加以干涉。

若治疗肝气郁结,痰浊闭阻,或肝气犯胃,痰饮内生所致的功能性早搏,首推温胆汤理气化痰,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辅以竹茹清热化痰,调和胆胃。陈皮理气健脾,助半夏燥湿化痰之功;枳实行气导滞,正所谓治痰先治气,气行痰满消。佐以茯苓健脾化痰,全方理气化痰,健脾和胃,脾胃和降则气机通畅。若痰与火结,痰热上扰,可选用黄连温胆汤,热清则气降,痰去而气顺。

若治疗肝郁日久,气滞血瘀所致的功能性早搏,选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助以赤芍、川芎,加生地、当归去瘀生新不耗血,牛膝引血下行逐瘀,桔梗载药上行,外加柴胡疏肝解郁,加强行气之功,气行则血瘀得解。因方中活血破血之药居多,长期使用难免破血伤正,应中病即止,改用丹参、降香等活血行气药。

若治疗肝气不畅,气郁化火所致的功能性早搏,每用丹栀逍遥散清热泻火,疏肝达郁,其中牡丹皮、栀子入血分,可从内清泄肝经郁热。亦可加柴胡、黄芩,经腑同治,和解枢机,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气滞化火,胸胁胀痛者加用川楝子、延胡索疏肝泄热,活血止痛;肝火旺盛,头痛眩晕者,加用夏枯草入肝经,清肝泻火。心火旺盛、失眠多梦者,加用黄连入心经,清泻心火,清心以泻肝,即所谓实则泻其子。

2.3 辅以益气养阴,调补正气

无论是肝气郁滞,日久化火伤阴,或是肝阴亏虚,不能濡养心脉,均应顾护正气,根据心之气阴亏虚的情况,予以适当补益来改善功能性早搏的症状。若心气不足,动则尤甚等心气虚证为主,应补益心气,选用生脉散,可加黄芪、白术益气补中;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等心阴虚证为主,宜滋养心阴,选用炙甘草汤,可加太子参、北沙参补益心阴;若心悸头晕、失眠健忘等心血虚证为主,宜补养心血,选用天王补心丹加减,可加龙眼肉、阿胶、首乌藤养心安神。调补正气,可使心气得壮,心阴得滋,心血得充,心有所养,则心神安宁。此外,如陈士铎云:“心惊非心病也,乃肝血虚不能养心也”,补心勿忘补肝,肝旺则心亦旺,酌加酸枣仁、柏子仁养心补肝,肝心同治,阴血并补。

2.4 勿忘重镇安神,宁心定悸

功能性早搏无论证属虚实,总以心神不宁为特征,均应加用安神定悸之法,使心神得安,心悸得宁。临床中常用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琥珀粉等重镇安神之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还需充分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加用苦参、甘松、黄连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减少异位心律,提高临床疗效。临床研究显示,黄连中提取的生物碱——小檗碱,可以阻断β受体以减慢心率,并能通过延长心肌动作电位的时程及有效不应期,阻断钾离子流而达到抗心律失常作用[8]。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也证实,小檗碱对多种心律失常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9]。苦参碱类具有一种非特异性的“奎尼丁样”作用,可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延长其不应期,降低心肌应激性,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10]。甘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则主要通过提取物——甘松新酮,影响cAMP-PKA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来实现[11]。

3 验案举隅

患者,女,35岁,2019年7月29日初诊。患者2月前因工作压力过大出现心悸,遂就诊于本院,查动态心电图示:(1)窦性心律;(2)频发室性早搏(5312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20分,提示轻度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5分,提示轻度抑郁。查血生化、心肌酶、甲功及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刻诊:间断心悸,伴胸闷、气短,每次发作与情绪波动有关,平素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善太息,口干口苦,纳呆,眠差,小便色黄,大便偏干,两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心悸,气郁化火证;西医诊断:室性早搏。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安神定悸。方用丹栀四逆散加减;处方:牡丹皮10 g、栀子6 g、柴胡10 g、芍药10 g、枳实15 g、炙甘草10 g、香附10 g、川楝子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酸枣仁30 g、柏子仁20 g、苦参10 g、太子参10 g,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8月12日二诊:患者心悸、胸闷、胸胁胀痛、口苦减轻,纳眠好转,仍有气短、乏力、善太息、口干,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初诊方去牡丹皮、栀子,加郁金15 g、合欢皮3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温服。

8月28日三诊:患者诉无明显心悸,心情愉悦,诸症缓解,纳可,二便调。二诊方去川楝子,继服14剂巩固疗效。复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879次)。HAMA量表:10分;HAMD量表:7分。药后2个月电话随访,患者诉心悸未再发作。

按 患者青年女性,平素工作压力大,长期情绪不佳,肝郁气滞,化火扰心,发为功能性早搏。肝气久闷不舒,则见胸闷气短、善太息;气滞不通,中焦斡旋不利,则见纳呆;肝郁气滞,日久化火,则见胸胁胀痛、口苦;肝火扰心,心神不宁,则见心烦易怒、失眠;肝火灼伤阴液,则见口干、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郁化火之象。此时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安神定悸,方用丹栀四逆散加减,以牡丹皮、栀子清肝热,柴胡、香附疏肝郁,枳实理肝气,芍药养肝阴,甘草缓肝急。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定悸,酸枣仁、柏子仁补血养心安神,再加心悸要药苦参,取其现代药理学之抗心律失常作用。因肝火炽盛,气阴难免受损,泻肝热不忘补心阴,用太子参益气养阴。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二诊时热证已减,故减去香燥伤阴的牡丹皮、栀子,患者仍有气郁阴伤表现,加用郁金、合欢皮行气开郁,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三诊患者诸症缓解,早搏次数显著减少。HAMA、HAMD量表评分数值下降,可见其轻度焦虑、抑郁状态亦有好转。因川楝子具有毒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故从前方减去,另嘱咐患者规律起居,劳逸结合,调畅情志,适当锻炼,以助病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心气早搏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机制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壮火食气”的科学内涵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肝气郁结是肝病吗?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