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细料药临床适应证,把握贵重药应用规范

2021-01-05赵进喜黄金昶贾海忠刘宁王兰曹俊岭傅强王羲文

环球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参教授

赵进喜 黄金昶 贾海忠 刘宁 王兰 曹俊岭 傅强 王羲文

参茸芝麝等贵重药物统称“细料药”。部分细料药以滋补功效著称,部分细料药更有回阳救逆、醒神开窍、凉血解毒、镇惊安神等特殊功效,挽救危重症患者屡获奇效。许多临床医生对细料药应用甚少,经验相对欠缺;对于疑难危重症,有些疾病仅用普通药材常收效甚微,病情需要使用贵重药材;多种复杂因素导致部分细料药药物资源枯竭。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如何用好细料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赵进喜教学名师工作坊特组织专家,就如何深刻理解细料药以提高临床疗效进行讨论。

1 正确认识细料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刘宁副主任医师:

“细料药”是参茸等贵重药物的统称,又称“细贵药材”,包括人参、西洋参、鹿茸、灵芝、冬虫夏草、麝香、犀角、龙涎香、藏红花、珍珠粉、琥珀粉、羚羊角粉、沉香粉、冰片、川贝母等。

赵进喜教授:

除了刚才提到的,还有玳瑁、血竭、琥珀粉、珍珠粉等都属于细料药。普通药材的疗效与之相比,不能同日而语。现代医家研发的某些中成药与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紫雪丹、大活络丹等相比,疗效相差甚远,原因之一就是使用普通药材而缺少细料药。而古代丸散剂名方大都含有细料药。因此,想要治大病,如何运用好细料药,非常重要。

曹俊岭教授:

细料药从药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贵重药。针对细料药,各省根据自己情况、依照自己制定的细料药目录制定相关规范。同时细料药目录也在不断变化,细料药主要是以价格为基础,后来许多细料药随着价格改变会失去细料药名份。

细料药的管理比普通药的管理相对更加细致,储藏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如麝香、牛黄等动物药价格越来越昂贵,称量甚至要用天平、分析天平。

在应用细料药时,要注意使用的方法的变化剂量要随着改变,例如从汤剂转换为粉末冲服,剂量要适当减少。

应该注意的是,许多细料药常被恶意炒作,而且造假现象日益严重,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鉴别,保证药物质量。

2 细料药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黄金昶教授:

使用细料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1,辨别真伪。例如冬虫夏草,会有一些不良商家用重金属涂其表面,以使颜色保持鲜亮。

第2,珍稀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比如羚羊角、犀角。

第3,保存问题。麝香辛香之气浓烈。李时珍谓之曰:“麝之香,香气远射”,故需密闭避光保存。牛黄质脆易碎, 也应储存在密闭的小玻璃瓶内。

第4,剂量问题。比如六神丸、梅花点舌丹都含有蟾酥,但蟾酥有毒,用药剂量需要精准把控。

第5,炮制问题。蟾酥有很强的强心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是蟾酥放入酒中加热至110℃以上强心作用就会明显减弱。所以古人将其放在酒中加热蒸发酒精后的蟾酥以减其毒性而留药性。蟾皮炭具有很强的止血功效,但对消化道有一定刺激作用。把蟾皮暗火烤焦后去掉其中的硬结,剩下的蟾酥粉就没有明显消化道反应,或者配合陈皮、海蛤壳粉炮制,也可减轻其消化道不良反应。

3 细料药救治危重症的应用

王兰教授:

对于人参一类药,急诊救急时大剂量使用的机会很多。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救治过程中,都常出现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程度的虚损,尤其病情进展到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脏器功能不全阶段,人参一类药作用显著。曾有一个患者,高热39℃以上,血压、呼吸维持不住,已使用激素,但体温仍然居高不下,病情急速恶化。紧急应用含有西洋参、红参的方药,其中西洋参、红参各60 g,配合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及通腹中药,服用1剂后血压企稳,体温下降。与西医药联合救治,3天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给后续治疗和痊愈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中医是能够治急危重症的,这在临床上已被广泛认识。治急症时用量会增大,所谓“重剂起沉疴”,这是临床病情所需。

关于参类注射制剂,如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临床疗效肯定。曾抢救一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伴心房纤颤,应用多巴胺15~20 μg/(kg·min),同时应用多巴酚丁胺,心室率快而血压不能维持,加用生脉注射液30 mL/h,24小时持续泵入,连续泵入3天。第四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全部可以不用,血压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心室率降至70~80次/分,生脉注射液遂缓慢减至正常用量,未见任何副作用。

再来说一说犀角地黄汤。在热病治疗过程中,犀角地黄汤应用范围广泛,应用频率高。现在因为动物保护,犀角已不易获得,所以临床应用水牛角代替。【编者按:1993年5月29日印发《国务院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禁止犀角买卖与应用,并从《中国药典》删去犀角药用标准。2018年10月6日印发《国务院关于严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经营利用活动的通知》,废止上述通知,允许特定条件下使用犀角制品用于医疗与科研。】舌质红绛是热入营分血分的一个重要提示。在现代医学背景下,在诊治肺炎过程中,用支气管镜可以看到患者支气管粘膜充血情况,这延伸了望诊的深度。所以只要支气管镜下显示充血、水肿明显,就提示病情已到营血分,就该考虑清营凉血了。

贾海忠教授:

临床中如何用好细料药大补元气,元气是什么?值得思考。临床上,使用人参的剂量范围较大,从1 g、3 g、30 g、50 g,甚至到90 g皆有。尤其对于肿瘤患者,基础用量都是30 g~50 g。培元气使正气来复,邪有去路,肿瘤自消。人参祛火效果极好。《脾胃论》的补中益气汤体现出“甘温除热”之法。曾用人参甘草煮水服用5天,治疗背部疖肿,取得良好疗效。

赵进喜教授:

石斛、冬虫夏草、灵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细料药之中有的是保健,有的是治病,有的是救命的。

如冬虫夏草更多是用于保健。临床常用的生晒参比较经济实惠,常用小剂量来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3 g即见效。王世东教授、傅强副教授研究的就是黄连、人参药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影响肠道菌群等作用。

人参不仅是滋补保健之药,更可扶危救命!古人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唯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此四药为药中的四大猛将。所以要治疗急症,大剂量的人参效果就非常明显了。党参、太子参与人参联系不大,真正救命的还是人参,是不可替换的。

鹿茸治疗急性乳腺炎,控制好用量,效果会非常明显。鹿角片治疗乳腺增生,尤其更年期,冲任不调、肾阳虚损,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随方加用也常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4 细料药的临床运用经验

黄金昶教授:

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研究肿瘤不仅要脏腑辨识,还要考虑筋膜经络用药。肿瘤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既有功能性病变也有器质性病变。既有全身病变又有局部病变。局部病变是肿瘤治疗重点之一,消除局部肿物可以考虑使用细料药。

麝香“通”的作用很强,可以通透筋膜经络,但不促进肿物转移,使用时多外用、冲服或丸剂。李可于破格救心丹中加入麝香,纠正房颤、心衰,缓解入夜即喘之症。青黛泄肝火的作用很强,如肿瘤贴长在气管壁上,咳声似鸡鸣,呛咳剧烈,用黛蛤粉清肝利肺效果很好。鹿角霜是鹿茸炮制过程中渣滓,但鹿角霜加冰片治疗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效果很好,鹿角霜性温升发疏通作用强,冰片透皮性强,二者合用疏通作用加强,鹿角霜与冰片以1:1的比例,用香油进行调制,然后用膏药纸贴于甲状腺结节处,每日贴12小时以上,1个月后,结节就会回缩。治疗卵巢癌常用鹿角霜,鹿角霜有补阳、升散作用,调补卵巢癌肾虚选用引火汤,经常以鹿角霜替代引火汤的巴戟天。

王兰教授:

我跟师于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姜老师组方较大,因为有些药剂量不能超限,习惯用功效相似的几味药组成药组应用,比如常用三参汤:生晒参、西洋参、红参。另外,姜老师喜用穿山甲治疗肺小结节,搜风通络、软坚散结。但由于动物保护,现在穿山甲已不能在临床应用了。【编者按:2020年出版的《中国药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

傅强副主任医师:

施小墨先生常用的细料药,有珍珠粉、琥珀粉、羚羊角粉、玳瑁粉、三七粉、血竭粉、麝香粉、天然牛黄粉和水牛角粉等。施老常用细料药装胶囊的方法让患者服用。胶囊剂型既省药量又方便计量。临床上可根据体格大小,选用大胶囊或小胶囊,每日3次,每次1~2粒。另外,施老常将胶囊与汤剂或丸剂配伍使用,比如细料药以清热为主,汤剂就以扶正为主,益气养血或健脾和胃以顾护脾胃。具体使用方法,或汤药与胶囊同服;或汤药与胶囊隔日换服,今日服用汤药,明日服用胶囊。

吕仁和先生常用人参、灵芝、鹿角、龟板等细料药。比如吕老自拟的太灵丹,由太子参、灵芝、丹参组成,有扶正、活血、抗氧化应激、调节免疫作用。吕老常用鹿角或鹿角霜与龟板合用,取龟鹿二仙丹之义,以天之阳、地之阴来阴阳双补。

个人体会,“气为血之帅”,临床用人参,每剂3 g,患者常常会明显感觉精力充沛。所以,在化痰除湿、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后,没有明显的邪气壅滞的情况下,可以酌加小量人参,通常有很好的益气行血的作用。而且现在人工种植人参很普及,价格便宜疗效还不错。

贾海忠教授:

临床治疗胃病必用灵芝、石斛。灵芝可以缓解消化道症状,如胃胀、烧心、反酸等。灵芝、石斛再加生姜、甘草、大枣称之为灵斛三元饮。所有胃病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减,比如胃脘痛导致睡眠质量差,选用灵斛三元饮加茯苓60 g、半夏15 g~50 g,立竿见影。而麝香的保存一定要密闭,蜡封后存放。藏红花可治疗血气刺痛。血竭假药太多,治疗外伤瘀血肿痛时,可加入七厘散,因为七厘散含有血竭。

赵进喜教授:

给药方式确实意义非凡,胶囊与汤剂配合使用就很巧妙。丸剂也好、散剂也好,各种治疗技术,各有各的适应证。现在强调中医综合治疗,不是所有的疗法一起上。抓住细料药临床适应证,把握细贵药材应用规范,才能将细料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5 结语

细料药是中医治疗危症、重症和疑难症的一把利剑。许多临床医生对其知之甚少,经验相对欠缺,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如何安全有效运用细料药值得思考。古今医家围绕“增效减毒”的问题从炮制、药量、配伍、服用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诸多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认真学习。需要回归中医思维,通过读经典、拜名师,并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重视辨证论治,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用法用量,合理选择剂型,才能充分发挥细料药治病的独有优势,造福患者。

赵进喜教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师从中医内科学专家王永炎院士、肾病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和肾脏病理专家魏民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内分泌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

黄金昶教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师从国医大师李士懋、国医名师聂惠民与肿瘤大家张代钊教授等。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针灸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共同体主席,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经皮给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

贾海忠教授简介

北京慈方医院管理公司董事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史载祥教授学术继承人。

刘宁副主任医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学博士,针灸推拿学硕士,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学术传承人,刘景源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学会理事。

王兰教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脓毒症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热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师从于国家级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为姜良铎名医传承工作室站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重点专科、重点学科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温病分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

曹俊岭教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学部主任。中药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人才培养委员会主任委员、调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师协会中药临床药师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健委药物政策专家库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北京药学会理事,北京市首批中药骨干人才指导教师。主编著作13部,副主编2部,发表论文130余篇。

傅强副主任医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师从赵进喜教授和施小墨先生等,国家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传承项目吕仁和教授学术继承人。目前攻读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的传承博士学位。

猜你喜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参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研究学术思想概述
——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刘铜华教授团队介绍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数据驱动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参书题录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人参娃娃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足球之路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