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与我省企业新型学徒制比较研究

2021-01-04张晶晶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徒人力资源德国

张晶晶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在传统企业师傅带徒模式基础上,引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协同开展培训,是政府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1]2019年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全国全面推广,但相较于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研究和实施以及影响力都稍显薄弱。企业新型学徒制归属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由企业牵头开展,在职业资格鉴定和企业实践课程开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组织、管理和优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对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发挥人力资源红利,助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优化策略具有现实需求和紧迫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企业主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形式,主要在企业内开展培训,学校在双元制中配合企业进行通识课程和职业课程拓展部分的教学。这与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框架基本一致。因而,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深入分析德国学徒企业内培训体系,总结经验,对于我省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效开展企业内培训,优化学徒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意义。

1 开展对比研究的背景

我国对于德国双元制的研究以及实践探索已经开展了三十余年, 上世纪 80年代至今,在理论研究和试点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余祖光先生1996年发表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与展望》文章系统介绍了1982年以来中德职教合作14年取得的成果及展望。[2]从总体上看, 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双元制职业教育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关于双元制职业内涵与机制的研究、试点学校个案研究、德国“双元制” 职业教育在本土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研究等方面。

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经济发展方式升级,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无法满足企业及市场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技能型、研究型、创新型综合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急需解决。在这种大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我国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将师傅带徒模式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并进一步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国家计划通过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以企业新型学徒制为重要抓手,解决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症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启动了企业新型学徒制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河北省落实和开展了省域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以企业为主导开展学徒培养。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3]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参加新型学徒制试点省份为22个,企业近200家,培养学徒18万余人,涵盖近100个工种[1]。201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要点提出要总结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全面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从2018至2020年,培训50万以上学徒,2021年起年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4]

培养技术精良、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产业能手需要学徒制培训,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如何更高效,学徒培养质量如何保障仍然是摆在政府、企业和学徒面前的问题。学徒制培养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核心,学徒培养以企业为主导,学校配合,与我国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框架一致。基于上述要素,笔者研究德国学徒培养体系与机制对提高我省人社厅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借鉴价值。

2 德国双元制要素分析

据德国联邦职教所2019年统计数据,德国开展学徒制培训的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比19.8%,主要为大中型企业,每年培训规模超过50万人,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受雇率高达74%。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主要建立在双元制(学徒制)基础上。双元制在德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见图1),这种制度产生在劳动力市场具有更高价值的高质量的职业资格。学徒制使教育顺利过渡到工作,从而降低了年轻人的失业率。在德国,大约50%的高中学生参加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其中70%参加了学徒制。[6]

图1 德国教育体系框架图

由行业协会提供,并在行业协会登记的教育合同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起点和法律依据。学员与教育企业签订合同、建立教育关系,合同内容包括学习年限、起止时间、学习内容、生活津贴、试用期、假期、合同的终止等内容。学徒在企业和学校学习时间分配比例为7:3。企业教育依据教育合同开展教学,支付受教育者生活津贴,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教学;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受教育者免费提供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德国双元制各参与主体分工明确,政府、企业、学徒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完成相应责任(见表1)。公司根据4个利益攸关方(联邦和州政府、公司和工会)制定的培训条例提供学徒培训。这些规定允许公司灵活地与学徒商定公司的培训计划,定期修订培训规则,以确保跟上快速的技术和组织变革。不同层次的社会伙伴的贡献是重要的。在国家一级,他们在德国联邦职教(BIBB)董事会中均有代表,并参加其职业培训委员会。在地区层面上,行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新或开发新职业的新方案主要由社会伙伴提出和开发。

表1 德国双元制中政府、企业、受教育者的角色

政府与企业共同分担职业教育成本:2019年企业与政府的资金比例约为77:68;企业平均每年为每位学徒支付1.8万欧元费用,其中62%用于生活津贴;政府投入68.4亿欧元,其中30.7亿欧元用于职业教育的公立学校双元制职业教育,23.9亿欧元用于双元制的指导、监督,等保障措施。[5]

3 我省企业新型学徒制要素分析

作为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省份,2015年河北省在石家庄、承德、唐山、邢台、邯郸市中分别选择一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在企业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6]2018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全国全面推行,2019年5月《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意见》规划到2020年底,河北省努力形成政府激励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踊跃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培训学徒3万人以上,2021年起年培训学徒3万人以上。[7]

在培训的框架方面,河北省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养对象为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培训由企业和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合作完成。企业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约定培训目标、内容、期限、考核等内容。企业与委托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方式、内容、期限、费用、责任。企业和委托培训机构对学徒进行编班入学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纳入学校学习管理。培训过程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由企业和培训机构联合制定方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组织统一制订新型学徒制培训指导计划(试行)和各教材培训大纲。[8]

在经费投入方面,企业支付学徒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工资,并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资金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同时企业还需要支付师傅津贴;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资金支出部分,政府提供职业培训及鉴定补贴。政府从就业补助金列支学徒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4 000~6 000元,学徒培养计划备案审核后预支不超过50%,培训完成后拨付剩余部分经费。

4 德国双元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对比分析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企业主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形式,主要在企业内开展培训,学校在双元制中配合企业进行通识课程和职业课程拓展部分的教学。这与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框架基本一致,因而,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深入分析德国学徒企业内培训体系,总结经验,对于我省企业新型学徒制有效开展企业内培训,优化学徒培养质量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意义。

从对双元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要素分析以及对照表(表2)进行梳理,企业新型学徒制与双元制的主要差异体现为: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参与主体方面缺少行业协会的参与,在标准制定方面缺少开发主体;缺少专门性的多方主体共同制定的省级或国家级培训条例,法律基础较为薄弱;在资金投入方面,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的经费由企业支付,企业负担较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受到消极影响;在培训年限方面,相对于德国双元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培训年限较短,存在技能培训不到位的隐患;在证书获取方面,企业新型学徒制学徒缺少继续深造通道,并且某些工种的鉴定对应的职业资格存在缺项,学徒的职业资格认定得不到保障;校企学时比例和学习内容上,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各项文件都未作专门性说明和要求,培训内容与企校学时比例较为混乱,监管缺乏依据;在现阶段,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徒对象面很窄,仅面向企业新招录和转岗职工,限制了初高中毕业生及待业青年进入企业新型学徒制学习的机会;在国家全面推行学徒制,年培训50万学徒的目标下,试点省份的参与企业数量还显得力量不足。

表2 双元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比对表

实践中,企业许多技能岗位职业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相应技能规范标准缺失,对学徒和企业利益造成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职工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就无法按照文件领取职业培训补贴。但针对这一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需要抓紧制定此类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弥补实际技能培训工种缺项,补齐技能培训短板。

推行新型学徒制,企业培训成本增加,这是影响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的重要因素。部分企业看重利润和短期效益,技能人才培养对企业竞争力的长远价值被搁浅;中小型企业培训资源与平台缺乏;生产任务紧,时间无法妥善平衡,员工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热情不高。针对工学矛盾,笔者建议采取跟岗教学等模式开展理论培训,开发手机学习应用进行线上教学,运用企业公共学习平台推送课程,组织学员在线学习,实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监测和考核;在省域范围内促进现代学徒制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融合,资源互补,在课程、师资、鉴定等方面相互融合是促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高效推进的创新举措,可有效节约培训成本。

企业新型学徒制先支后补的财政补贴政策,要求补贴资金支付到企业,造成合作的培训机构垫付培训费用,1~2年或者更长时间后才能从企业获得相应培训费用,极大影响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参与率和推广程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应严格执行企业新型学徒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调整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例,增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经费投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在后续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进过程中应着力提高政府拨款,建立监督监管机构,加强绩效管理,优化企业学徒制培训效果,总结试点经验,推广典型做法,加强宣传,扩展学徒制规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可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实施适合河北省的特色新型学徒制,推进河北省新型学徒制工作开展,提高学徒培养质量,为我省经济发展补充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徒人力资源德国
魔术师的学徒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梦梦”“娇庆”德国行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