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开展企业员工培训运行机制的构建

2021-01-04杨桂娟王新雷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校企

杨桂娟,王新雷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0 问题的提出

当前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4.0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环境及资源压力日益加大,使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迫在眉睫,国际环境也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建立并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融合,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以区域装备制造、精品钢铁、现代化工等4大支柱产业优势与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为基础,通过制定并实施校企开展职工培训督导机制,走出一条协同行业、企业开展职工培训的实践路径。

1 唐山地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职业员工培训从规模的扩大向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对比本地区职业培训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培训模式及经验,唐山地区在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培训内容的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基本现状

课题组对唐山地区的唐山三友集团、唐山钢铁公司等十几家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员工培训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从了解的情况看,大中型企业职工培训情况良好,75%的职工能够接受培训教育,但是中小微企业由于条件限制,企业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对企业的职工调查显示,95%以上职工的愿意接受培训,但学习时间不容易得到保证。本课题组又对唐山地区的6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6所高职院校都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或培训中心,并承担函授、网络等学历教育,其中2所职业院校是归属行业,承担本行业的培训量较多一些,1所院校是新建民办高职院校,基本上还未承担企业的培训,2所理工类职业院校承担的企业培训量较少,1所师范类专科院校无培训。通过每年的质量年报可以看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学历培训到款额达到千万元,而唐山地区的高职院校非学历培训到款额相对比较低。总的来说,唐山地区职业院校承担了部分的企业员工培训,但规模小,很难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重理论,轻实践

企业员工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企业只承担新招员工的岗前培训工作,而且是一些规范性的文件、规程、安全教育等较低层次的培训活动。相应的高职学院执行企业员工培训的部门为二级单位,机构设置也是几名管理人员,培训教师从教学单位临时抽取,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少。因此,教师在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时,注重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不针对企业员工所需要的业务进行教学设计,实践技能的培训较少。

1.2.2 师资队伍胜任培训的能力欠缺

胜任能力包括与实施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教师成功完成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模式以及个人特质等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1]。现在职业院校录用教师的标准都是研究生学历,而且是从校门走入校门,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但还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和专业技能的积累,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

1.2.3 培训的课程内容时效性不强

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培训,有的企业提出一定的要求,学校按照要求进行准备;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对学校提出要求,只是完成职工培训的任务。这样学校培训机构在制定培训内容时,按照要求找相关专业老师简单制定一个培训计划,没有在企业进行认真调研,培训内容没有征求企业的具体意见,培训效果不明显,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也不明显。

1.2.4 培训的时间很难保证

由于职工是全职的,在培训时间上与学校的安排有冲突,职工想提升专业技能,但学习与工作、学习与生活矛盾突出,在培训过程中,很难保证培训的时间,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和企业的效益。

1.2.5 职业培训督导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企业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合格的人才,所以培训的过程、结果、质量至关重要。但在本地区还缺少这种质量管理及评价的完善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借鉴诊改的教育理念,建立一个培训质量全过程督导机制,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动态化,促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保驾护航。

2 构建校企合作企业职工培训运行机制

完善的督导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成功开展职业培训的保障,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职能分工主体,在合作过程中,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合理配置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管和考评机制,提高职业培训的有效性。

2.1 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四方联动督导机制

1)对接政府部门。《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文件鼓励职业院校、企业大学开展职业训练院试点工作,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2]。学校以此为契机,主动联系政府有关部门、机构,用于承担各种职工培训任务,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共同确定培训内容,共同研究考核标准和质量反馈机制,相互沟通、协调,使职工培训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2)对接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由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自愿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利益要求组成的一种民间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3]。每个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管理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掌握行业创新发展方向,并熟悉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经营内容。行业协会应该架起学校、政府、企业沟通的桥梁,及时发布企业培训需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沟通。学校通过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把学校建成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基地。

3)对接企业。学校利用自身系统的教学理论、实训设备、师资等多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的创建[4],有目的地对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及技术转型,制定详细的职工培训计划;与企业沟通,制定确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在培训管理、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创新,打造体现自身价值、贴近企业需求的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总之,要构建政府保障、行业指导、激励、反馈,企业和学校组织、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图1),校企密切合作共同保证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

图1 政、行、企、校联动机制

2.2 采用“私人订制”式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模式

英国校企合作职业培训采用“攻读交替”模式,负责合作企业职工培训的学校特别注重市场调研,跟踪行业标准和企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标准[1]。此种模式对职工的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都适合,而且企业的积极性很高,学员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直接运用到自己的业务或工作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总结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并指导自己的工作。因此借鉴国外一些经验,学校培训机构的管理者、教师应该走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最新技术要求,采用“私人订制”的方式制定教学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从而满足企业产品升级的需要。

2.3 构建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管理者的准入运行机制

1966年,美国颁布的《成人教育法》(Adult Education Act)规定,联邦政府教育部负责全国性的成人教育师资培训和教材,联邦政府拨给每个州的款项中,必须有一定数额用于培训已经或即将从事成人教育工作的人,使其成为合格的人员[5]。日本要求从事职业培训的人员具有大学学历和教师资格,而且还要有企业的实践经验及在指定的教育机构举办的培训班修完规定的学分。因此,学校也应该学习其他国家做法,建立学校培训机构管理者的准入机制。在当今学习型社会大趋势下,职业院校培训管理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从思想、道德、人文、创新等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了解职业培训方面的相关知识,更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业态下校企合作职业培训发展的需要。

2.4 构建职业院校企业培训教师资格的准入运行机制

2014年4月,英国颁布《教师和教育培训者的专业标准》,标志着英国继续教育领域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6]。该标准提出专业层次3个维度、20条要求。3个维度是指专业价值观和品质、专业知识和理解及专业技能[6]。学校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培训教师准入机制,研究国内职业培训教师应具备的思想政治、人文素质、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综合素养,加大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职业培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5 构建动态的职工培训项目与课程资源更新的运行机制

现在的职业培训过于注重知识的普遍性,未能体现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知识比较陈旧,培训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员工实际需要;课程内容更新的速度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建立动态的职工培训项目与课程资源更新运行机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不同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明确企业培训职工的目的与要求。校企合作制定培训方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项目内容和课程标准要与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满足企业和职工需求;二是在确定企业职工培训项目和课程时融入企业岗位任务,将企业的最新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开发培训项目;三是征求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和制定培训方案,有助于校企双方评价培训效果;四是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和企业生产设备,开发与实际岗位相同的实训项目,吸引企业员工的学习兴趣,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与实际岗位胜任能力。

2.6 构建职业培训效果的反馈机制

现在企业员工的培训考核通过一张试卷就可以定结论,对培训实际效果考核不多,使得有些企业对学校组织实施的培训不感兴趣。投入了成本但没取得预想的效果,这就影响了校企合作开展职业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国外有些国家的做法比较好,比如芬兰1995年成立高校评价委员会,除对高校评估外,也对继续教育、培训进行评估,保证培训的质量。学校要在校企紧密合作下健康、持续地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借鉴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校企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学校积极采纳行业、企业、在培人员的意见,共同制定质量考核评价标准,由第三方进行监督考核。在培训过程中,第三方实时监督反馈教师培训情况、学员学习情况、培训状态、管理者的状态等;对培训跟踪调查,针对问题及时反馈并调整培训方案,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结束后,学校应到合作企业调查培训的效果,与企业沟通,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下一步合作的开展。

总之,校企融合开展企业员工职业培训运行机制的构建,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职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也能将企业先进技术、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双赢。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业院校校企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