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传统文化全息缩影的视角浅析武术拳种发展

2020-12-30张锦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太极图拳种技击

张锦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1、前言

随着时代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武术拳种的变革是必然的,在确保传统武术拳种特有的攻防技击价值的前提下,动态地保留过去传统武术拳种中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实践经验并进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将是武术拳种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要因时制宜,将文化要素有机结合。

2、多种文化视角观武术拳种

2.1 历史溯源视角的技击性

武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与中国传统文明相伴而生,攻防技击是人类的本能,站在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武术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与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原始社会,人在同自然界特别是同野兽作斗争时,进行生产或生活经验的积累。在中华文化中,这种技击性本能得以很好的发展与传承,最终形成体系。中国武术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烙印,根据时代的不同内容而发展变化,从历史的角度而言,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

2.2、文化遗产视角的多样性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武术在历史变迁的进程中成长,在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中滋养出风格各异的拳种,经当代整理认证有131个拳种,我国是一个地理空间辽阔的国家,地理环境滋养着精彩纷呈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南北之差、东西之异,按照不同的地域探析,又有着如南拳北腿等特色,彰显着植根于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化影响力,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根据地域、传承、技击、风格等特点又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武术流派,这些武术地域与拳种文化极大地充实着我国的文化遗产宝库。

2.3、精神传承视角的社会性

从文化传承来说,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典型而又生动形象的文化符号,而武术又是中华文化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瑰宝,两者之间联系密切、息息相关。武术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哲理思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风骨。武德是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核,于个人修为而言体现着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于社会关系之中又彰显着仁义礼智信勇,体现出武术气质中宽厚仁慈与见义勇为的气度与担当。

3、武术拳种中的文化观念

3.1、武术拳种中的哲学文化

武术拳种的一招一式皆有其文化哲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极拳运动与太极图哲学。古时太极图作为一个空心圆传达出整体统一的思想,对应武术动作中的整体观念,即讲求身体各部位协调统一,发“整劲儿”,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有机统一;阴阳鱼太极图传达出的螺旋,对应太极拳中的螺旋缠丝;阴阳鱼太极图传达出的阴阳平衡对应太极拳中的动静虚实;而阴阳鱼太极图的阴阳动态平衡,对应太极拳推手中的“听劲”、“问劲”,并在动态中找寻平衡,实现力的转化;阴阳太极图中的S形与旋转,对应太极拳推手中的力的运动与延伸的作用方向。太极图与太极拳均讲求圆中得趣,讲求辩证统一与圆融自然,这其中的整体观、和谐观、平衡观等文化理念,在当今时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整体观体现在将太极视作“道”或其他,大都画成一个空心圆。空心圆的“古太极图”,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质朴的“整体观”,即万事万物皆寓于一个整体之中。和谐观体现在圆融而无棱角,即使存在“力”的对抗,也讲求以S形化力,追求阴阳共生,无硬碰硬的直接冲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以和为贵,天下大同。平衡观体现在阴阳总能在整体的变化中形成平衡的状态,事物是在不停变化着的,静中寓动,动中有静,事物每一刻都在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运动、统一与制衡。

3.2、武术拳种中的健身文化

武术拳种充分体现着武术健身的身体文化价值,这也是传统武术拳种蕴涵的文化特点。传统武术拳种的健身价值是以武术动作为本体,以传统中医的辩证方式进行应用以发挥健身功效,不同的武术动作具有不同的健身作用,传统武术的健身主要是通过练习具有攻防属性的武术拳种动作,遵循传统中医的经络脏腑理论,发挥健身作用,如,形意拳的劈拳,动作的主要技击属性是劈击,辅以中医五脏学说,以劈拳五行属金能够通肺为依据,以达到健肺的作用,使武术技法与中医理论紧密结合。寓健身性于技击性之中,依武而健,因拳制宜,体现出传统武术拳种中所蕴涵的健身文化。

4、未来武术拳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1、在自我规范中进行文化发展

要回归传统武术的坐标,以武术拳种为主体展开相关研究。对于传统武术拳种的当代发展,首先应该以最本质的技击为纲,实现系统化的传承,在对标奥运对武术运动进行高、难、新、美的改造过程中,武术的本原之美受到了冲击与影响,出现了从曲、圆、拧、倾到开、绷、直、立的发展趋势,过于舒展的身体姿态影响了武术运动的特色,也影响着当代武术拳种整体的审美风向与改造风向,动作的攻防技击特点应作为武美之根,现今武术套路动作中弱化了对攻防技击含义的体现。在未来发展中,要紧扣不同拳种不同的技法核心,以保持拳种技击方式的多样性为原则,对武术拳种进行整合与优化,对民间拳术进行进一步地总结提炼,各家拳法 “兼而习之”,整合拳种,优化套路,强调应用,弘杨文化。对传统武术拳种的整合,包含相邻技术系列、性质相近拳种、从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角度、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五个层面整合。将武术拳种理论成果及时传播于实践,注重民间普及,拳种的界定由来已久,官方已认定131个拳种。但在民间群众习练单一拳种时,并未从拳种视角进行深入认识,对拳种、门派、流派的认知仍处于迷茫状态。应立于大众健身层面普及拳种知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使武术拳种文化指导于民,深入民心,植根于全民健身领域进行发展。

4.2、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文化传承

武术拳种教学实践应该按照科学化的程序进行传授和训练,以突出动作技法特点为主对武术教学进行设计,武术教学要坚持技击性的武术本质,突出多元化的武术表达,即以动作攻防技击意识为先导,以拳种为单位,在教学实践中突出武术的特色。传统武术的载体是成熟的各个拳种,而成熟的各个拳种的技击性各有特点,所以要引导学生掌握拳种核心技术和技能,了解拳种完整技术和知识结构,感知武术拳种“内外合一、体用兼备”的魅力。坚持由功法入门,由套路求法,由实用求真的武术学习模式。

坚持因材施教,体现武术拳种教学的个性化特色,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武术教材,使武术文化与武术实践的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武术拳种文化。除此之外,还要将蕴涵着仁义礼智信勇的武德精神融入到武术拳种教学实践中,将文化背景、精神引导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趣味性的方式进行生动展现,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辅助,通过图片、音频与视频等形式对武术拳种的竞赛表演、发展历史与名家事迹等模块进行立体的展示,使学生对武术拳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3、在拳理辩证中进行文化整理

武术拳种文化和所有文化一样,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糟粕”,建立完整的传统武术拳种理论体系,首先要理清传统武术拳种的理论,要避免去伪存真,牵强附会。紧密结合武术拳种的技术体系,拳种理论要对技击攻防的动作练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古今结合,既要站在当代视角,利用现代科学的实证知识诠释传统拳理,完善武术拳种的理论架构,也要重新回归传统,对于拳理依托的文化理论体系,如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六合、八卦等,进行重新的探析与整理。

建立科学的拳种发展体系,全面梳理传统武术的拳种内容,按照传统武术拳种的认定标准,对现存的拳种内容做进一步的挖掘、整理、归类、认定,为今后传统武术拳种的推广、竞赛、段位制推行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体系基础。

4.4、在大众传媒中进行文化包装

在武术影视方面,要考虑到正确引导观众对武术拳种文化进行重新认识,改变以往武术影视中一贯传递的飞檐走壁与花里胡哨的刻板影视观念,误导观众,过于夸张化的武术表现会形成中国武术拳种实体与武术影视作品的落差,在武术拳种的宣传中,可以选取贴合史实的武术人物传记,体现整个武术拳种的求学过程,从言行情志到一招一式,以还原真实的武术拳种历史文化为宗旨,进行影视化的改造。

在武术游戏方面,可以借鉴“健身环大冒险”的体育运动游戏模式,以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为平台,将武术拳种与游戏器材与软件进行概念结合,以游戏对战等形式对武术拳种进行包装与开发,可以引入故事情节与技能通关等功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激发人们对武术拳种的学习与探索兴趣。

在武术短视频方面,短视频作为当今最流行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以其时间短、内容浓缩性强与趣味性强等特点,深受民众喜爱,满足了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了解到相关的文化讯息的心理。因此,武术拳种要把握短视频发展的契机,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IP,无论是武术人的个体,还是武术单位的集体,都能在这个信息传播飞速发展的当今于网络世界中拥有一席之地,每一个短视频都能成为加深公众对武术拳种了解的一张生动名片,选择不同的方式与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武术文化与武术拳种相融合,进行不同系列的包装,做出高质量的成套作品,以传递武术文化观念,这无疑能于社交媒体中强化武术拳种的宣传,也能使民众在短视频讯息接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武术拳种文化,实现武术拳种的创新化发展。

猜你喜欢

太极图拳种技击
早春
太极三部曲Ⅱ·太极图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以“模件”思想解读中国武术拳种与流派规模化产生的机制
八卦图
技术还是技艺:应该如何看待武术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