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式”模式初探

2020-12-28陈兰兰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探讨新课标

陈兰兰

【摘   要】  “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地理科目进行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以及主要方向,是能够做到真正面向学生、针对个性进行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它主要包括知行互动式、场所互动式、物人互动式以及主体互动式等反映形式。选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手段,就是不将教师当作课堂的主体,而应将最终的教学目标放置在发展学生上,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地理;双主体互动;探讨

一、主体互动式,转换师生角色

从在教学课堂中参与的主体而言,互动教学主要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之间进行的互动。互动式教学的关键与基础是主体互动,任何互动方式只要离开了主体互动便会成为无根之木,失去了其应有的功效。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以此为出发点,对互动式教学进行深化与拓展,使地理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的地形”一课时,要对互动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教师要向学生传递自主学习的策略,可以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地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站到讲桌前开始角色扮演,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一名小老师,可以对他学生的观点进行纠正与补充。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表演以及自主学习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课堂从“讲堂”向“学堂”转变,打造出和谐、民主以及平等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表达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在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为了制造课堂氛围,进而故意设计较多的互动项目,过于追求刺激、热闹、新奇,将基础知识教学变为活动课,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标准,导致课堂失去其科学性与严肃性。

二、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地理教材进行新认知

在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课标对教材进行分析,主要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十分看重,因此,教师往往都仅仅教授教材内容,对学生其他能力发展重视不够。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地理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必须十分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生活中有许多知识点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人类以及自然界所处的环境便是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地理教材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教材观与教学观,培养学生能力,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物人互动式,完美对接教学对象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学会因材施教。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地理科目教学内容大致相同,但教师要最大程度做到因时而异、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将教学视为发展的过程,并不断进行优化创新。

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中国自然环境”这课时,对于成绩较好的班级,教师可以设置高端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形象思维。对于成绩一般的班级,可以利用读图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充分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观察以及总结的能力。对于成绩较差的班级,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谜语以及诗歌等多种形式,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对学生学法进行着重指导,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新课改的教育观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学习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使教学结构条理清晰,课堂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教学效果,真正体现教育对象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对接。

四、场所互动式,课外课内互相联系

如若想要提升学生主体的发展,便必须建设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对教材内容与手段进行及时调整、更新与丰富,实现教材内容结构化。“活动+学科”的课程结构是地理教学上的一个重大进步,高中學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因为其具备新知识再生的力量,可以作为知识生长点。同时,“活动+学科”的课程结构还含有极其丰富的方法与思想,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创新。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及时进行调整,改革教材内容,体现教材内容结构化,促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展。

高中地理课程具备极强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进行互动学习的场景不应当被困限于教室课堂之中。首先,互动教学中最关键的形式与场地便是课堂互动,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主要地点。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可以树立教师威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为互动式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课外互动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课堂互动的补充,是实现内外互动的关键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一同进行野外考察、社会实践、交流会、社会调查、创建地理报以及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等活动,既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掌握,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学习障碍以及人际隔阂进行有效消除,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内外互动是将课外与课内进行结合的方式,同时也极其容易被人所忽视。内外互动要求地理教师要将课外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教学的所有材料与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解“气候”一课时,地理教师要合理利用课外与课内的不同时空,将师生交流从课堂中引向课堂外,从单向交流转变为多向交流,保证学生的疑惑得到及时回应,促进师生之间友好的良性互动。

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双主体——互动模式”教学具备双向促动、双向能动、双向主动的特征,可以完美实现师生一同发展、教学相长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将教师作为学习主体,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培养高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钟英杰.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初探[J].文理导航,2018(07):74.

[2]俞良丰.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78-79.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探讨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