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现状调查研究及实践

2020-12-19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实验小学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学案改革课堂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实验小学 侯 毅

高效课堂就是高效教学的课堂,指的是通过教师组织引导,所有学生都产生高效率学习行为的课堂生态系统。我们推行的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中,“五步”即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第二步,对学、群学;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三查”即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实施高效课堂“五步三查”模式以来,课堂生态、教师观念、学生主体地位等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初步达到了课堂改革的预定目标。

一、改革实验取得的成效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新课堂消除了由教师包办的弊端,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凸显。从调查来看,有83%的教师能完全或较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有79%的学生很喜欢或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是认可的。教师群体中,8.7%的教师将自身角色定位为教学活动的主体,89.2%的教师认为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全体接受调査教师都认为,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五步三查”课堂改革,釆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形式,充分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主研读、自主观察、自主倾听、自主表达、自主思考,全身心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经过三年的课改推进,学生自评情况如下: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34%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差,36%的学生表现为中,30%的学生则表现为好;在自主学习习惯方面,15%的学生表现为差,46%的学生表现为中,39%的学生表现为好;在自主学习方法的掌握方面,16%的学生表现为差,43%的学生表现为中,41%的学生表现为好。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力、习惯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三)教学策略更加有效

学校推行了全员、全学科课堂改革。调查中,我们发现85%的教师日常教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13%的教师教学方法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仅有2%的教师常态教学方式基本没有转变。编制导学案时,100%的教师都认为学情非常重要,设计一堂课,必须既备教学目标也备学情,没有人认为备课只是服从于知识点的传授。96%的教师和92%的学生都认为新课堂呈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的教关注学生,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得到了加强。调查显示,三种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被学生广泛认可,认可率均在90%以上。

(四)学生学业水平提高

课改以来,从两个年级三个学年的学业成绩来看,平均成绩总体上升,特别是2016—2017 第二学期,课改实施一年,效果最明显,所有班级语文、数学学业成绩都较上一学期有所提高,六个班平均成绩分别上升1.2—3 分。同年级横向比较,六(一)、六(三)两班比六(二)班的进步更为显著。五(二)班在课改后,各科学业水平提升显著。2017—2018学年以后,出现了小学常见的中高段之间的成绩分化,均分提高速度下降,有的分值趋稳、有的分值下降,基本属于正常现象。并且根据往年经验,平均分值与往年成绩相比,仍然呈提高趋势,说明高效课堂改革带来成效,同时也说明高效课堂改革对本校学业水平的影响是渐进平稳而不是突飞猛进的。

(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实施,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课堂的组织,对教师的基本功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每一位教师都充满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调查数据显示,96%的教师都认为通过课改提升了专业水平。34%的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水平很满意,47%的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基本满意,19%的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水平仍不能完全适应课改的新需要。

教学反思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有74%的教师能做到一课一反思,26%的教师能做到一章一反思。随着“五步三查”课堂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品质和教学风格。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课堂出现模式化倾向

在推进课堂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模式来搭建高效课堂建设的支架,使教师建立起相应的观念,采用新课堂的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可能。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机械地照搬流程,僵化地实施导学案,千课一面。他们认为只要走完五步流程,学生参与了过程,学习就实现了,把课堂简化为流程。教学过程走过场,影响学生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创新。特别是学校管理层在考核课改推进情况时,任课教师容易以模式化课堂加重这种倾向。

(二)教师主导作用缺失

有的课堂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毫无目的与要求地学习,预习环节往往就是让学生拿着参考书找答案;合作学习阶段,照本宣科;展示和质疑环节,有发言没深度,甚至偏离主题。没有提高和进展,就不能说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也并非“以学为主”。

个别教师理解片面,在课堂教学中袖手旁观,安排学习活动时缺少具体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缺少监督,学习活动后缺少全面完整的评价。学生的经历和阅历有限,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帮助解决,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欠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缺少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只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去自主学习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课堂上也不能主动思考。调查中还了解到,流于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表现积极主动且发言质量较高的主要是个别学生,一些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相对参与积极性不高,小组成员参与不均衡。另外,当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展示时,本组成员或其他小组成员多表现出与己无关的样子,这使得小组学习中的交流与分享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课改工作缺乏理性设计与思考

几年来,课改工作重在破旧、疏于立新,急于推行新模式,理性思考不够。总的来讲,本校课改,教学仍然大多固守知识本位,相关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目标不明确,行动不能落地。学校改革的顶层设计不够系统,表现在许多方面:对课堂目标、教学策略缺少明确阐述;对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依据缺乏;对学校课改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关于课改评价,在全体教师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等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一)明确课改方向,加强教学管理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需要系统设计、准确定向、全员参与、形成机制。依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系统设计教学评价方案。确立以质量和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标准,既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又要有明确具体的课堂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实施课改要调动广大教师的主体性,展现个性和创造性,生成一堂课自身的价值。提倡“我的模式我的课”,既落实教学目标,又充分发挥个人的独创性与团队的智慧,使更多的教师投入课改,形成学校与教师同频推行课改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才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课改的当务之急。培养教师的继续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对于课程标准、课堂目标、核心素养的领悟与落实,教师才能形成自发性、持续性的执行动力。学校要做好教师成长规划,加快培养课改骨干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学习提升,系统规划校本培训,打开思路,更新理念,明确目标。选派骨干教师赴名校学习,观摩名师课堂,学习优质资源。确立培养目标,创造进修、培训、参赛机会,形成优秀教师梯队,发挥推进改革的骨干和辐射作用。

(三)以教科研为课改的推动力

一线教师自身的研究往往是推动教学改革最有效的动力。要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主线,培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教师研究团队,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研组活动质量,通过集体备课集中智慧,形成研究的风气。要重视研究“教”和“学”的过程,重视研究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差异。教师面对的不是整体意义上的“全体”,而是不同的学生个体。要重视研究策略和方法,通过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把教学行为纳入科学化轨道。

(四)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新课堂应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的探究、合作与展示活动,切实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增强自我设计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强化小组管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应由以前的关注全班到关注每一个小组,通过培训小组长、明确分工、角色互换等强化小组学习共同体建设。分工上,让每个人都能做独立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合作上,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倾听,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交流上,要强调分享,让小组这个群体分享学习成果,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特别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质疑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最后,对小组进行整体考核,增强小组集体责任感,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高质量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工具。从本校推进的情况看,导学案常常编制成填空和习题集,在便于学习当堂知识的情况下,把课堂目标固化窄化,又走上了知识传授的老路。为此,深化课改要从编制导学案上下功夫。教师一要精于研读课标,准确把握课堂目标,把三维目标和学科素养要求融入导学案。二要强化集体备课,找准适合本班、本年级的课堂策略和方法,根据学情集体编制和使用导学案。三要加强课后反思,及时调整和修订导学案,注重导学案留有课堂生成的空间,而不是一成不变。

猜你喜欢

学案改革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乡愁导学案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比例尺(一)”导学案
瞧,那些改革推手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