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巧用网络教学功能的高中生物教学创新

2020-12-19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师生素养教育

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 张 杨

21 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信息与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技带来福利的同时,人类也在密切关注着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们似乎也逐渐认识到人类并非地球之主,当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的时候,疾病、瘟疫就会大行其道,肆意蔓延。2020 年初,新冠肺炎的传播给世界人民带来沉痛的打击,它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居家隔离似乎是可以做到抵抗疫情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停课却不能停学,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教学成为师生当前面对疫情时能采用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钉钉办公会议、腾讯同屏传输、Zoom Rooms 会议室系统、问卷星、微信群等逐渐被广大师生和家长采用。虽然这种教学形式的突然转变会给师生之间带来诸多的不便,但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在积极探索和适应,并逐渐接受和认可网络教学所带来的便捷之处。新颖的教学风格、独特的授课体验、丰富的媒体素材、广阔的网络信息资源无不在诠释着核心素养对于人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网络教学创新

媒体信息、数据资料等课程资源都会为网络课堂创设非常有趣的新情境、新感受。互联网上既有社会热点,也有科研最新进展,不同于教材固定的知识内容,网络信息更加灵活多样。例如从社会关注的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可以利用学生每天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进展进行一系列病毒传染机理专题教学,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素材情境探讨病毒侵染细胞的一般步骤、病毒的遗传本质及复制机理等。通过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以生活、生产实践为导向,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线上学习模式,鼓励并指导学生对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以甄别、探讨和评价,促进学生审视、论证生物学相关议题的关键能力的提升,增强理性科学的社会责任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网络教学办公软件如钉钉 、腾讯、Zoom Rooms 会议室、微信等都为疫情下的有效教学提供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强大的软件功能不仅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通过同屏课件演示、课上连麦问答、课下微课导学、留言板答疑解惑、录播影像回看、视频会议讨论交流等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通过钉钉可以进行师生视频会议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可以进行即时在线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课上问题及思维探究。家校本功能可以每天发布作业并监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家校本随时随地高效批阅作业照片,并且可以直接给相关学生进行留言备注。智能填表则可以统计学生课前预习成果及存在的疑惑、难点,同时也可以辅助教师统计高频错题情况。不仅如此,教师和家长、学生之间可以建立微信家校群,通过微信可以随时针对问题进行学习讨论,而且也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做到线上充实、线下扎实的教学效果。

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学效果较好的评价方式是通过测试及时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由于疫情原因师生被迫居家隔离,这给教师检查和监督学生考试及测试学生成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及时收发试题,如何高效批改试卷,如何保证对学生线上考试的有效监督,如何得知学生在测验中集中体现的问题,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学要对症下药。为此问卷星、在线考试等网络在线测试虚拟平台应运而生,不仅解决了广大师生的难题,同时也为未来的教育考试形式探索出一条全新之路。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考试以图片形式上传至班级群,在网页中设置答题卡的二维码,学生只要扫码即可答题,考生答完即马上生成分数及错题解析,同时也可以进行智能错题重组训练,有针对性地突破学生的知识盲点,拒绝题海战术、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测试对于学生的考查和落实。

生物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很多情境素材源于生活,其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如果能合理搜集网络素材,并对软件使用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通过视频、动画、音乐、游戏和模拟实验等教育技术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科学思维,生成快乐的学习体验,从感性认识逐步转变为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的实质和内涵。近些年,笔者也听说过有关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即在大数据背景下,时时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并不断加以调整,类似于人工虚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和解答测试,这些新颖的方式都为未来教育改革和创新做出了新的尝试。但不管科学技术如何革新,笔者认为真正引领学生的主体是教师,只有优化课堂结构设计,精心布置课堂教学环节,并以网络独有的优势技术去点燃课堂氛围,疫情下的线上网络教学才会收获更好的效果。

二、长期网络教学下的潜在问题

首先,时下网络教学虽风靡一时,但在许多教师的心中依然被视为过渡疫情的临时举措。网络教学无法替代常态教学,核心素养理念更加强调教学过程注重实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嘴表达过程中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为着力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更应该加强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视,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和体验的机会,这些都是网络教学无法很好实现的。

其次,网络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设备要求较高,家里没有电脑或网络速度不理想的学生,线上学习听课效果不甚理想。教学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师生之间于课堂之中应该做到一致的心流体验:观看、聆听、感悟、思考,课堂环节紧凑有序,一气呵成。如果网络教学过程中,因网络等原因致使教学不够顺畅,不利于知识的铺垫和衔接,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最好采用有线联网方式,以保证信号的稳定,同时教师应于课前5—10 分钟发起直播,有利于学生找到直播并快速进入平台,并且尽可能地让每个家庭保证网络速度的稳定。

最后,长期的线上听课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维持。对于自律性较强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较大收获,但对于自律性较差的同学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控措施,父母无法时时监督就会造成学生的懈怠和分心。同时在各种网络游戏、小说的诱导下学生与学习渐行渐远,造成学生在疫情之后,学习效果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三、核心素养理念下发展多种教育生态模式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全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教育各个领域。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倡导下,教师更应该转变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育生态模式侧重于教师的讲授而不重视学生的探究,存在着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忽视能力发展等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情境探究正被广大师生推崇,这种新的教育生态模式不仅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形成思维习惯,养成科学严谨的务实态度,同时也提升了基础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前,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人们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重大改变。其中以着眼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助力学生终身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开发成为当前教育探讨的热点。开放、灵活、多样、综合性的网络媒体资源、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互动交流平台等网络教学形式正在逐步走入课堂之中,使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强化阅读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塑造。教育生态的多元化发展为培养创新型、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效助力。

当今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培养的根本即为教育。教育强则人才强,人才强则民族兴。新的时代格局正在驱动着国家人才教育战略的变革,为更好地培养出社会责任感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价值观正确的学生,生物学科教师应将探索创新的意识贯穿每一节课堂教学,通过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整合各种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生成概念、知识和能力。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教师都需要一直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师生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