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拓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9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任秀芳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细节中职历史

福建省邵武职业中专学校 任秀芳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历史教学方面推广“新课标”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很多中职学校依然是“以考为纲”,历史教学也受到了“唯成绩论”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型素质。本文认为,一味地强调押题、背诵标准答案只会使中职历史教学进入“学生缺乏积极性—课堂缺乏活力”的恶性循环。细节拓展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学习细节,使历史课堂成为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活力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教学的时候,必须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明确细节拓展的重要价值,综合考虑中职学校学生所具备的历史学习特点,将课堂主导权还给学生,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细节应用方案。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中职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养成务实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参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本文展开叙述了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应用细节拓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历史学习特点

(一)历史学科基础较差,但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能动性较差,不擅长学习理论基础,历史知识积累也普遍存在问题。虽然中职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基础差,但不代表理解能力差。中职学生以接受职业教育为主,擅长把握技术性较强的关键节点,与普通高中学生系统性的理论学习有一定的差别。

(二)监控调节能力弱

中职学生具备基本的认知框架,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是面对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规律或经验总结,往往难以及时调整状态并找到新的学习方法,而且对自身的学习问题并不清楚,也习惯选择逃避这些学科弱项。

(三)适应新教改的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学习心理不足,有40.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不适应较深的理论学习;有39.5%的学生不适应新教改模式,认为当前比较普及的自主学习法不适合自己。此外受调查的中职学生的自我评价普遍偏低,存在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二、细节拓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逻辑

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有中职教育的特点,形成了具体的认知结构框架,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事物做出解释和判断。例如,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接触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时,会凭着已有的认知进行解释吸收,往往按照具体思维进行合情合理地判断并自我解释,最后得出结论。而教师通过对时间、人物、情节进行拓展性说明,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分析证据,学生也会顺水推舟地去理解教师推导出的结论,再结合自己在历史环境下的体验感,对历史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二)符合中职学生务实的学习价值观

中职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实用主义价值观,在学习历史方面,中职学生考虑最多的是“历史知识和能力对将来有什么用途”。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细节拓展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中蕴含的人类智慧和经验,使得中职学生能够对这些影响生活的道理和规律感同身受,并且纳为己用,能够将知识和经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减少中职学生历史学习的盲目性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等现象,对应用性不强以及对自己没有帮助的知识不感兴趣,学习动机没有基于长远的目标。细节拓展则有助于突破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枯燥感,细节拓展擅长通过典型的实例和故事开展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发掘历史知识的价值,能够迎合中职学生追求“细节决定成败”的目的性。当历史知识与中职学生主观需求达到一致时,目标明确就容易产生学习动力。

三、细节拓展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迄今为止,很多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还是以自身为主体,死板地复述教材内容,让学生将重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极大地打击了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挥。通过细节拓展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更加高效地完成历史知识教学,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将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更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根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将细节拓展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开展知识教学。

(一)厘清教材课题中的逻辑关系

历史是连续不断的、发展的,教材中的历史是有跨度的,中间的过渡部分无法体现。例如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之间,没有中世纪的科目文本,从奴隶社会直接跨越到资本主义社会,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实现自然过渡。学生感受不到历史是怎样发展的,只能看到一篇高度概括的文字,作为教师需要通过细节拓展把学生的历史空间感拉近。中职学生对当前国际环境了解不多,对于“君主立宪制”不能理解得很透彻,因此教师应对现任英国女王、首相所拥有的权力进行拓展,并进行纵向比较。在16 世纪初期,英国国王拥有怎样的权力,与今天相比多了哪些?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英国首相又有哪些权力?两者结合进行对比分析,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知道哪些王权被“革”掉了,没有王权限制之后,资产阶级获得了哪些好处。教学基本目的明确后,学生理解本章的重点、难点也变得相对容易。

(二)历史往往是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

例如“开辟新航路”一课,细节拓展中应对“地理大发现”现象进行因果关系的全面拓展。内因存在于诸多细节当中,首先要有能够跨越海洋的大帆船,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拥有大型三桅帆船技术;其次要有航海技术,欧洲已经掌握了从中国流传而来的罗盘;同时还需要地图,而当时欧洲已经认同了伽利略的地圆说;然后,需要有科学的制图技术,“新航路”代表着当时欧洲在绘制地图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后需要有内在的驱动力,西方各国当时正处在寻求“东方黄金”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而东方的黄金、丝绸、香料在欧洲各国属于暴利的贸易物品。而地上交通的阻塞则属于外因,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理解在欧洲各国内部经济活动受到阻碍时,为何会因为《马可·波罗行记》中的只言片语而渴望向外部寻求拓展的动机。

(三)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历史细节

在历史课堂上,如果教学内容局限于书中的文字描述,那么就陷入了“照本宣科”的传统教法,无法体现细节拓展的教学效果。历史事件本身包含许多文字无法说明的细节过程,中职学生阅读量有限,不能进行很好的理解。因此通过展示包含教学重点、难点的代表性细节,使学生变死记硬背为理解记忆,历史体验感随之产生。这种方式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营造更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例如“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教材对其描写多注重客观叙述,因为这些内容已经形成国际上的历史共识,所以教材不提供更直接的论据,而学生感受到的只是文字性描述,带入感不强。教师可通过赫鲁晓夫的演讲名篇《在白宫宴会上的祝酒词》,使学生站在苏联最高当事人的角度感受冷战思维。例如祝酒词中说道:“我们两个国家不能发生战争,因为我们太强大了。如果是两个小国,他们只会扭打在地,互相抓破对方的脸,而我们两国一旦发生战争,全人类就会被卷入一个世界屠场,你们认为你们的制度是最好的,我们则认为我们的制度是最好的,那就让我们互相竞争。”这样真实的历史语句,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赫鲁晓夫本人在演讲时的心态神情,以及对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定位,那么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就可以建立起对这段历史的深刻印象。

对中职学生而言,历史教材跨度大、内容简练、叙述性强。如果没有细节知识,这些历史教学内容仅仅作为一个枯燥的知识点,无法培育中职学生的历史观。但是,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还是更多地采用填鸭教学法,使学生出现了枯燥乏味的感觉,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细节拓展则有助于将僵化的叙述语言还原为真实的历史演变过程,学生更清楚历史的发展是以必然性为主导的,更有利于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自身的生活与学习。因此,中职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跳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认识到细节拓展对中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细节拓展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历史知识魅力的充分展现,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夯实根基。

猜你喜欢

细节中职历史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新历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