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几种特质

2020-12-19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王介墨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者时代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张 媛 王介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传统的学习方式,人们掌握信息的速度和广度都是传统的学习方式无法比拟的,这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确立崇高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做学生敬爱的好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奋战的精神堡垒,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坚定,走得长远。

第一,“拒绝诱惑,不随波逐流”,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如今这个时代,外界的诱惑越来越多,网络的普及促使各行各业的透明性提升,但教师行业的清贫和寂寞,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力有所转移。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观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化思想、纯净灵魂的责任。而教师行业又是一个“良心”行业,坚定的教育信念会让教师的工作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加用心。高校辅导员经常面对行为乖张、性格叛逆、自我放纵的学生,特别是当家长也表示无所谓或放弃时,教师应该怎么办?没有崇高的教育信念的教师会认为,既然家长都没办法,都放弃了,不如听之任之,只要不出状况,随他吧,这个学生已经无法挽救了;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的教师,则会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想尽办法,将学生拉回正轨。崇高的教育理念使得教师在工作中遇到挫折、误会、委屈时,还能坚守初心,一往直前。

第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用高尚的灵魂去塑造灵魂。新时代背景下,“快餐”文化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群体对于外在形式的追求程度远超对本质内涵的求真程度。高校学生工作者直接面对学生的事务性工作,这其中不乏功名利禄的诱惑。例如,学生奖助贷的评定问题、学生的评优问题、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学生的升学保送问题等,与学生的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在面对部分家长和学生,甚至是亲朋好友、同事领导的“糖衣炮弹”时,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辨是非,用高尚的灵魂去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工作,淡泊名利,将育人工作化为无形。唯有如此,教师这个社会道德观的传递者,才能守得住社会道德良知的“河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三,“用心浇灌,以情育人”,用科学的“三观”引领“三观”。信息的飞速传递,使得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同时,学生的“低龄化”、心理问题的复杂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定向问题,学生情感问题等日益突出。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有了新的特点,能不能迅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学生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有热爱才会有全情投入。“95 后”和“00 后”盛行的“佛系”价值观,在广大大学生中颇受推崇。所谓“佛系”就是不争、不抢、不强求,不注重结果,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所有事情,都保持着随遇而安的心态,不执着于结果,也没有那么多的欲望,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喜好去生活和处理事情。从表面看,这种生活态度似乎并无不妥,但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则是做事无计划、学习不上进、生活不努力、管理不服从,更不要谈奋斗、谈理想。作为辅导员,必须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三观”,才能对学生有所影响。大学生正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艰苦奋斗,奋发励志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而不应该把奋斗的年纪过成老年退休生活。错位的人生,对个人、对家庭,甚至对社会而言都是后患无穷。

二、转变教育思路方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网络新时代的到来,让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着新的变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应着眼于当下的国情民情、教情学情以及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变革与更新教育管理思路方法,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身心成长规律。

首先,“世界上唯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唯有变革才能推动创新发展。电脑、手机、iPad 等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应用,让青年一代将更多的时间、注意力花费在了信息的浏览以及电子娱乐活动中。今天的教育管理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输出,或者是一味地制止约束。作为学生工作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及时地转变教育思维,变信息的传递者为信息的甄别整合重构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事物,勇于接受新事物,快速适应新时代。

“00 后”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学习、生活、娱乐几乎离不开网络,每天接受着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在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择己所需,而后归纳总结,延伸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并让信息服务于自己,而不是变成一个信息的“浏览器”。许多人浏览信息的时候,似乎很有趣、很有意义、很有收获,但关闭网络,脑袋里空空如也。同时,对于互联网以及电子产品的态度,应变制止约束为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是现在生活学习的工具和媒介,在使用这些媒介工具时,应把握主动权,为我所用,同时思考创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不是沦为电子产品的奴隶,荒废学业,游戏人生。

其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新时代学生工作者要引领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淘汰。高校学生工作者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教育活起来,推动学生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建构主义倡导的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是基于个人兴趣和解决问题需要的自发学习,是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这正是当代大学生应学会的新的学习方法。大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专业课的学习,更应该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需求,将其整理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本领。作为学生工作者,面对当今网络对学生视线、时间和注意力的侵占,应该转变教育思路,变约束制止为合理利用,一味地抵制守旧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快速适应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科技网络的发展,正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作为教育者,不能拘泥于传统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发展进程,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

三、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才能做好传道育人工作。高校学生工作者是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眼界、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广度和深度。因此,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提升,推动着人类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更正错误的认知理念。个体作为认识的主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个体的认知水平都具有局限性。学生工作者的学习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更新换代,就会导致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同社会脱节。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最新的认知成果,不断更新自身的认知体系,不断缩小自身的认知盲区,才能给学生更科学的教育,更趋于合理的价值观目标。

其次,网络慕课、微课的日益盛行,更多的精英群体利用网络开展微课教学。学生只需要轻轻打开手机或者电脑,就能接收更专业更智慧的网课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对于网络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接受着更大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求,就会削弱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形象,这对学生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同时,网络教育有时间自由性、播放随意性、操作便捷性等优势,因而,教育工作者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对网络新媒体的应用能力是职业生存的需求。

最后,加快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用好网络新媒体。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但更应该在危机中寻找突破、发展的机会,抓住一切可以促进自身发展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中,最好的教育莫过于以身作则。高校学生工作者应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拓宽视野格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始终心怀敬畏,敬畏新时代、敬畏教师职业、敬畏当今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但能够收获事业上的成功,而且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给学生树立励志奋斗的正面榜样。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工作者时代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