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重点课程高级耕作学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12-19青海大学农牧学院王东霞李宗仁王晋民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耕作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王东霞 李宗仁 王晋民

高级耕作学是青海省重点发展学科高原农牧业学科领域的主干课程,是学校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课之一。课程内容包含高级耕作学的发展历史和进展、农田种植制度、耕作制度、保护性耕作、农田养地制度、护地制度、农田经营管理及其研究方法等教学内容。此门课程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加强实践,课程内容核心与研究生研究课题紧密联系,并且与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因此,应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的创新和改革,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和突破口,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该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能够真正做到知识的综合运用。该课程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本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将来的发展和就业,同时能够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实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高水平课程建设思想及举措的科学性、合理性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以上特点,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教学评价和教学团队等方面,总结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鼓励教师采取多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和多元的评价方式,选用可靠稳定的在线考试工具,严格考核组织管理,推进考核方式创新,支持教师改革探索。

一、教学内容改革和建设

研究生重点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要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和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以该领域最新相关研究成果为核心,及时督促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通过综合学习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就业岗位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授课教师应选取恰当的前沿性教学内容,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面向新农业、面向新乡村、面向新农民、面向新生态,开改革发展新路,育卓越农林新才,树农林教育新标,服务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另一方面,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不同气候特征、土壤类型、地形特点以及作物种植模式和人为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其他课程内容,制定出某一区域合理的农田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综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校就高级耕作学课程讲授的知识和相关的技术内容,大都只是针对西北寒旱地区的光照、温度、水利、土壤肥力等进行的主要阐述,内容较为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授课内容应该放眼于全国,分区域分别进行归纳讲解。除了理论知识以外,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种植制度、养地制度、防护制度的基本原理及作物布局、耕作方法、保护性耕作措施、合理施肥制度及相配套的农业措施组合的理论基础上,能够以某一个生产单位为研究主体,设计出较为合理可行的作物布局、种植模式、养地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措施。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新建设很有必要。高级耕作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农业资源识别、作物布局、农田种植制度、农田养地制度、农田防护制度、农作经营管理、区域农作制度等内容,可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知识背景,充分合理而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根据讲解内容恰当选用案例分析法或者分组讨论式教学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组织课堂和学术汇报的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最后一章为区域农作制度,主要内容是我国东北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四大农业区的农作制度,包括前面章节所有内容,由于地域差异,农业资源分布、作物布局类型、农田种植模式、养地方式、农田防护措施,以及相适应的农作经营管理制度均有差异。通过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该部分内容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由于每章节内容设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所带来的便利,合理运用国内外关于农业机械、作物生长动态、耕作方法、保护性耕作措施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虚拟仿真教学,既便于讲解又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考核方式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

考核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以单一理论试卷或课程论文考核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已与学科发展不相适应,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学术汇报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采取多途径又具有实操性的考核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中的核心问题。本课程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团队教师特点,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

1.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线上章节随堂测验、课后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安排相关文献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2.学生课堂讨论效果评价。课前布置讨论主题,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总,在课堂中安排10 分钟进行课堂讨论,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情况对学生课堂讨论参与度及前期资料查阅和课前准备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3.在授课前、授课过程中和授课结束后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课程组全体教师及授课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试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进行讨论,确定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通过学生座谈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组织实施、效果、改进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4.不同章节内容由课程组不同教师教学,授课过程中,课程组团队教师互相听课,课后进行自评及互评,课程主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投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自评,从中找出问题,并及时完善,保证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

5.通过重点课程建设,促进该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互补性发展,同时培养本专业相关教师的教学及科研能力,以此推动中青年教师成长,有助于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6.本课程教学应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时间较短,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可通过与其他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同时进行,不仅能够体现课程交叉的互补优势,还可以体现出每门课程的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和专业兴趣。

四、教学团队建设

与本科生课程相比,研究生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存在很大差异,这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授课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而且在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特色等方面都要有优势,并具有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综合能力,能将教学和科研很好地协调融汇。基于以上要求,应组建结构稳定的教学团队,以传帮带的形式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讨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保障团队成员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都有较为固定的研究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科研业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能为课程提供很好的教学素材。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各类业务培训,可实时跟踪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并将最新动态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级耕作学课程是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和必修课,开设年限较早,经过多年的开设,该课程受益面广,教学效果显著。基于现在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涉农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该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较为单一,考核方式不灵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奠基石。

猜你喜欢

耕作教学效果教学内容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