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

2020-12-19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黄凌云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思政大学生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黄凌云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为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成长的营养。大学生是承载着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之意。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客观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性的内在需求。基于就业现状来看,高校大学生需要在没有迈出校门时就想着如何进行创业,我国目前的就业市场已经趋向饱和,而创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创业不同于就业,大学生进行创业需要做比就业更多、更复杂的准备工作。分析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能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方向存在误区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创业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就单纯地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一家企业,创新就是提出一种新的创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创办小企业没有意义,导致一些大学生基于这种危险的想法产生了走捷径、用小聪明的想法。但是,创业是从无到有,需要创业者脚踏实地地创业才会发展成优秀的企业。

(二)教师在教导过程中不够重视

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的教育就是教师的责任和工作。这样的想法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行为,认为学生可以用知识武装自己就足够了,却彻底忽视了教育的延伸意义,对学生没有起到积极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的课堂中,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社会关注度低

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迷思,很多人都认为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应该在工作岗位中吃苦耐劳磨炼几年,或者干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岗位就可以了。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中,实践是一切理论教学的最终方向,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思想,积极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二、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

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进行有机融合,这是当前社会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创新创业的必要准备。创新创业教育想要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备法治意识、道德观念、职业素养和较强心理素质的人才,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大学生的培养也要向这一要求靠近。

(一)树立理想信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才的培养,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更多元化的职业取向。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需要的精神,只有对于创业行动的自信和对创业目标的追求是不够的,还需要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如果只想纯追求物质财富,创业行动就会显得物质庸俗化、功利化;财富多寡、利润高低作为评判自我价值、职业价值、成功的唯一标准,就会影响创业过程和人生选择中的决策,将创业行动引向歧路。创新创业精神所需的理想信念包含爱国主义观、正确的义利观、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诚信意识,积极发挥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将个人的创新热情、创业理性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

(二)培养法制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依靠思政教育引导法制意识、道德观念。大学生的创业行动都在社会的范围内开展,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是进行有序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诚实守信、承担应尽的责任、合理竞争等都是应当遵守的公序良俗和道德原则。如果大学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从公司的设立、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劳动者的雇佣与解聘、产品研发与销售,到公司具备一定规模之后根据公司决议对外投资与并购,还有在解决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争议时,都需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进行解决,都应在法治环境下约束自己,在遭遇侵权时懂得运用法治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规范受教育者的认知、态度、行为的作用,在经过思政教育之后,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创业所必需的法治意识与道德观念。促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让学生成为具有法治意识、品德高尚的创新型人才。

(三)增强心理素质

强大的心理素质,是所有创业者必备的心理要素。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创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个人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有一部分大学生具备较强进取精神、竞争意识的特点,同时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责任意识相对较弱。创业精神需要创业者具有创业需求、冲动、冒险、耐性、抗挫折等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变化要跟随创业的过程进行改变,时刻保持着自信、合作、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从正向、积极的角度激励人的精神力量,建构、巩固人的思想,对个人心理素质产生明显的增强效果。这种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在创业的艰难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承受压力、接受失败、调整步伐,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不会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能够为实现目标找到灵活的路径,为成功做好积极的准备。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融合路径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教育过程中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抽象的理论概念时与创新创业案例相结合。“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经过彻底的实践,书面中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地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基于此,教师可以举例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乔布斯创立苹果等中外名人创立事业的真实故事,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实际操作模仿实际的创业过程,触发学生的散发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二)树立正确的课程认识

树立对该课程正确的认知,能够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展开。这个认知包含了学生自己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是学校、教师对于该课程教育的正确认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该真正体现在学生身上,不应仅限于表面,学校应当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教师也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是否过时、能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应当对创新创业课程保持认真的态度,要意识到课程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仅为取得成绩而学习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应在上课的时候就将创新创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之中。

(三)提高师资水平

大部分高校对于这部分课程的教师资源是比较缺乏的,大多数教师都年龄偏大,而且并不是专业的课程教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现代的年轻人普遍会选择经济类专业等比较热门的专业,像这种冷门的专业学习的人数就比较少;二是这门课程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专业的教师比较少,这方面的人才欠缺。针对这种师资短缺的情况,需要学校和政府两方面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首先,高校方面可以对高校现有教师进行集体培训,主要培训他们的教学能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的专业理论能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教给学生正确的理论知识。其次,政府和学校应该进行政策改革,吸引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思政教育,比如对从事思政专业的学生提供补助等办法。融入新的教师血液,能够很快地接受现代的教育理念,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思政教育要想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需要利用创新的思维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对于教师的改革也很重要,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足够高,才能够教出水平优秀的学生。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创新创业的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高校教学实践中仍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未来的高等教育课程中,创新创业课程仍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应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与创业率,减轻社会的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