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探究

2020-12-19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徐彦波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德育工作校园文化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 徐彦波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品德也越来越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校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德育工作中,应当牢固树立“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观念,按照国家德育要求去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彻教育教学的始终,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构建以德为先的校园文化

重视德育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德行兼备的人才。学校推进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方面培养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校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逐步构建德育强基的校园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奋进的良好校园氛围。

(一)完善校园环境建设

建设美丽校园,在校园中处处体现出高尚品德品质的色彩,使学生在优秀的人文教育环境中学习。在美丽的环境下,也有利于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在校门和学校围墙种植树木,在校园内部适宜地区设置花坛和绿植,并制作标语,呼吁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推进校园环境的建设,在有限的校园环境内,充分利用花草树木来体现德行教育,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去打造更加温馨的校园环境,使校园中处处充满着优秀思想文化的色彩。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直接体现出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包容性。学校也可以借助文化活动去推动德育工作,创新德育的方式,营造快乐温馨的校园氛围,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习以外有更多的业余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植树节,就可以在有组织、有准备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一同植树,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三)构建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学校全体职员和领导的共同职责。加强对学生的德育,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构建学校全员共同育人的新局面,全体教职工为培育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着力打造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全面育人效果。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持续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不断营造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构建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形成全员育人的新格局。

(四)激发课程教育功效

学校在传统理念下,认为课外活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而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师生之间最密切的联系,最有效的交往活动往往发生在教学课堂中。新课改明确要求学校在课程中应当渗透德育思想,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激发课程教育功效,首先要增强课程意识,使得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运用课程来发挥育人的作用。对此,学校可以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渗透德育工作,使学生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到德育内涵的相关课题,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不断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和思想水平,培养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创设德育新环境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校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更新教学观念,以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前,在学校新课程教育教学背景下,要不断探索改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扎实开展。当然,为了更好地营造立德树人的良好环境,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构建“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模式。

(一)发挥班主任的职能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也是学生和学校以及家长和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班主任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也是最为了解学生的,是班级学生的管理人员,也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职能作用。班主任是将学校规章制度下传给学生的传达者,是监督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监督者,是学校要求的实施者,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对于班级内部来说,班主任要发挥榜样作用,以自身优秀的思想品质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对于学校来说,要积极承担作为一个协调者和实施者的责任,按照学校要求去管理学生,推进德育,将德育深入贯彻到班级的每个活动中。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全面,而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渠道,利用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德育,能够有效地将德育知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用一些英勇无畏、善良勇敢的人物事迹作为例子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率先垂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在日常交往和教学过程中,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发挥榜样力量,助推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发挥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开始也是影响最深刻的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代替、不可逆转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除了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要尤其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在新课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学生能有一个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与家长可以通过网络或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沟通,二者实现紧密结合。家长与教师都需要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共同为学生做好榜样,共同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将下课铃声改为流行歌曲

在当代校园中,学校的下课铃声大多是统一的,并不怎么优美动听,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了创新校园文化,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从改变下课铃声做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当代社会中,大众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大部分学生会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对此一些学校是不支持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也可以尝试变换一下管理方式,与其禁止,不如顺其自然。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跨世纪的“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把学校的下课铃声改成一些健康优美、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让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每堂课学习之后,能够得到优美歌声的熏陶,放松身心。在这样严肃与轻松相结合的环境下,学生也会更加喜爱学校,真正实现创新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

三、丰富德育内容和德育工作内涵

(一)突出创新教育

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充分结合现代社会实际,着重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德育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拓展课外活动内容;举办创作大会,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创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加强实践教育

学校德育不应当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更要重视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去体会德育的丰富内涵。对此,学校可以按照德育目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公益劳动或军训活动来观察人生百态,感悟做人的道理。比如可以去养老院照顾老人,帮助养老院打扫卫生、洗衣服,或是逗老人开心。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不同层面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加丰富的亲身感受和思想触动,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视人文素养教育

按照“培根铸魂”的要求,从思想深处不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深入课堂。要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加强对我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比如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教会学生兄友弟恭。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思想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德育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个体人格自省的教育。德育并不是一种强硬的知识,而是一种精神,需要慢慢地渗透教育,逐渐养成学生的一种需要,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德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推动学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此,学校也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来建立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学生能够了解学校的政策措施,并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然后由相应的人员来实现上传下达的任务,将学校的教育管理从传统的教管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和自律,从而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使得教育真正成为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人格、体现人文精神、满足学生需要和实际要求的活动。让教育更加切合实际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德育目的。

当代社会需要的不是空有知识、尖酸刻薄的小人,而是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为祖国和社会培养更多有德有才的人。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德育工作校园文化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