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体验 有效提升学习幸福感

2020-12-19江苏昆山国际学校

小学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幸福感德育班级

◇(江苏:昆山国际学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必将成为衡量改革发展成败得失的基本指标。而作为班级这样一个微型社会,在学生求学过程中,除了日益增长的知识储备外,也应该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幸福感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活力,这也是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小学教育应当是智育与德育双管齐下,在教育大纲和教科书中缺失的部分,正好可以由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补足,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重要意义。理想的教育是培养乐学、爱学、会学,并能够终生学习的人。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这也是教育所要追求的恒久目标。

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工作中,班主任老师要肩负起教学管理的职责,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引入德育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也给学校幸福教育的浸润找到了合适的契机。

一、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德育工作主要是指,学校或者老师在德育过程中,将一系列的工作进行整合、改善,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方面得到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学生健康成长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2019年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一组数据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样本总标准分的平均数48.80 已明显高于正常焦虑水平。数据反映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然而各分量表的检出率则反映出,学生心理焦虑来源中的学习焦虑排在相对后面的位置。这与近年来教育界认为,学生的心理焦虑并非主要在学习上而是表现在自信心、情绪控制等方面,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理解的深化与诠释。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培养有足够幸福感的学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支撑。

二、幸福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一般为主—客体教导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充当教育的主体,按照对学生的先行预设来规范、教导学生,不顾及学生当下的真实处境,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服从、接受的位置。对于个体存在的问题,使用批评说教的方式,机械性地让学生认识、改变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团队的普遍性问题,则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洗脑”式的教育植入。这样的处置方法短时有效,却并不能对学生个体起到持续性作用,但因所需要的教育时间比较短,也曾被广泛使用。当然,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将“道理”摆在首位,就事论事地以解决当下问题为先,对于个体幸福感的产生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当前新型的教育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终极目标。师生间采用主体间的交往模式,淡化彼此身份意识,师生双方以真实的人物身份投入教育过程中。寻求师生间相对平等的关系,是开展幸福教育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这里所说的班级氛围更多是指在德育教育环境下的班级课堂氛围。有幸福感的德育班级氛围是有和谐师生关系的班级氛围;是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共享的班级氛围;是启迪智慧与提升能力的班级氛围;是充满活力与不断生成的班级氛围;是轻负与高效的班级氛围。

要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中的活跃度,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班级管理,讨论合理有效的班级公约,拟定班级突发事件应激机制,等。学生要在班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个别特殊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找到合适的位置。只有学生在本班级中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才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展现出在班级中的存在感。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公平的探讨环境,可以开展辩论或是正面管教班会等,抛出班级中现存的问题或是近期出现的现象,给学生创设讨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抒发自己的观点,让其感受到班集体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每位成员之间都能够和谐相处,逐步改善和优化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目的。

(三)做好日常的评价小结

老师的评语小结是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生幸福教育养成的整个过程中虽只是一个小小细节,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科成绩可以通过分数或是等第来体现,德育成绩则可以通过老师的评语、评价来体现。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和获得幸福感,老师评价至关重要。

在客观评价学生一个阶段学习表现的同时,如果能够在表达语言上赋予一定的温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以下期末评价来自一位一线班主任:

你聪明活泼,天真单纯,思维灵活,数学学得很好。你那天真无邪的笑容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却交了几个坏朋友:贪玩、拖拉作业、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够留心,总是走神,还会有一些小动作。作业书写不工整,不干净,有时还会忘记把作业带回家。语文学习不够主动,不喜欢动脑筋,自觉性不够强。老师希望你记住:不努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希望你勤奋拼搏,做一个各科全面发展的学生。

可以深切感受到老师对学生平日的好表现是认可的,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客观真实的反馈。但是在评价中,过多出现较为负面的语词,学生可能无法从老师的表达中感受到语言的温度。

经过修改后的评语为:

你聪明活泼,天真单纯,思维灵活,数学学得很好。你那天真无邪的笑容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希望你能够常常与刻苦、勤奋、踏实的朋友相交,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小眼睛跟好老师,小耳朵听好老师。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语文学习更要积极主动,善于动脑筋。老师希望你记住:努力的人终将收获成功。希望你勤奋拼搏,做一个各科全面发展的学生。

将消极负面的用词修改成积极的、有一定引导作用的词汇,能够给学生更大的帮助。

当然,这样的书面评价往往会出现在期末小结中,而老师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更多地体现在口头表达上。多用有温度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在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树立自信。

三、结语

尽管当前教学任务较为紧迫,课程安排较为密集,但是老师切不可采用拔苗助长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德育教学和幸福教育的基本思想来做好相关教学工作,通过情感沟通和联系,感染学生,使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老师应该采用更为温和的方式来指引小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道路,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自身坚持不懈的良好品格,为其今后的学业和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幸福感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