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

2020-12-09孙凤玲

关键词:压疮缝隙骨科

孙凤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骨科患者受治疗手段的影响,在其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卧床治疗,这也就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的护理。骨科患者往往行动不便,而这一现象会导致患者出现压疮、坠床等不良现象,基于此骨科患者需要无缝隙的护理管理工作。研究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研究对象,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工作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小组为对照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小组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48.5±1.25)岁;观察组男22例,女2 3例,年龄3 0岁~66岁,平均(47.5±2.2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定时翻身等护理项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无缝隙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首先护理人员要选择工作责任心强,且护理质量较好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患者进行系统性的护理质量控制。进而对护理人员进行入院后的基本指导,对治疗过程进行普及,以保障患者的配合。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安全教育,指导患者健康用药,健康体位等。向患者普及不遵医嘱的后果,并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询问。

护理质量与安全控制。骨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防治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现象,对此护理人员要制定部分的安全措施,为保障患者的正常锻炼,护理人员要将卫生间与走廊安装防滑工具,以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骨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静脉曲张与压疮现象,对此为减少压疮现象的出现,护理应及时的对患者进行翻身,并记录翻身时间。

护理人员评价体系管理。为保障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按照不同的护理工作内容对护理工作进行护理质量评定,分析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另外在评价体系中可适当的融合奖励措施,以保障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高质量。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不定时的开展护理培训工作。护理培训能够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状态,以此加强护理工作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技巧。同时护理培训工作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以此保障护理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护理工作的无缝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落实无缝隙原则,展开细致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严格落实排班表,定时交接工作,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的无缝连接是有效保障护理质量的措施,基于此护理人员要重视此项管理制度的开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45例患者发生压疮3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跌倒1例,事故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45例患者发生压疮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跌倒1例,事故发生率为6.6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伴随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国民对医疗质量与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医院要就护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满足当下患者的护理需求。无缝护理管理工作属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一种,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缝管理护理主张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追求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连续性与护理质量的提升。从患者的角度来讲,无缝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保障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在以上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就表明了无缝隙护理管理在骨科患者中有着较好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压疮缝隙骨科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雨的缝隙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