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禅宗美学思想的构建与现代设计启示

2020-12-04

国画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禅宗中国画意境

禅宗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在激荡融合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修持方法,并由此形成了追求体悟境界的哲学精神与美学思想。禅宗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精神和艺术表达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文人画出现之后,中国画中蕴含的禅宗美学思想更加浓郁和明显。禅宗美学思想为中国的古代绘画增添了更为理想的色彩,它所蕴含的美学精神与思想意义也为古代艺术家们创造了一个至高的精神家园。中国绘画中禅宗美学思想的构建不仅深刻影响着传统绘画艺术精神,对现代设计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从浸润禅宗美学思想的中国绘画中受到启发和影响,并用不同的设计语言诠释着禅宗的意境之美与精神追求。

一、禅宗的形成及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禅宗思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思想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印度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被接受和信仰,在此过程中,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的儒、道家思想相互激荡并不断融合,形成了以“静”为核心的禅宗修持方式和思想特征。中唐至五代时期,禅宗发展迅速,并被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所普遍认知和接受,同时,禅宗思想对当时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至隋唐之世,禅宗在发展中进一步融入中国特有的情操与气度,受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也获得了创作表现与意境精神的多维度提升。

在逐步发展中,禅文化和老庄哲学的自然无为融合在一起,把佛教的般若观和道家的“无为”思想融会贯通,又参入了儒家的心性、道德学说,最终成为一种追求自然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的世俗化宗教。1禅宗充满了人生哲学的思考和意境之美,并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产生了禅宗影响下的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绘画也以不同的形式构建着作者对于禅宗美学精神的认知和理解,使画面呈现出深刻哲学思想和意境精神的浸染。

二、禅宗美学思想在中国画中的构建与彰显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修为,强调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从静修中获得心性与哲思的顿悟与提升,倡导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禅宗把“美”体现在觉悟和直觉中,由此形成了“冥思顿悟”“虚静空无”“天人合一”的独特美学思想。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很多文人画是禅宗美学思想与画家精神层面相结合的产物。2禅宗美学思想在中国画中的构建讲求作画要顺其自然、回归质朴,把精神、情感融入自然物象中以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主张绘画简洁清净,突出主旨和意境,以精练的笔墨、巧妙的留白传达作者的情感精神。由此,中国画凝练、自然、含蓄、清净的特点逐步形成,禅宗美学的哲思和精神也在文化艺术与宗教思想的交融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语义。

禅宗美学思想是一种源自心性直觉的审美意境,对禅宗思想体会越深,感悟越多,就越能领会其特质,并能在绘画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语言构建与表达自己所理解的禅宗之美。以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为例,在他的画作中,“廉”和“静”的绘画特征是他所理解的禅宗美学思想的主要体现。

朱耷主张“廉”的绘画方式,“廉”在绘画中构建着“少”与“空”的禅宗美学意境。他的画作中可能只画有一只鸟、一朵兰,抑或是一块石,寥寥数笔展现着极至极简的画风和简疏旷达的意蕴。这种“廉”的意象体现着禅理认为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主张,画风简洁,巧妙留白中突出绘画主旨和精神气质,也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以意境、含蓄、减省为最高审美的艺术法则。“静”是朱耷主张的另一个绘画思想,这也是修禅时强调的静心养神的境界。在朱耷创作的《安晚册》中,就有很多体现“静”的绘画思想的画作。以第十开的枯荷之上的翠鸟和第十八开的枯木寝鸟为例,这些鸟基本上都是以一种凝神、静休的姿态呈现在画面上的,作者仿佛也是将这些鸟暗喻为静静禅坐、不问世俗的自己,而看似沉睡之态,其实是在静养身心、默默冥想,同时也暗示着朱耷僧人兼画者的双重身份。在朱耷的《墨花图卷》里,他也亲自题道:“蕉阴有茗浮新梦,山静何人读异书”3,真实写照了自己静心修身养性的禅境生活。

禅为中国画的阐释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语境,从朱耷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中国画中所构建的禅宗思想之美,着实给中国画创作者提供了心灵上的归依,精神上的寄托,艺术上的灵感。4

三、中国画禅宗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融入禅宗美学思想的中国画凝聚着传统的哲思与意境精神,这对现代设计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许多优秀的设计都从中国画禅宗美学思想中受到启发和影响,并用设计师不同的设计语言诠释着禅宗思想之美与精神意境的追求。

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自小就与艺术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从《芥子园画谱》开始,靳埭强先生就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深感兴趣,中国绘画的媒材特征、意境精神尤其是禅宗美学思想对他的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靳埭强先生《画字我心》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对中国画禅宗美学思想的理解与表达。整幅设计作品只有一道水墨与一点朱砂组成,极简的画面构成和寓意深刻笔墨形态都诠释着的禅宗意境之美和哲思境界。这种源于传统绘画思想的设计理念彰显了现代平面设计的独特美学特质,也传达出中国画禅宗美学思想对现代设计的重要启迪作用。

人与自然、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和谐统一,这既是禅宗思想所极力主张的,也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所达到的最高境界。5同时,这一美学思想也深刻浸润和影响着现代设计,著名建筑师王澍先生的设计作品便集中体现着这一理念。王澍先生从学生时期就开始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他明白想让中国建筑从本质上发生改变,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寻求智慧,由此他的设计作品呈现着浓厚的中国绘画思想与禅宗美学精神的浸润,营建了一个个富有诗意性的、具有中国画美感的建筑作品。无论是公望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还是文村规划设计,都能反映出他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质和艺术哲思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是王澍先生在建筑设计中提倡的重要理念,强调建筑本身具有的气质与环境格调如中国绘画一样达到高度的统一。例如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并未选址于地势平坦的市区,而是建筑在杭州东南部群山之间。校区的建筑形式遵循一种减法原则,随地势起伏的建筑形态与朴素简洁的建筑材料与群山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隐于山水之间。这是重新发现自然、并让建筑回归一个由树林、草木、山水组成的原生态自然之境的一个尝试。在王澍先生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建筑远没有自然的山水重要,校区与象山融为一体,神采与意蕴并存,如充满禅意之美的山水画作,彰显着禅宗美学的精神特质与哲思之美。

四、结语

禅宗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禅的哲思里中国绘画获得了自身创作维度与精神意境的不断提升。同时,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建的禅宗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当代西方思想理论为主导的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画禅意之美的设计作品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与超然脱俗。由此,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禅宗美学思想为当代设计提供了精神和内涵的源泉,这是最本土的民族文化意蕴的表达,也是中国现代设计彰显文脉语义的重要途径。

注释:

1.张巍译.浅析禅与中国画.[J].大众文艺.2010.(16)

2.张巍.国画创作艺术与禅宗美学意境之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3.于悦.清代早期的花鸟画.[J].中国书画.2017.(09)

4.孟德鸿.中国画艺术中禅宗思想的构建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4.(24)

5.蔡克文.试论禅宗思想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影响.[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02)

猜你喜欢

禅宗中国画意境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禅宗软件
中国画
灵 山
《远方》中国画
诗的艺术精髓在“意象”与“意境”
苏轼词中的时空与意境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落叶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