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抱常守一 物格知致
——霍春阳的花鸟画教学

2020-12-04

国画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天津美术学院花鸟画教学研究

《论语·里仁》有言:“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君子为仁,在一饭之顷、急遽苟且之时,倾覆流离之际,无时无处不用其力。画道亦然,画家必须养成在任何匆忙的状态下有余裕,在不安定的生活下养成安定沉静的心态。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先生坚守“抱常守一”是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理念,是无可改变的一种永恒的真理。他主张:“书画之道在于心,心在养育。”2在根植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推进着中国画及中国画教学。下面我们来谈一谈霍春阳的花鸟画教学特色和理念。

一、诚意正心,修身为本

霍春阳先生十分注重人品的修养,他常讲:“不会做人,也画不好画。”他也深刻体悟到中华传统文化中人品与画品的内在联系。他认为一个画家的综合素质修养决定了画品的高下。衡量一个人学问的高低,并不是看他知道了多少,而是要看他用思辨的精神提炼和概括了多少,容纳了多少。3人生阅历的感悟,有时胜于单纯用功的体会。4一个人能力的大小,不是看他读了多少书,也不是看他画了多少画,写了多少字。要看他对现实具体事物全局的把握和度量行事,巧妙处理的能力。5霍春阳对于儒、道、禅等传统哲学思想的精研,使其能将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绘画相关联。他认为正心即放心,把心放下才能达到无我之境界,无我之境方能心手双畅,物我两化,与天合一。他还强调,唯有至诚方能尽其性。能够尽人之性方可尽物之性。艺术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首先要净化自己,他追求“无异言则生清净心”,主张艺术家的心态要养育生生不息之生命。一花一草都能融入人类特有的思想和人文情怀。

二、物格知致,穷理尽性

在教学中,霍春阳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认为画家看生活应该是“迁想”即见此物而想他物,只有把两种以上不同因素的物质在一起进行化学作用时,才能生发出新的物质。能够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观察问题,才会升华出新的艺术、新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杂交出优势,混血儿聪明,血缘关系越远越能产生更有生机的下一代,艺术也是如此。6霍先生将西方的黄金分割率,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如在讲竹子的画法中,一组竹叶的外轮廓以及整幅作品组织构图,都可以归纳为一个近似黄金分割的不等边三角形。

在对待绘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问题上,有人认为不能多画,画多了会油,霍春阳则认为如果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画的少也不一定贵。问题的关键在是什么思想指导下的多,动脑筋多数量越多越好。不动脑筋的数量,无论多少也不能奏效。7如他画藤萝、玉兰、禽鸟时,会将物像的各种透视变化都画出来做深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如此可举一反三,随机应变。

霍先生强调学习绘画者要贵以专,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不能贪多,少则得,多则惑。初学者第一步要解决的是绘画语言问题,取法乎上。教学是严谨的,要有规律可循,从有法走向无法。传统的中国画是讲共性的,即要求画家尊重人人共有的客观规律和艺术规律。如描绘蝴蝶、蝗虫、蜻蜓、蜜蜂、蝉等草虫时,霍先生并不局限物像的外形,而是着眼于它们的头、胸、腹等共有的内在的结构特征,在个性中寻找共性,由共性出发更深入地认识不同的个性特征。他的教学画稿在继承了传统的程式化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体会,因此给人以鲜活的生命力。

具体到材料运用和笔墨技法等微观问题上,霍春阳先生异常的细致审慎,他曾讲到羊毫笔每根毛表面粗糙,含水量大,变化多,因此羊毫笔比狼毫笔变多。长锋羊毫笔较软,需软笔硬使,如大面积更需羊毫。羊毫一笔墨能持续很长时间所以贯气。古人对于用墨十分讲究,所以有“惜墨如金”之说。作画时换笔换墨不可太勤。他在作画时,常常将毛笔蘸浓墨平铺在盘子上,然后用笔去舔着用,这样就很容易控制用墨。墨法实际就是水法,怎样控制水分,要凭感觉和经验。渴笔就是控制水分恰到好处,出来的东西空灵。行笔要根据毛笔与纸面的运行状况合理地调整用笔,注重力度和速度的不断变化。用墨要有体积和厚度,墨色的厚度是揉出来的,点出来的,而不是平涂、平拉出来的。他认为“逸”是在一种松快、洒脱的心境下,运笔顺气顺势下,所达到的松而不散,气韵生动。写意画的“双钩”不同于工笔画,它更强调用笔的跳跃、提按和书卷气,同时也要有干湿浓淡、穿插等变化。古人所谓的“刚柔相济”,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体验。在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关乎画家的表达能力。笔能传达力量,也能传达性情,线条中的轻重缓急变化,更能呈现出一个人的思想乃至学识修养。中国的绘画如同中国的诗词一样,讲究“言简意赅”“以少胜多”。

在讲到构图方面时,霍先生十分强调构图中的节奏,他认为节奏中含有美的因素,能够给人以愉悦。无论是何种构图,都要注重画面之间的呼应关系。一幅完整的构图要有主次、疏密、虚实等基本要素。画之疏密关系要密而不迫塞,疏而不空松。在构图当中求变化,要讲究构图的韵律感和形式感。构图要像文章的起、承、转、合一样有变化。构图是找天地之大象,如开合、争让、往复曲线等变化。如具体讲到构图形式时,霍先生说“女”字形构图之所以比“井”字形构图好就是因为有开合变化。构图要注意四个要点:上、下、左、右。上争下让,左争右让。构图要讲究空间的分割,要有大、中、小的变化。大空白与小空白分割要得当,使画面透气、有空灵感。无论何种形式的构图一定要讲究气脉贯通,融为一体。他也十分强调题款和印章对画面起到的协调作用,无论是长题、短题、字体的选择以及印章的钤盖,都要契合画面的整碎、动静、浓淡关系。

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霍春阳先生认为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思想状态。8因此继承传统是精神领域的事。所谓“盈科而后进”,艺术是求得心灵的自在,无需争比,争比只能使人浮躁。创新的诱惑不仅使人不沉静,而且会造成意识上的深度迷茫。“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以博大为底蕴的中和境界,大中至和,至高无上,就此意义而论,国画艺术的发展不存在创新问题,只争取在继承的深度和广度上再诚恳一些罢了。”9他赞美中国文化已经进入到一种无对的至高境界。鼓励学生去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了解中国文化的要义。提出“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门顺天重性的最有价值的学问。学习要重直觉,重体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此知识才能活,才能成为更有价值的学问。

心无所住而能生万变。人的思想活与死亦如化学反应一样,必须有两种以上的元素,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变化,升华到高的境界,只有信心而不虚心,只有主观而无客观都会停滞不前。对于知识只有不断的发现、发展、深化才能是活的知识,有价值的知识。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剔除头脑中的惰性和惯性。规矩不外乎理法的问题。规律性的东西绝不是特别具体的死的技法。只有熟练地掌握规律,才能随心所欲,到达自由王国。

四、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霍先生在教导学生时,说话很少,但确能够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语言精练,可谓一针见血,字字珠玑。在长期的教学和创作实践中,霍先生认识到陈旧的思维方法是阻碍我们艺术前进的大敌。他曾记录下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句名言:“人总是千方百计摆脱和逃避真正艰苦的思考。”10以此来鼓励自己。在教学中,霍先生注重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入手,来解决问题。他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位大画家,必须要有博大包容之心胸。“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求。对于每个志学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自己独立见解。独立思考,大胆实践至关重要。他用“成者自成”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成功的方法,霍先生说:“天下聪明人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勤奋的人,但是勤奋的人仍然多数不能成才,其原因在于没有准确的目标,也就是说勤奋的不是地方,一个勤奋在点子上而有恒心的人,对于成功至关重要。”11在市场需求与个人追求相冲突时,不能只追求市场效益,忽略绘画的气息格调,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要在保证温饱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追求。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霍先生始终没有忘记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在他的学生中,不只是大学生,还有老人及青少年爱好者。凡诚心向学者,霍先生从不拒之门外。笔者曾多次看到青年学生登门求教的场面。曾有人就此问及霍先生,其中不乏有功利主义者,他总是淡然一笑而已。12

宋朱熹有云:“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所以万殊也。”13霍春阳先生善于对事物精察细审,细腻的情思加以时间的发酵、酝酿逐渐融入到绘画创作当中。他坚守优秀传统文脉,精研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深入领悟了传统花鸟画传神写照的精髓,将学习传统与学习自然密切结合,用一种特有古意来传达出他对当代的一种文化信息,拓展了传统绘画的图式语汇。在花鸟画教学上,他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地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处理教、学与绘画创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注释: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2.霍春阳:《含道应物》,北京:华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页。

3.霍春阳:《抱瓮覃思》,孙飞:《霍春阳花鸟画教学》,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4.霍春阳:《春阳九辩》,孙飞:《霍春阳花鸟画教学》,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5.霍春阳:《春阳课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系教学研究文集》,(内部资料),第171页。

6.霍春阳:《春阳课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系教学研究文集》,(内部资料),第169页。

7.霍春阳:《春阳课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系教学研究文集》,(内部资料),第166页。

8.霍春阳:《春阳课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系教学研究文集》,(内部资料),第169页。

9.霍春阳:《春阳九辩》,孙飞:《霍春阳花鸟画教学》,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

10.霍春阳:《春阳课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系教学研究文集》,(内部资料),第177页。

11.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编:《中国画系教学研究文集》,(内部资料),第158页。

12.孙飞:《霍春阳》,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30页。

1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猜你喜欢

天津美术学院花鸟画教学研究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工笔花鸟画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选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李戬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