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农梅花作品的书写意味

2020-12-04

国画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金农用笔线条

引言

金农是“扬州八怪”中的领军人物,他在绘画和书法上的造诣让人无不称赞,不论从技巧还是情感表达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金农的梅花作品中透露着一股书写意味,即为书法的用笔、神髓和韵味。纵观金农的梅作,可见其梅花古朴雅拙、幽冷清新,这与金农书风中古拙天真、静穆高古的特征如出一辙。

一、金农梅花作品的概貌

金农的梅花作品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与历代画梅大师笔下梅花相较具有出奇的新意,开拓了文人画梅的新境界。金农的梅花既承续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又在艺术的笔墨语言上有了革新,创造了一种法自我立、不师古人的美感趣味。金农一生所绘梅作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有《红绿梅花图》《墨梅》《墨梅图》《梅花竹石》《梅花图轴》《梅花》《墨梅》《梅》《玉壶春色图》《梅花册》,等等。

从金农的梅花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梅花作品体现出古拙的书法用笔意味,换句话说,金农的梅花更具书意。其梅花作品大多以墨梅为主,枝干苍劲有力,用笔上有着古拙的金石书法趣味。通过金农书法的表现形式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会发现金农将其书法价值的意向很好地表现在了梅花的气度之中,令其梅花有了一种别有的韵味。金农通过古拙淳朴的笔锋,让梅花高洁的寓意更好地展现了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金农在画中的情感宣泄,画作所呈现出的独特格调和意象美,正是借助于他写梅花时所用的古拙而苍劲的书法用笔。

金农的梅花作品与金农的书法有共通之处。金农在书法风格上的创新,为梅花作品的推陈出新奠定了基础。他将书意运用于画意之中,书法的古拙气韵,赋予了笔下梅花用笔古朴,造型生拙的稚拙美。这种稚拙美,体现出金农在古意上的追求,这也是他学习前人又推陈出新的创意风格,包含了画家对笔意的琢磨与笔墨的推敲。从“书意”上面去分析金农的梅花作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金农画作中与众不同的美感,也有助于开启研究者对金农梅作研究和学习的视角。

二、金农梅花作品中书写意味的形成原因

(一)以书入画的思想渊源

关于书与画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论述。南朝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骨法用笔”首先提到了两者的关系。唐代张彦远则进一步对书与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明确提出了“书画一理”的观点:“书画一理,画者必知书,明八法而通六法,乃笔势笔趣博华之转运。”[1]至元代,书画家赵孟对书画关系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进行了落实,他在《秀石疏林图》中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的“书画同源”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文人画家秉承的重要观念。之后,许多文人在论画与书时,皆从此出。明代王世贞论画云:“郭熙、唐棣之树,文与可之竹,温日观之葡萄,皆自草法中得来,此画与书通者也。”[2]书画之间关系的理论论述,到董其昌达到成熟,绘画中点线的书法趣味成为评价绘画高妙与否的一条重要标准。董其昌对文人画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称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也。”他还将创作中所体会到的用笔技法作为经验与其他文人画家分享:“作云林画,需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初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故为一小变。倪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故皆有侧笔。云林尤其著者也。”他用“侧笔(侧锋)”“圆笔(中锋)”来评论绘画用笔颇具新意。同一时代的陈淳、徐渭更是以草书入画的典范。从中国画史看,以书入画是明清文人绘画创作的趋势,他们认为以书入画不仅是追求画面上的形似而且涉及用笔技法。

作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也深受以书入画观念的影响,其梅花作品中线条破圆为方就体现出了金石书法趣味。金农的梅花作品,除了对前人有吸收与继承之外,还与其生活的现实体验及主观感受相关。因此,对金农梅花作品的分析,除了解和认识中国绘画中书与画之间的关系外,还有必要分析其个人的生活际遇、性格特点等对其以书入画观念和具体操作造成的影响。

(二)金农的自身性格与经历

金农自身的性格和经历对于研究其梅花作品中的书写意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金农(1687—176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仁和(今杭州)钱塘江畔候潮门外,有印章“生于丁卯”纪其生年,原名金司农,字寿田,大约四十岁时,对仕途心灰意冷,遂改“司农”(古时官职名)为“农”,改字“寿田”为“寿门”。别号颇多,常用者如冬心、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等。金农出自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艺术熏陶,21岁时拜师于何焯门下约两年。何焯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学者与书法家,从金农传世作品分析,隶书为主,楷书和行书亦汉碑化出,这与其师精于金石碑版和书法有直接关系。但是好景不长,何焯在金农30岁时被捕入狱,同一年金农父亲逝世。重重打击造成金农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他需要借助书画创作对内心苦痛进行抒发。他学书的经历及生命中遭遇的不幸和磨难,为其画作中更多的充满书法意味与标新立异埋下了伏笔。

金农从事于绘画时已至知天命之年,其时,他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独特书风,应直接影响到了其梅作中的书意的形成。金农开始作画的时间有几种说法:张庚在《画征录》中记载:“年五十余,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云:“年五十,侨居扬州,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金农自己则在《冬心先生画竹题记》中写道:“年逾六十始从事于画。”虽未形成定论,但五十至六十应是个分界。从金农五十岁之前的很多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其书风在五十岁左右趋于成熟。如雍正二年(1724),38岁创作的《行书自书诗册》;雍正十一年(1733),47时的《传记隶书册》;乾隆二年(1737),51岁时的《梁楷传》,使我们看到金农书风一步步走向成熟。可以肯定,金农真正开始绘画创作是在其书法风格成熟之后的。金农受金石碑学影响而在书法中具有的高古冷艳之意,迁移到了其梅花作品中,使其体现出了高古冷艳的气息。

三、金农梅花作品中书写意味的表现

(一)对书法用笔的借鉴

1.以隶书用笔入画,线条飘逸灵动

金农的隶书早年取法汉碑,有高古浑厚之感。他自30岁起就开始临习《华山庙碑》并且一生临习不辍,在不同时期临的都各具特色。这为他的隶书以及之后创作的漆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金农的隶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笔上收放自如,方劲有力,率真稚拙,浑厚而不失灵动之美,这与其梅花用笔质朴雅拙的特点极为相似。金农是一位学识渊博、技法精练的艺术家,他在创作上不墨守成规,善于变化,别具匠心。《记语》是他隶书作品之一,从署款推测该作品为金农39岁之后所作。线条细劲飘逸,给人一种灵动之感,结合金农《梅花图册》分析,画面中竖斜弯折的枝干给人一种动态美,梅花线条飘逸灵动,用墨干湿均匀,画面清新而富有节奏,有着明显的隶书用笔的意味。随着金农书风的成熟,其后期的隶书作品也逐渐褪去汉碑中临摹的痕迹,加上了自己的风格特征。如雍正八年(1730)44岁的金农于曲阜所作的隶书《王融传》和《王秀册》,这两件作品线条圆润而富有变化,用墨燥润相间,浓淡枯湿节奏明显,质朴飘逸。而从金农的梅花作品中,可以见到用墨干湿相间,线条飘逸灵动,质朴可爱,画面呈现出一种富有韵味的节奏感,与金农隶书有着共通之处。由此可见,金农梅花作品中的书写意味,在于其以隶书用笔入画。

2.以“漆书”用笔入画,线条古朴雅拙

金农的漆书实际上是其自创的一种隶书体,金农于1751年所作的《童蒙八章》,该作品可以说是其漆书的典型代表。其特征是以软笔舔扁入纸,用笔如刷,上宽下窄,头重脚轻,横画粗而竖画细,撇画以“倒薤”笔法表现,线条破圆为方,给人一种古拙天真之感。

金农的梅花作品可从其漆书作品当中找到笔墨特点,并且与其书法作品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虽然以淡墨写梅,这与漆书浓墨厚重的特点不同,但是从其梅花的线条、笔法上可以看出许多相似之处。可发现画梅干类似漆书中横画的用笔,以侧锋、逆笔、直切做握笔横刷,再加上轻微的顿挫转折变化,梅花的主干部分就形成了。画梅枝类似漆书中竖画的用笔,握笔直拖,收笔时不多做回锋,在行笔过程中稍作变化并带有节奏感。勾花的表现手法如漆书中撇画的笔法。通过上述分析可总结,金农的画梅以漆书用笔入画,线条破圆为方,古朴雅拙。

(二)对书法神韵的借鉴

1.质朴率真

金农主张要以率真态度作梅,崇尚意趣,重在写神他在画中曾题跋:“宋释氏泽禅师善画梅,尝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圆耳。元赵子固亦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可见古人不苟,败煤秃管,岂肯轻易落笔于纸上耶?余画梅率意为之,每当一圈一点,深领此语之妙。以示吾门诸弟子也。”金农画作中的质朴率真意蕴与其书法中的天真之趣一脉相承。这从他楷书中体现出来的质朴天真的趣味中能看到这种关联。金农的楷书被认为是“宋版写经体”,具有写经体的率意和版书的程式化,给人一种质朴天真之趣。金农《设色佛像》中的画跋局部图,从中可见金农的写经体楷书富于变化,字形大小相同,每个字的粗细变化小,起止笔处皆呈正方形,线条斩钉截铁,用笔细而凝滞,结体稳中求变,错落有致,给人一种简约的率意。因此,金农梅花的平实天真之感也受到了其书风中的质朴率真特点的影响。

2.以拙为妍

从金农的书风中我们能感受其雅拙之趣,结合以上可发现其漆书横画以侧锋下笔直拖,且收笔不做回锋,方截婉劲。竖画以扁锋下笔,形成一个细画,与横画形成鲜明对比。撇画更是以如游丝一般向左下方拉长,这种夸张大胆的创作给人一种拙趣之美。再如金农的写经体楷书,字形方且字体的粗细变化小,但瘦硬中得其生拙,老辣中得其雅拙,给观者一种拙之美的感受。这种书法中雅拙的趣味被金农运用到了梅花的创作中。从金农梅花作品看,不论构图还是造型,都体现出了如其书风一般的雅拙之感。金农的《梅花三绝》之五,画面中一枝折枝的梅花占据画面中心位置,几个以楷书书写的大字“损之又损玉精神昔耶居士”占据画面的上半部分,使整幅画具有一种拙趣之美。所以说,金农写梅有其书风上以拙为妍的特点。

注释: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98.

[2]王世贞.艺苑卮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4.

猜你喜欢

金农用笔线条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印象派画家」金农
线条之美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精致线条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香自苦寒”的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