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进行Vlog创作的动机分析以及作品特征

2020-11-29李孟洋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受众大学生生活

李孟洋

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最为活跃的社会群体之一,他们体系庞大,并且有着浓烈的主体意识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新媒体的发展正好迎合了他们进行自我呈现和表达的愿望,从一开始的QQ空间发自拍,到之后的微信朋友圈,甚至是现在的抖音短视频,b站,小红书等等,当代大学生进行自我呈现的过程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媒介与方式,从这些媒介形式的转变也可以逐渐发现,是由文字转向视频的过程。

现在大学生喜欢观看的视频内容的时长普遍在1分钟以上5分钟以下,而抖音、快手一类App则是以15秒视频内容为主,并不符合大学生的观看需要。这类视频大都是追求短暂的视觉刺激或者感官冲击,真正有营养有价值的视频很难在短短15秒以内反映出来。而且它们也出现了低俗化的趋势,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Vlog作为一种新的视频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Vlog起源于YouTube。是国外较为成熟的视频模式,近一两年来才刚刚被引进国内。如今对于全球范围内的“95后”甚至“00后”来说,Vlog已经逐渐成为了他们记录生活,表达个性最为主要的方式。Vlog有着十分鲜明的个人色彩,大都是以第一视角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表达作者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等等。在如今短视频表演成分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Vlog的出现无疑成为了一股清流,不仅仅受到以欧阳娜娜为首的明星的支持,一些平台也实时的调整来相应的方针,比如抖音首次可以发布1分钟以上的视频,B站推出了“30天Vlog挑战”和“be a Vlogger”计划,一时间Vlog受到来年轻群体的热烈欢迎,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一下,Vlog吸引大学生进行创作的原因。

1 大学生进行Vlog创作的动机

1.1 满足了大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比较活跃的社会群体,他们青春活力、自由而张扬,他们渴望精彩浓烈的生活,渴望与众不同而且不落于平庸,并且记录下来分享他人来见证自己的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追求潮流,想通过展现自己自身的人格魅力来获得他人的喜爱与肯定,大学生是Vlog的主要用户群体,他们最初以自拍在微博、微信获得认同感,如今更喜欢集图像、文字、音乐于一体的Vlog,目前Vlog被视为更高级的表达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和应用,Vlog就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最佳表现方式。

同时Vlog大多数都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自我生活,或者后期伴有自己录制的旁白和解说,这样的视频形式也充分满足来大学生关注自我以及自身生活状态的需要,和话语权的渴望。

1.2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的落差

之前的年轻群体同样通过互联网来展现自我,往往通过自拍或者文字以及15秒短视频的形式来进行自我呈现。但是他们逐渐发现他们发布在网络上自拍以及创意短视频,具有十分明显的表演痕迹。他们精心处理过的图像和影像资源给自己设置好了一个虚拟的身份来进行扮演,活成其他人认为的样子。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对于自己在网络上所创建的虚拟身份和现实身份之间产生了落差。从而不愿意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自己,不愿意去接触真实的社会。

但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Vlog却是一个良好的进行自我呈现的过程,Vlog从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入手,构建真实的自我形象。真实的生活成为表达对象,是生活场景的艺术化的延伸,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加贴切Vlogger自身的生活状态,当他的作品得到大家的关注时,所获得认可的不仅仅是他所创造的Vlog,更是创造者本身,人们赞许创造者的生活状态或者对于生活一些事情的认知,创造者也会从其中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总的来说,Vlog是一个将真实感和美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Vlog的拍摄是一个很好的进行自我呈现的过程,在拍摄中产生更加清晰的自我真实的认知。与虚假的表演进行对抗,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觉醒的战斗。

2 大学生制作的Vlog特征

2.1 Vlog拍摄技术较低

技术的更新使得Vlog制作的难度降低,需要的设备成本也不那么高昂,基本上有一台手机既可以满足大学生进行Vlog创作的需要。而且剪辑软件也越发普遍化,不再是专业人士的工具,有些简单的剪辑在手机上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加一些炫酷的特效,基本上满足的大学生进行创作的需要。而且大学生本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就高,Vlog的制作流程简单化搭配上大学生吸收的快,所以Vlog的制作周期变短,制作的视频质量变高,在校园中的传播也自然而然变得方便快捷且更容易收到人们欢迎。

2.2 学校气息浓烈

要追溯到Vlog传播到中国的根源还是因为欧阳娜娜当年去美国留学,拍摄了一系列关于留学生日常的Vlog,这些学校类的日常在中国年轻群体中引起了轰,动成为潮流,一些大学生们也争相模仿,记录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普通的一天”。如果你在B站搜索Vlog,你会发现播放量排行前几的视频几乎清一色的都包含大学气息和氛围。如果这个Vlog在打上了“名校”的标签,播放量则会更上一层楼。其原因无外乎这些Vlogger有着大部分观众难以企及的名校光环。这种光环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去观看真正的名校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满足他们所向往的“名校情结”。但是校园类的Vlog还是有一些制作弊端的,没有了时长的限制,一些大学生很容易就把自己的Vlog拍摄成流水账,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冗长且没有重点的Vlog难以维持观众看完全部视频。之后的Vlogger也就进行了精剪,加入了自己的Vlog制作风格。

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B站游戏区一哥“老番茄”他在2019年拍摄了他的第一条Vlog “我毕业了”,在B站上收获了千万点击量,在这个Vlog里面他一改名校Vlog里的模式化思路即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而是采取模块化的思路,从自己大学四年最想完成的愿望入手来全方位向大家展现了复旦的环境以及氛围。同时搭配上自己往日游戏解说的风格幽默诙谐制作风格,让Vlog的可看性提高了不少。

2.3 努力打造个性化特色

Vlog不同于其他媒介体裁,真正吸引受众的比起视频本身,Vlooger本身的性格和魅力是更加吸引受众的存在。所以身为Vlogger要学会打造“个人魅力体”,大学生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同样一个美食Vlog的题材,做同一道菜品。有的人就喜欢做成“碎碎念”形式,有人喜欢做成搞笑风格,有人喜欢加上鬼畜音乐,有人主打治愈风等等。这都是对于Vlog个性化特色的摸索。独特的个性是受众对于Vlogger建立好感的第一步,相同的价值观,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则是受众对于制作者明确态度的关键。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特色也是大学生Vlogger作品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因素。

2.4 性别比不均匀

翻阅中国Vlog视频网站,你会发现中国大学生愿意做Vlog的大都是女性,很少有男性。男性对于Vlog的了解程度普遍低于女性,也可以说Vlog的主要受众群体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这离不开女性更喜欢记录生活的性别特点,表明Vlog在有稳定市场的同时还有广阔的未开发领域,因此Vlog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光明的,同时是具有潜力的。

3 结论

Vlog作为一种新的视频题材引进大学是一个潮流,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正确认知自我的机会,现在的互联网社会如同一座座的孤岛,但是拍摄Vlog的形式确是积极走向现实和虚拟世界的桥梁。大学生在视频中传播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取向,扩大自己的话语权。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不断进行思考的过程,不断思索了社会与自身的关系,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优势领域。再创作发布后与观众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更加明确自身认知的过程。在视频中发挥个人自身魅力,展现创造力的过程也是对与自身能力的肯定,树立起个人自信。

猜你喜欢

受众大学生生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大学生之歌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