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心理战的特点及启示

2020-11-29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心理战民众国家

李 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信息传递方式多样化,心理作战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心理战,已不再局限于战役、战术层面上,而是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保障国家安全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信息心理战的定义及地位作用

1.1 信息心理战是信息战与心理战有机融合的成果

20世纪90年代,俄军事科学院院士沃罗比约夫少将等提出了“信息心理战”概念,指出信息心理战是依托现代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等高新技术,以信息攻、防形式对人的心理造成特定影响的作战样式[1]。信息心理战是信息技术发展变革的时代产物。虽然,信息的由来已久,但由于各社会阶段发展水平不一,技术条件也存在差异,局限了信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而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来源多样,传播更加快捷,促使信息成为心理作战的基本武器,并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作战样式。

总而言之,信息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其目的在以信息为武器,以现代大众传媒为手段,对目标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品质施加影响,改变其内存态度倾向,进而实现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改变,达成心理攻击的效果[2]。

1.2 信息心理战是赢得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战争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获取、制造、控制和传递对己方有用的信息开展心理作战,成为争取战场主动权、瓦解敌方战斗力、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斗争形式[3]。信息心理战在信息化的战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是美苏之间的信息心理战。它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其结果是苏联的解体[4]。这场战争的特性在于它没有采用飞机导弹等“硬摧毁”武器,而是通过研究苏联领导人及民众的思想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对苏联社会、民众进行不间断的意识攻击,使公众的行为导向美方所需要的方向。二是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心理战。1999年北约入侵南联盟是最明显的使用大众媒体手段对敌方军民施加心理影响的典型战例[5]。早在1998年,美国和北约国家对南联盟采取入侵行动前,西方媒体就开始了分阶段反塞尔维亚的猛烈宣传,大幅报道了“塞尔维亚兽行”,使得这些国家55%~70%的民众在战前就表示支持对南斯拉夫实施打击。三是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心理战。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实力悬殊的非对称战争,美军将以绝对的信息优势投入到大规模的心理战之中。例如,利用网络、卫星频道、无线电广播等高科技手段,覆盖伊方传播信号,宣传对美方有利信息,瓦解伊军战斗意志,削弱其民众抵抗力,催生投降意识。

1.3 信息心理战是未来战争发展的最高境界

回顾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近几场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的作战样式、方法、手段,可以发现心理战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作战形式,而是更加融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作战手段,攻心为上,追求以更少的代价达到战争的目的。一方面是作战力量由过去非专业人员向高度专业化迈进。另一方面是作战手段摆脱了过去以传单、报纸等纸质印刷品为主的状况,而是以信息化条件下的智能传单、网络媒体等多手段代替,并广泛引入现代的虚拟现实技术、现代仿声形技术、激光技术等。与此同时,信息个人化趋向逐渐明显,信息的针对性、传播性进一步提高,使得信息心理战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具有渗透性、影响性、实时性。因此,从未来发展看,信息心理战是未来战争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2 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心理战的特点

2.1 在作战武器上突破“物质层次”凸显“信息层次”攻击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开展的心理作战所使用的武器,不同于一般军事斗争所使用的“硬摧毁”武器,而是由“信息能”控制着的、并由信息自身所包容的对人的心理能产生影响的“能量流”和“物质流”[3]。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渗透,价值观念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突显,使价值观领域的斗争日益激烈,成为了信息时代心理对抗的主战场。而当今社会,大众媒体日益成熟和发达,使得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信息场中,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了信息时代实施心理战的有力手段。信息心理战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意图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合,使其成为“信息流”武器。总之,只要公众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就必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诱导他们对国家政治、传统价值认同、民族共同意识产生质疑。

2.2 在作战领域上跳出“军事层次”转向“社会层次”扩张

一是作战对象突破前线官兵。在以往传统的作战中,作战对象一般局限于前方敌对的参战人员,但是在信息心理战中却打破了这一传统,作战对象不仅包含前方参战人员,而且包括敌方国家的后方全体普通民众。有的甚至还可以影响中立国和联盟国家民众的观点、情绪及辨识能力。二是作战领域突破军事斗争界限。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球化快速发展,信息交互在各领域频繁发生,使得信息心理战不可避免的进入这些领域。其表现为政治心理攻击、经济心理攻击、文化心理攻击等等。三是作战时间突破平战局限性。传统的心理战一般用于战时的某一阶段或时期,而信息时代构建的全新战场环境,使得信息心理战破除了局限,变成了一种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全过程心理较量。

2.3 在作战地位上由“战术层次”向“战略层次”跃升

一是信息心理战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作战样式。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传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迅速的更新换代,信息化武器装备层出不穷。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推动了作战样式的变革,使得信息心理战突破了传统心理战的局限,其影响性、威慑性、渗透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从而成为了一种可独立运用的作战样式。二是信息心理战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对信息化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通过信息心理攻击影响敌对国家的意识形态成为必然趋势,使得信息心理战与国家的安全战略息息相关。三是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从2013年暴露美国“棱镜门”偷窥全球公众隐私,到2014年苹果手机设有“后门”等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随后,各个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把信息安全提升至了国家高度。

3 对我国的启示

3.1 关注时代变化需求,全方位充实国家安全战略

时代的发展变化,使得国家安全不再局限于领土安全、主权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而是融入了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多领域。可以说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是一种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安全为一体的综合安全[6]。为进一步充实国家安全战略,一方面可以积极构建国家心理安全战略。而国家心理安全,是指国民在政治信念、价值观念、民族精神、凝聚意识等方面的主观感受。[6]心理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基础,只有心理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好的推进其他各项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随着网络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各国间政治博弈的日趋复杂,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进行信息心理攻击的最主要工具。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及时遏制网络中不好的苗头,净化国内的网络氛围,保障国家安全。

3.2 注重社会舆论导向,全领域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媒体不断发展,各种网络社交媒体软件层出不穷,信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也无人不用,致使社会舆论生态错综复杂,给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要改善当前复杂的社会舆论生态,巩固全领域、全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则必须注重对网络舆论的引导。首先,认清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一是便捷快速,任何信息都可以不受限制并快速传递到世界各个地方。二是群体效应,由于网络舆论的受众面广,受众容易形成群体,而随着群体的扩大,理性判断会更加缺失,简单的社会事件都可能被无限放大,甚至会扭曲真实的事件。三是首因效应,在网络舆论的世界里,受众更倾向于相信最先出现的信息而不是后续再出现的。其次,调查研究当前网络民意的形势。在互联网时代,民意、民众思想的了解掌握,不能局限于过去的旧方法,而应用好互联网这个关键的渠道,走网络的群众路线,贴近最真实的民众想法。最后,切准时机把握网络舆论引导。要改善当前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形势,必须学会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媒介首发声,增强说服力;传播渠道交叉复用,提高覆盖力;多媒体互动融合,扩大影响力。适时地引导舆论,掌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3.3 重视民众教育,全维度增强防护能力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已经企图通过网络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攻击,并利用网络舆论传播的便利,鼓吹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诋毁社会主义价值观,试图发起新一轮的“颜色革命”。面对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防护教育与训练,筑牢心理防线。在过去,心理防护教育一般针对战时展开,但是在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可以说“战场”无处不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民众的心理防护教育以及心理防护训练。通过教育,揭示一些敌对势力的阴谋论,认清他们的欺骗伎俩,避免民众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恐慌,从而使民众不随意听信、散播谣言,防止社会动乱的产生。而进行心理防护训练则可以提高民众应激能力和抗压能力,使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真正做到临危而不乱。

猜你喜欢

心理战民众国家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美国对越心理战中越南女性形象论析
冷战初期美占区广播电台与美国对民主德国心理战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