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2020-11-29李羽芹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虚拟现实受众

李羽芹

近些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游戏、电商、影视等多个行业领域中均能见其身影。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形式不断发生改变,现代受众在接收新闻信息时更看重体验感与互动感,所以大量主流媒体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报道进行“嫁接”,以更为丰富的新闻报道形式去增强受众的观看体验感,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创建三维仿真虚拟环境的技术,同时能够在计算机技术的加持下生成视觉、触觉、听觉等各方位感知[1]。将这项技术运用在新闻报道当中,有着如下几点价值表现:

1.1 场景再现,还原真实新闻现场

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受众全方位的感知新闻现场,所接收到的信息体量也就更大,促进受众对新闻的理解。比如,《纽约时报》在2016年曾推出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流离失所》,向观众直观呈现出了3个因为战乱而无家可归的儿童四海为家的故事。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让观众在跟随3个儿童视角去感知无家可归场景的同时,也能对叙利亚战争形成直观认识,获得前所未有的震撼感。此外,2015年美国广播公司曾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叙利亚首都某机构保护历史文物的故事进行报道,在这则新闻报道当中,受众能够跟随主人公的视角游走在大马士革的街道上,去了解各类珍贵历史文物的保存状况。这一新闻节目经过制作播出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传播效果远超过传统新闻报道。

1.2 第一人称,强化用户观看体验

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受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而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有着更显著的交互性特征,观众能够在创建的虚拟环境当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去审视新闻事件现场发生的点点滴滴,从中获取到更全面且精准的信息,让受众得到直观新闻体验,更容易与新闻中的人事物产生共鸣[2]。比如2015年国内某新闻机构曾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过一期年终总结系统的新闻报道,内容涉及医改、二胎政策等民生方面,这种全景视频拍摄的方式带给观众更生动的信息,仿佛身处在事件发生现场,有效增强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又如,新浪也曾退出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特别新闻报道节目——《人民大会堂全景巡游》,同时在人物换位技术的加持下,用户能够随意切换地点去获得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仿佛真处在人民大会堂之中。

1.3 全景扫描,增强新闻叙事能力

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价值性,新闻记者会对新闻素材中富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挖掘、整理与加工,实现新闻有效编辑。在以往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新闻素材的整理与加工或多或少会受到记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新闻稿件呈现的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情况,导致新闻信息叙事性受到影响,而信息全面性不足也会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体现。而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新闻报道当中,通过利用更先进、更高清的摄影设备进行全景拍摄,能够获取到更系统、更全面的一手资料,受众所看到的新闻信息也更加丰富,有助于受众观看体验的提高[3]。比如,在《“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的VR新闻报道当中,受众便能360°全方位地对山体滑坡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分析受灾范围、房屋道路受损情况等等,明显拓宽了受众的信息获取面,而救援队伍能够通过科学分析受灾情况去制定合理救援计划,为灾情预判和未来重建提供依据。

1.4 受众主动参与,增强社会舆论导向能力

媒体属于社会舆论的制造者与导向者,大部分受众获取到的新闻信息都是经过新闻生产者对信息甄选过后的产物,所以自始至终受众都处在信息被动接受状态。而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新闻报道当中,受众能够直接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信息,受众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主动参与者。尽管参与程度明显提升,但受众仍然是信息接受者,新闻报道也仍然经过了新闻生产者的编辑处理,而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度提高,对受众的舆论导向作用便更强。换而言之,受众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所以更具真实性的VR新闻报道要比传统新闻报道更有社会舆论导向作用,更能体现新闻媒体价值[4]。

2 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不足及发展对策

2.1 运用不足

其一,新闻报道形式过于单一。尽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给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但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导致新闻报道形式也只能单一呈现,目前主流新闻媒体所采取的新闻报道形式为“360°全景视频+图片”的形式,由于技术所限而难有形式上的创新,所以在更深入调动受众感官方面难度较高[5]。此外,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去制作新闻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导致新闻报道时效性难以保证,所以在许多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甚少看到虚拟现实技术的身影。

其二,专业人才较为稀缺。新闻报道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则需要具有媒体思维与VR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在人才作用的发挥下深化两者的融合而提高新闻报道质量。但是由于目前传统新闻媒体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尚未普及,新闻生产流程也依旧传统,所以即便是引入了专业的虚拟现实技术人才,也难以将两者有效融合。

其三,新闻制作生产成本过高。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制作,生产成本非常高,存在较高的盈利风险。比如,财新网曾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拍摄一部纪录片《山村里的幼儿园》,投入资金高达上百万,而且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此外,传统新闻媒体出于成本考虑,也只能不定期的制作VR新闻,而且受众还需要额外购买VR设备才能观看。可见,VR新闻制作的盈利前景非常模糊,在难以权衡投入与产出时会选择更保险的传统新闻报道形式。

2.2 发展对策

其一,推动技术发展。鉴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不足,从而导致新闻报道形式太过单一,所以需要重视技术发展的推动。比如,可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直播技术融合,为受众呈现不一样的感官体验;也可将新闻报道与航拍技术融合,为受众带来不曾有过的视角。当然,也可引入先进技术,构建虚拟现实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助力该项技术的快速普及,同时改变思路通过优化VR新闻内容去增强吸引力。

其二,培养专业人才。目前VR新闻专业人才较为稀缺,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则需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具备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采编能力的人才队伍,既要有基本的新闻制作能力,也要能够熟练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与H5制作技术,懂得如何用VR技术去强化新闻叙事;另一方面,传媒机构可与科技公司和高校合作,既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也要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实验室,为VR新闻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其三,降低技术成本。正因为新闻行业中虚拟现实技术尚未大范围普及,所以本质上新闻生产与虚拟现实技术没有得到全面融合,造成技术运用的成本偏高,加之盈利前景模糊,很多时候VR新闻被放在搁置状态。所以,传媒机构应当通过机制创新去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合理优选需要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制作的新闻题材,减少技术应用盲目性。同时,还要建立相应平台为VR新闻提供专业传播途径,既能满足受众观看VR新闻的需求,也能进一步扩大其规模。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内的虚拟现实技术尚处在发展阶段,尽管有多家媒体着手尝试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带来了不错的社会反响,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VR新闻制作方面暴露出的弊端,这些都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希望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能够探寻到与新闻报道更有效的融合道路,基于科学技术去助力新闻行业的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虚拟现实受众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