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视预告片中的声音设计

2020-11-29郑晓姣姜景瑜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节奏创作音乐

郑晓姣,姜景瑜

在论述预告片的声音设计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它与电影声音设计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如果把声音设计比作菜肴,电影声音设计就是炮凤烹龙的满汉全席,而预告片的声音设计就像是精巧细致的速食快餐。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适合的食材搭配(台词、动效、音乐等部分组合)和用料配比(均衡、混响、压缩等混音工作)才能做出好吃的菜肴,也就是所说的声音设计。而它们的不同之处以横向来看,电影的声音设计有完整的时间故事结构和既定的场次画面作为支撑,而预告片的声音设计由于时间短节奏快,要在短时间内做好合适的节奏变化。以纵向来看,电影的声音设计有足够的厚度去容纳各个声音部分的叠加,而预告片的声音设计由于画面大都没有具体的情节和脉络作为支撑,在声音的厚度上我们需要做出取舍、突出和让步。

1 音乐的设计构成及作用

在影视预告片的声音设计中,音乐是一条贯穿始终的“声音线”。它会极大地影响预告片的感知方式,同时也是使观众聚焦于预告片的重要因素。在创作预告片的音乐之初,我们要对音乐的“样貌”有一个大概的构想。节奏如何起伏、旋律如何设计和配器使用何种音色,以及在何处让音乐“沉默”有一个心中的框架构思,然后再去创作音乐。

音乐旋律的设计和配器音色的选择可以营造出预告片所需的氛围与韵味,引导和调动观众的情绪。在影片《三块广告牌》的预告片中,从开始的口哨吹起的清远旋律与木吉他的孤独又温暖的音色交织在一起,搭配郊区空旷的背景和孤独矗立于公路旁的三块广告牌,直接给观众注入了凄冷并具有悬念的情绪感受。中间又进行了“沉默”化的处理,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性的台词中,增加观众对于标志性台词的记忆度。结尾又回归到淡淡的木吉他声和轻柔却浸入淡淡悲伤的口哨旋律,把时间和空间的凄凉调子和氛围都营造除了效果,又恰如其分地留给了观众想象的空间,把音乐对于预告片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音乐的节奏与预告片的节奏并驾齐驱。有节奏的流动和剪辑成为预告片的呼吸动态和标点符号,观众的心里节奏也会随之变化。在影片《速度与激情9》的预告片中,开头的三个钢琴单音结合温情的画面,让观众的心立刻柔软下来。随之《See you again》的旋律响起,相信不少老影迷们都为之动容,可见其声音设计上具有满满的心意和情怀。而之后的一声低频轰隆打破了这一切,经典赛车戏份一触即发,音乐的节奏推动着激烈情节的不断切入,营造出了狭路相逢、决一死战的紧张氛围将节奏推向高潮,可谓将音乐的节奏起伏运用的淋漓尽致,达到了引导观众情绪的效果,也让我们看到了节奏的魔力。

音乐的旋律、配器、节奏都在预告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想要制作一部特色鲜明、吸人眼球的预告片,要对于音乐的旋律、音色、节奏进行量体裁衣和别出心裁的设计。

2 音效的表现方式与作用

预告片声音设计中另一重要部分非音效莫属,它们用于画面转场、标语、标题、环境音效、动作效果等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音效的选择和音乐一样,都依托于影片整体风格之上,以“点、线、面”的形式发挥着其对于预告片故事节奏、情绪表达、戏剧张力等重要作用。

“点”型音效除了大家知道的用于画面转场和标题出现时的特殊音效之外,还有人物动作以及营造环境的“点”型音效。在影片《影》的预告片中,画面整体风格都是属于水墨画风格,在声音设计上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在预告片中如杨苍手中刀剑击打和产生的泛音、古琴的琴弦音色、刺穿盔甲、诸葛弩弹射的声音等等都很符合片中的年代感与影片风格。所以选择并制作符合影片的“点”型音效可以搭起声音骨架,配合音乐和画面把声音契合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赋予声音一个完整的气质。

“线”型音效就像一条指引观众的神秘路径,以微妙的方式贯穿预告片的始终。在影片《敦刻尔克》的预告片中对于滴答声音效的使用可谓别出心裁。从预告片开始就把紧张的气氛做到了极致,让观众的情绪一直跟随着声音设计师所创造的悬念直到结尾也久久不能淡去,给观众留下听觉刺激和深刻的印象。在《长江图》预告片中使用的男女声低吟,给影片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让观众想看清它却又“不识庐山真面目”,将神秘的隐喻线索偷偷埋进了观众的心中,使之情绪便不由自主地随之起伏,体现了声音设计的巧妙之处。

“面”型音效大都用于环境氛围与年代气息的还原与塑造。例如影片《妖猫传》的预告片里面魂牵梦萦“大唐之音”。在唐朝,百姓们大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有僧人日夜诵经香火不断。使这种诵经之声回荡在长安城的上空与雅乐器具的高雅之声融合在一起,便会使观众犹如置身于大唐盛世,聆听“大唐之音”。还有之前提及过的《影》预告片里面的雨声也是如出一辙。从风雨飘摇的凄冷雨声,再到肆虐暴力的暴雨交加,把阴与阳、浓与淡、疏与密这种反差的力量应用到了氛围营造中,实现了环境氛围的还原与塑造。

除了“点、线、面”的音效手法,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必须要知道。就是音效的使用必须与音乐相互配合。一切音效素材都必须与音乐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如果其中的任何一部分脱离整体,预告片也将会分崩离析。

3 原声的采用与再度创作

在我们进行预告片的声音设计时必然会使用一部分成片原声里的人声分轨、动效分轨、特殊音效分轨来根据画面进行贴合,但大部分影片中的影视原声都是依据完整影片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受到场景衔接、剧情连贯、导演思维等方面影响,直接应用到预告片的声音当中可能存在效果不突出、过于浓烈等不贴合的情况,并不一定适合我们的预告片声音创作。

拿一部探险型影片《七十七天》的预告片举例,在这部预告片中大多画面都是自然场景,而电影画面所对应原声却撑不起预告片的快节奏。所以在进行声音设计时我们对于素材进行了重新整理和二度创作。例如有一个镜头是长鹰划破长空的呼啸,原声在原画面情节里是很贴合的,但是对于预告片来说缺乏所需要的声音张力,于是我们对于鹰鸣声进行频率处理并放大其声音效果,把探险片的野性氛围和峡谷的空旷感营造出来。而对于人狼共处的片段,由于原声较为难得和不易真实还原原声,所以选择了保留。当然,每一部影片都有其不同的声音设计,我们需要具体问题集体分析,经过思考与讨论来决定原声的采用程度与适合的再度创作。

4 均衡与比例的重要性

在把控好预告片声音设计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我们在进行各声音部分的创作时要十分注意到各个声音部分的整体关系,找到最适合的频率均衡,让每一部分都层次清晰且为整体效果服务。如果出现频率上的“打架”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听觉效果,甚至别出心裁设计出来的声音细节最后呈现出来也不尽人意。所以各个声音部分我们都要耐心地去不断调整与修改,直至呈现最佳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到预告片整体风格和节奏的情绪起伏,对于时间线上声音所占的比例进行整体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和调动观众的情绪,为预告片添上点睛之笔。

电影预告片的声音设计留给声音工作者广泛的创作空间,在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如何对于预告片的声音部分进行艺术化构思和创作才是关键。声音设计要求我们极度的细心和不厌其烦地屡次揣摩,包括每一个声音出现的顺序、大小、频率、内容、情感以及相互关系。我们每一步的细心创作都是为预告片裁剪一件符合它气质并且放大其优点的衣履装扮,它配合着画面走进观众的眼睛和耳朵,引导观众的心理,调动观众的情绪。满足了观众的试听享受,并达到使观众了解影片,决定观看的效果。这就是电影预告片中的声音设计以及其重要作用,就像一把声波铸成的剪刀,针对影片量体裁衣,最后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节奏创作音乐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一墙之隔》创作谈
YOUNG·节奏
音乐
创作随笔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