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意味的城市影像对城市空间的再现和构建

2020-11-29迟顺功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符码意象建构

迟顺功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曾提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的社会实践对于城市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空间主要由城市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两个部分组成,而城市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在城市空间的构建中主要是以城市地标和文化符码来展现的[1]。由于不同城市空间所对应的实践群体不同,因而在其相应的实践场域中产生的社会空间便会有所差异。本文拟聚焦于城市影像的话语实践,将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影像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电视剧《都挺好》中有意味的城市影像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展现影像作品中城市影像对城市实体空间建构的能动关系。

1 城市影像与城市空间的可读性

城市空间具有“可读性”,城市空间是由其内部各种可识别的符码组成,人们可以通过对符码的观察与解构,来体验城市的空间环境,这些可读性的文化符码在城市影像中主要是以影视意象的形式来展现[2]。另外,城市空间的符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城市空间符码的句式结构和范式结构都是受各种变量影响的结果。

以去年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为例来讲,该影片对城市空间的构建主要集中在对城市影像中的标志建筑的意象构建上,导演通过大量镜头展示了苏明玉一家曾经生活的苏式弄堂“同德里”,其中民国遗留的中西建筑、布满青苔的石板路和幽曲狭长的巷道,都被赋予了历史、道德和情感的意象,为观众构建出人文与景观二合一的城市印象,使苏州这座城市变得可以被观众阅读和感知。至此,苏州城在艺术接受层面已经被分成两个重叠的概念,城市建筑空间与文化空间分别通过无声与有声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而这两个苏州城也是影片所刻意展示的城市意向。初步完成了将现实的城市生活空间及其物质形态转化为表意性的影像空间,意象化的空间与现实景观在视觉与文本中产生交合,构成了全新的影像空间景观,并将观众置于一个预先安排好的场域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城市的固有内核,将若干城市元素重新剪辑组合成新的影像片段,使之呈现出如同褶皱般的存在形态。而现实空间与影像空间就在这些褶皱中相遇融合,通过对城市空间“可读性”符号的建构与再现,增加了城市空间的感官体验,将苏州城解构与重构为众多非中心化的碎片,令城市影像空间与城市现实空间在后现代的语境下达到耦合。

2 城市影像与城市文化空间塑造

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城市空间文化是由充满空间隐喻的城市文化符号构成,城市文化符号高度凝缩着特定城市空间的文化特征,通常以本土性、审美性、感召力3个维度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3]。不同的城市之间,由于其城市文化符号的句式组合和范式组合不同,因而所产生的文化空间以及空间审美便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城市影像的文化空间塑造上,不同的城市文化意象也构建和再现不同的城市印象。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父喜欢经常去听苏州评弹,作为江南一带传统说唱艺术,《白蛇传-赏中秋》、《长生殿-宫怨》等曲目在据中的安排不仅巧妙迎合了剧情发展,一方面对于熟悉苏州评弹的人来说,一听就马上理解了音乐与剧情的契合点,这无疑可以使影片气氛达到高潮,在最大程度上引起观众共情。而另一方面对于不熟悉苏州评弹的群体来说,首先有助于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丰富大众见闻;其次这种陌生的形式更加强了文化体验过程中的快感,令观众在关注剧情走向的同时,牢牢记住了苏州评弹的文化特色,使之作为一种城市文化印象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通过苏州城市文化意象的塑造,《都挺好》构建出了一个独具时代魅力的苏州城市印象,为观者提供了城市想象的空间场所。除了音乐文化之外,饮食文化也是这部剧中十分值得关注的城市文化符号,因此餐厅的这一叙事意象在城市的文化空间塑造上,承担着重要的叙事和表意的作用。并且,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剧中苏明玉经常光顾的“食荤者”餐厅也被捧为“网红”餐厅,可见影像空间的建构对于现实空间也会产生实质的影响,二者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生成,而是一种双向选择。

3 城市影像与城市社会空间塑造

列斐伏尔空间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空间是(社会)生产”,在三位一体的理念之下,社会空间成为一种可以实现的生产模式,不但具备生产功能,还同时可以思考与付诸行动。因此,当社会空间出现时,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也同步存在着,而其中的社会个体则通过话语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由此传播媒介作为一种社会秩序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现代社会意识主要由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构成,在城市生活中表现为包括城市感觉、现代性体验等城市想象在内的影像参与,以及社会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性,在城市人之中实现城市和社会层面的意义共享。

在《都挺好》中,城市社会空间与城市影像所构建的家庭空间产生了交集,导演通过表现苏父的养老问题,来展现当下城市中退休的老年群体其真实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映射了当下城市社会中新型的家庭矛盾。在剧中苏父经常会向家人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最后闹得一家上下都鸡犬不宁,在这里苏父的行为影像构建,展现了城市老年群体在退休之后期望获得家庭成员关注的普遍心理。同时,这也体现了当下中国城市社会中,老年群体家庭话语权底下的现状,以及他们对重新获得过去“大家长”式家庭话语权力的渴望。在城市社会空间中,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交往场所,脱离旧空间后再融入差异性较大的新空间必定具有一定难度,对于苏父这种原本在家庭空间中就处于较低位置的情况而言,只能更倾向于在社会空间中寻找自我价值,但退休后社会空间丢失同时在新空间中又没有获得理想权力,这不免造成再次的空间转移。于是有了剧中苏父和老聂攀比式的生活状态,实际上映射了城市中退休老人,渴望在新的社群生活中重新获得话语权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里影像意象的构建可以使公众借助影像的形式,完成与城市影像创作者的互动,加深对城市社会空间中公共关系以及社会话语体系的深层认知。

4 结语

城市影像是城市空间建构的重要形式,在城市文化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构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随着互联网以及新媒体之间联动发展的深入,现代城市影像的生产方式与内在逻辑发生了变化,城市空间也随着城市影像的新型建构而产生了新的文化地标以及文化内涵。现代城市影像在展示城市形象、反映城市现代性、塑造城市有机整体方面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影像也将人与社会生存空间之间的隐式焦虑,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猜你喜欢

符码意象建构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符码的游戏艺术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