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环境下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2020-11-29刘新莉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受众科技

刘新莉

1 科技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兴起,很多科技类产品和信息正不间断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诸如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卫星、阿尔法狗人机大战等等层出不穷的科技类新闻不断赢得全世界的关注,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1)科技新闻需求增多,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公众对科技新闻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诸如果壳网、知乎日报、医学界、中国气象爱好者、疫苗与科学、中科院之声、科学大院等新闻平台应运而生,且关注度非常高。

2)科技新闻内容广泛。一直以来,人们将严谨的科技同枯燥、无味等词语相关联在一起。事实上,科学发现、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有大量非常值得我们去报道的科技新闻。在融媒体环境下,更多的贴近生活的科学报道素材有条件被挖掘,并通过浅显易懂的话语将科学知识、科学价值观传递给公众。科技新闻报道可划分为异步交互与同步交互。而同步交互更具有实时性,提升了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效率的同时还保障了科技新闻报道素材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3)科技新闻报道范围全球化。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科技新闻报道不能仅限于国内,也要遵循全球化发展趋势,打破空间的限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满足了科技新闻报道全球化的需求,能够及时地跟进各个地域发生的重要科技事件,为实时科技新闻报道提供了基础条件。

2 现阶段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客观地讲,现阶段科技新闻报道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科技新闻报道占比低。虽然近年来,科技新闻报道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不难发展,在整体新闻报道中,占比依旧较低。主要体现在篇幅小以及对科研自身关注较少。尚未扭转科技新闻的配角地位。第二,科技新闻报道难度大。科技成果需要大量的实验论证,过程复杂,逻辑严密。如何在大量的信息中提炼有报道价值的信息,结合生活实践,用报道受众听得懂的语言报道出来,是现阶段科技新闻报道工作者亟待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新闻报道要求时效性更是增加了科技新闻报道的难度。第三,新闻报道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部分传统媒体工作者未做到与时俱进,业务能力水平低,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科技专业度高,由于缺乏科技知识与新闻报道创新思维,导致面对专业性极强的科研创新,总是无法突出科技亮点。甚至会出现歪曲事实,造成误导新闻受众的不良后果。第四,报道主体多无法提供受众视角的解读。科研工作者本身不善于主动宣传自己的工作,不长于生动解读科技成果,让新闻科技新闻报道者没办法更加深入互动新闻报道,导致理解不透彻,写不出通俗通透的报道。第五,科技新闻报道循规蹈矩,没有化枯燥为生动有趣的文本支持,导致报道内容同质化严重,让其缺乏阅读吸引力,甚至对于科技新闻产生厌恶的心理。

3 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3.1 创新科技新闻报道选题

选题是一篇精彩的新闻报道的首要前提。科技类新闻信息量较大,如何在大量信息中寻求线索并找出那个真正的“新闻眼”,既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也是科技新闻报道者目前亟待考量的问题。时刻谨记存在即合理,不忽略任何小的线索。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量的信息容易对科技新闻报道者产生误导,如何寻找线索,将真实可靠的信息传递给大众,对于科技事件需要进行求证,不能偏听偏信。跟进以及求证所得线索,求真后整合成新闻。除此之外,作为科技科技新闻报道者更需要对新闻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对于敏感信息以及敏感话题要避免,严格遵守国家各级保密规定,提升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顺利出色第完成科技新闻报道工作。

科技源于生活,往往具有价值的信息都会在生活中的细节中显现出来,这要求科技新闻报道者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科技新闻的报道者应有意识地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注重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问题,从而寻求事件的根源,提升科技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3.2 创新科技新闻报道方式

目前受众接受新闻的渠道多种多样,作为科技新闻传播者更要随时跟进,用当下受众最喜欢、最方便的方式进行报道。试想一个全民手机的时代,我们还在用报纸、有线电视这些最基本的方式传播科技新闻,客户端、短视频等平台都未进行研究和运营,那又有多少人能接收到我们精心制作的科技新闻呢?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手机等移动终端普及,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论坛等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发展成为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平台。以短视频科技新闻报道为例,视频简短,主题突出,受到科技新闻受众的欢迎。

科技新闻不同于学术报告,它的传播对象是普通大众,所以,我们首先要擅长把那些深奥的学术专用术语、晦涩的科技理论进行解释,转化为普通大众看得懂、理解得了的通俗平易化语言。科技新闻报道线索多来源于学术期刊,数据复杂,专业性强,普通公众难以理解。在新闻报道中,不能够照抄照搬,需要简化、加工,要让受众听得懂、愿意听,增加科技新闻的信任度与依赖度。

3.3 创新报道内容

新闻媒体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务必要做好对科技信息的翻译,充分运用个性化的新闻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给公众。虽然观众注重科技新闻的内容,但科技新闻报道的内容以及是否贴近生活,观众是否感兴趣是影响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科技新闻报道者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好文字上的补充,对科技新闻报道内容进行丰富创新,在为观众呈现真实信息的同时,让观众具有新鲜感,从而提升观众的满意度,也有利于替身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科技新闻报道领域,“有图有真相”的时代已经过去,比起图片,视频更让人信服。无论是移动直播新闻还是短视频新闻,都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用户,因此应加强此方面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新闻不是“长新闻视频的剪辑版”和”新闻视频的终端迁移”的简单结合,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在画面剪辑、叙事节奏等编辑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以此来加强新闻的趣味性。

3.4 提升新闻报道工作者创新能力

1)知识结构的变革。在当今知识全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新闻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这要求科技新闻报道者要具备极高的敏感度。除此之外,网络时代下,科技新闻的受众通常文化水平比较高,要求科技新闻必须高质量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技术虽然属于专业性极强的高门槛行业领域,但是,作为科技新闻报道者不能因此放低对自己的要求,要永远怀有一颗好奇的心,不断从各个领域汲取知识,化解科技基础知识薄弱的尴尬。面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受众,科技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知识能力水平较高,具有足够量的知识储备。因此,想要对融媒体背景下,科技新闻报道进行创新,首要要进行知识结构的变革,从笼统到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能够剖析学科的前沿动态,关注时代的发展以及思想的变化。

2)创新主观思维。融媒体背景下,为科技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科技新闻报道中也可能会产生突发情况,未按照既定形式进行。这也是为科技科技新闻报道者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要灵活应对,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科技新闻报道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但不能忽略科技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观众呈现真实的科技新闻报道是科技新闻报道者应尽的义务。带观众了解真相,科技新闻报道者需要具备主观能动性,对传统思维进行创新。

4 结语

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媒介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不断地在变化,科技新闻报道空前发展,但是也面临诸多问题。科技新闻报道工作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改革创新。改变以往科技新闻同质化严重以及公众听不懂的问题,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新闻报道的质量严格把关,并探索新的科技新闻报道理念,以推动科技报道新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受众科技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科技在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