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主持人在视频节目中的核心价值
——做传播主体是主持人的根本之道

2020-11-29逄小艳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主持人受众主体

逄小艳

在移动互联时代,海量的视频节目不断涌现在观众面前的当下,主持人这个岗位受到了太多的冲击,原因何在?是节目不需要主持人,还是现有主持人满足不了如今的传播需求?如何重新定义主持人的地位,并凸显自身的核心价值,就需要再次强化主持人在节目传播过程中所应有的核心作用和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作为未来转型升级再出发的方向和基石。

1 传播主体及其核心作用

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有其特殊之处,在受众眼中,他同时接受到了多种信号,包括图像、文字、音频等。而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他最终会将节目尽可能简化之后,然后选择用一种最贴近生活场景的方式去理解和记忆他所接受到的各种信号。这样受众的记忆成本、接收门槛将是最低的。实际上,观众简化后的内容同制作方对节目的预期定位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比如在某电竞节目中,观众最终会将一整期节目简化为,某嘉宾今天玩了一个游戏,他赢了。这嘉宾真棒。但实际上制作方预期定位可能是,市场上推出了一个全新游戏,让所有嘉宾都赞不绝口,这个游戏值得所有人试一试。再如,某综艺节目中,制作方预期目标是,我们今天推出了全新的赛制,刺激无比,它特别考验人性等。而观众可能最终记住的内容是,某嘉宾今天没有通过节目考验,甚至因为嘉宾在节目中的某个举动认为“他果然是个渣男”。某曲艺节目中,观众会将一整期节目简化为:某艺人今天上台了,扮相超级美!但实际上制作方的目标是:我们今天推了一首歌,它也许会成为热门歌曲。某纪录片中,观众简化后会变成,某地的景色超级美,有机会要去看看。而实际上纪录片重点讲述的是某地因为地形险峻,当地干部矜矜业业多么感人。这些都是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现有的施拉姆提出的信源-编码-信号-解码-目的地传播模式做过非常详尽的解读。在霍尔的理论中,也提出过观点,编码和解码之间没有必然的一致性,传播交流并不能做到完全清晰的传播。那么如何尽可能让信息更清晰的传播,如何让观众最终简化后的内容和制作方对节目的预期定位尽可能一致,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这里我们就需要传播主体发挥其作用,在传播的全过程中不断修正观众的理解、认知。

2 传播主体的工具属性

为了实现对观众简化后理解的内容尽可能贴近制作方的预期目标,作为节目传播主体,它首先要实现的就是它的种种工具属性。它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是预先设计好的,也可能是临机应变的。在这里,传播主体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以主持人的形象出现,但也并不仅限于通过主持人这一个方式,也包括串讲人、导师等其他类似主持人的角色,还包括画外音、字幕、包装技法等其他方式。而无论何种方式,最终传播主体会都需要起到采访、解释、补充、控制、旁白、串联、点评、总结等多项作用。这些作用的目的,第一,是不断去修正观众在接收节目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误差。第二,强化观众所接收到的信息,避免它被忽视和遗忘。而当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时候,他还将赋予节目以人格化,帮助受众更具象的接收节目,带领受众进入节目现场,在收视过程中更有对象感,目标更为明确。这个时候,如果摄像机就是观众在现场的眼睛,那么主持人就是现场的引路人,牵着观众沿着节目组设置的路线对节目传播进行接收。比方说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主持人程磊,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除了把控现场,帮助节目顺利向前推进,同时在侧幕进行观察,并辅以带有个人色彩的解读,通过观众的视角给予节目更人性更立体化的呈现,这里主持人就起到了观众第三只眼睛的作用。笔者作为湖北广播电视台《荆楚大医生》的主持人,在节目中能够适时向医生嘉宾提出合适的问题,而问题的选择既照顾观众的理解,主动抓住观众收看过程中那些半懂不懂的地方进行发问,同时问题的描述也足够严谨具体,让嘉宾回答时能够更有针对性,最终让观众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更感兴趣,也更有获得感。在这里,主持人就起到了一个观众和嘉宾间的翻译的作用。

3 传播主体的艺术属性

若想真正起到传播主体的作用,仅仅知其然是不够的,在实现的过程中对主持人主持艺术也有相当的要求。电视节目是一种现代的艺术形式,在卡努杜的《第七艺术宣言》里,它认为电影可以称作是第七艺术,而从电视被贝尔德发明出来以后,越来越多人已经认可了电视可以被称为是第八艺术。但是如果把电视节目作为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也非常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发挥和传播。电视节目基本都是由团队制作出来的,它的风格、内容、节奏往往会因为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环节,而出现微妙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是因为水平、态度等造成的客观上的疏漏、不完美;也可能是因为节目制作方各环节中对艺术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脱节。这些都会转化为传播过程中的杂音,影响其艺术水准。原本应该鲜明的屏幕形象变得模糊、应该感人的情绪变得不够感人等等,这些在节目中非常常见。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虽然来自于传播源,但在传播过程中好的传播主体,是有希望进行补救的。比如风格上的不协调,例如XX晚会,应该是A风格,而实际上嘉宾却是B风格,这个时候合适的传播主体将强化A风格,淡化B风格的不利影响。脱胎于湖南卫视团队的银河酷娱打造的《火星情报局》是一档娱乐风格特别典型的网络综艺节目,主持人在第四季时邀请了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教授和中国科幻界三巨头王晋康先生做客节目,他们严谨权威的风格显然和《火星情报局》所谓定位的年轻、娱乐格格不入,但是在和汪涵的对话中,汪涵在不压制采访嘉宾的本性同时,巧妙的融入节目轻松的氛围,让这个环节并没有出现与节目跳脱的现象,反而给节目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是节目内容的不协调。比如今日说法,主题是要警示世人,但内容有时会带有猎奇成分,这个时候合适的传播主体将会避开猎奇成分,强化警示内容。再比如节奏上的不协调,这个更为常见,尤其在节目时长比较长的情况下,又或者某一镜头时长很长的情况下。这时传播主体必须出来调整节奏,运用语言、情绪等让观众的接收节奏不至于被打乱甚至被打断。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湖南卫视《我是歌手》主持人汪涵,在总决赛直播中,由于孙楠事先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退赛,造成节目播出现场的一片混乱,汪涵作为当晚的主持人不仅协调好后台的工作,回到舞台上,千字之间稳住了现场,稳住了观众,保证了节目的顺利播出。综上所述,合适的传播主体将从艺术上起到调节节奏、赋予节目统一风格的作用。将受众模糊的感性的印象转换为一个明确的的印象。尤其在主持人作为传播主体的时候,其艺术属性,往往更是直接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4 核心竞争力

电视节目在传播的过程中,方式多样、手段多元,那么在诸多环节中,哪一种能成为传播主体呢?例如一档选秀节目,它很可能有主持人,但同时也有诸多艺人导师,有的节目主持人作用鲜明,能肩负起传播主体的作用。但往往也会出现最终主持人沦为一个广告播报员,而受众最终只记得艺人导师的发言,那么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实际上主持人是沦为边缘角色的,艺人导师反而起到了传播主体的作用。还有集锦类节目,比如赛事集锦、笑话集锦等,既没有主持人也没有字幕,其传播主体则是不同集锦内容之间的共同之处,比如精彩进球、比如引人发笑的功能等。那么能在诸多角色、环节中脱颖而出,最终确立自己为传播主体,它需要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即其他传播角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传播主体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往往取决于该主体是否能起到以下几点作用。

4.1 拉近节目和受众距离

通过拉近节目和受众的距离,帮助受众提炼、梳理节目的核心内容,进一步降低接收难度。就如施拉姆的编码-解码传播模式,传播主体就是主动提供一种明显的解码方式,尽可能去影响受众,争取大家的解码方式能够一致,这样大家接收到的信息也就更为清晰。这既是一种明示,也可以是一种暗示。即将节目信息传递这个大的编码模式这个过程本身,再次细化为一些小的编码解码过程。例如在一些晚会之中,节目结束之后主持人对表演者的现场采访,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通过出色的采访,实现节目印象的强化、意义的提炼和表达。又比如中央电视台《开讲了》节目,撒贝宁作为节目主持人就是非常强有力的传播主体。因为如果仅仅依靠嘉宾的一番演讲来吸引受众,那么当出现有的嘉宾演讲水平相对一般的情况时,即便内容很好但实际传播效果不见得好,往往受众看完以后转眼就忘,但是这个时候撒贝宁对于演讲内容的提炼、升华就会非常有用。

4.2 增加节目和受众的黏性

传播主体本身也可以品牌化,由于传播主体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载体,其本身也可以作为节目重要的传播内容。这点在主持人艺人化的过程中展现的最为明显。这种模式实际上已经让主持人从节目传播的一个环节变成了节目重要内容生产者。现有的大量综艺节目实际都选择了让主持人团队作为节目的表演者,在部分节目中可以很明显发现有些主持人表现非常抢眼,也能给受众留下记忆点,而有些主持人就属于边缘角色可有可无,同场表现高下立分。比方说湖南卫视的《天天兄弟》,当受众第一次观看该节目时,可以很容易记住汪涵、欧弟的表现。但钱枫、田源的表现因为中规中矩,个人特色不够鲜明往往就会让受众难以区分。

4.3 能融入节目而不至于融化

主持人要具备调动节目的能力而不被节目裹挟。作为电视节目的传播主体,大部分时候它不会是节目主要的传播内容,那么两者之间能否做到融为一体并相互增色,这是极大的考验。例如赵忠祥老师对于动物世界的配音,就是最好的范例。赵忠祥曾经在接收采访时,介绍自己的配音状态时用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状态。这就是典型的融入节目之中。而因为他独特的嗓音和高超的表达技巧,又能达到入耳不忘的状态,即不被节目融化而失去自己的存在感。

4.4 赋予节目个性化

主持人不仅可以有个性化同样的这种个性也可以赋予给所主持的节目,让同样的内容具备更鲜明的标签。但是这种个性化并不是盲目个性化,而是立足于节目本身,服务于核心信息传递。比如《妈妈是超人》节目的包装就非常有特色,综合运用弹幕、特效、动画等各种形式,让原本表现很一般的艺人现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准确地锚定了受众的思维,让其接收到节目组传递的清晰的信息。这时就是后期包装起到了传播主体的作用。在电视节目中更常见的就是主持人的个性化,例如当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在崔永元之后选用了和晶为主持人,和晶也是多次入选金话筒奖的优秀主持人,但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以及崔永元幽默风趣而一针见血的个性极其鲜明,牢牢锁定了该节目传播主体的地位,导致后来的节目尽管制作水平依然很高,可是因为传播主体的变动导致核心竞争力无从发挥,观众在收看前已经对传播主体有了极强的预期锁定,导致后来节目影响力大不如前。传播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面对的对象既是纵向的即节目内部不同传播角色之间的竞争,也是横向的即不同节目传播主体之间的竞争,所以对传播主体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仅要求独树一帜优中选优,也强调取长补短互相成就。

5 结语

一档优秀的节目和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是互相成就的,这互相成就的背后就意味着主持人已经成功地化身为该档节目的传播主体。你即节目,有你传播更到位时,这样的主持人和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依然会处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主持人受众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