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2020-11-29崔军英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群体图书数字化

崔军英

1 大数据时代出版业的变化

1.1 数字化内容

在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网络媒体得以迅猛发展。知识结构的升级,阅读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介的革新都使得传统出版业逐渐向数字化模式转变,这需要传统的图书出版行业从传统的期刊图书等纸质媒体的简单生产模式向以知识为核心的多元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大数据使得传统出版行业应在内容需求方面做出变革。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受到大数据技术的影响,图书出版产业将从原本的图书出版转为数据出版。目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得各行各业在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这需要出版行业的工作人员深入研究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数据,在保障内容品质的前提下,筛选、整理并提炼更有价值的信息数据,深入挖掘各层级读者群体的实际精神需求,完善企业的用户体验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传统的出版工作转变为服务读者群体的过程,通过传递高质量的数字化内容给读者群体带来更丰富、立体的感受。

1.2 高品质内容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各类媒体终端的多元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类读者群体的青睐。智能媒体终端多样化的阅读模式将传统的阅读书本转化为阅读知识要素,这需要传统的出版行业工作人员深入把握并了解读者各层次读者需求和各方面的知识内容,挖掘并找寻出真正与各层次读者精神需求密切相连的浓缩的高品质知识要素;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原本冗余的信息内容和碎片化的知识要素相连接,使得数据信息更为立体精准全面进而为各层次的读者群体提供一个丰富的数据信息的学习与研究平台,促进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化、精细化的内容知识进行转变。

1.3 定制化内容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借助先进技术进行相应的预测工作。借助数学算法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相关行业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事件发生的各种走向。基于此,出版行业可以根据各层次读者的实际精神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内容定制服务。读者群体的个性化定制内容是依照读者的喜好及过往的阅读行为,开展相应的信息数据分析,借助数字化阅读工具能够准确记录各层次读者群体在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各种阅读行为。例如每页的停留时间,历史阅读记录,阅读地点及阅读时间等数据信息。出版行业的工作人员通过上述数据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并掌握各城市读者群体的阅读行为偏好及趋势,为智能终端的读者群体开展精准推送服务,真正意义上实现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给出相应的定制服务。这类为读者群体供应个性化、高品质定制内容的模式能够支撑付费模式的发展,增加出版行业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这种深度阅读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各层次读者群体的阅读习惯,使得他们更倾向于阅读优质内容,满足读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各层次读者群体的互动感及参与感,极大地提升各类读者群体的实际阅读感受。

1.4 多元化产品结构

在大数据技术的推动下,出版行业将更加强调多角度、跨行业、跨学科的多元化媒体展现模式,充分融合模拟数值、模拟软件、动画、视频、音频、图片及文字等各类多媒体技术手段,尽可能地为各城市读者群体呈现更为动态化、可视化以及立体化的知识要素形态,尽可能地拓展读者群体的想象空间与知识空间。产品形态的多元化能够有效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及各类媒介的融合,使得数字化音乐,数字化影视及数字化出版借助大数据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1]。

2 大数据时代图书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2.1 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

作为新文化、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图书编辑需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对于传统出版行业的影响,明晰出版行业未来的数字化发展趋势。由于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大数据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巨大冲击,出版行业的图书编辑需要具有信息的处理与收集能力,深度选择饼加工数据信息的能力,分析并预测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融合与创新能力。数据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是指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编辑需要能够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及互联网,从电子图书阅读设备、在线平台、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及各大门户网站等多种媒介手段收集目标信息和数据,并对数据信息的质量、市场及价值进行策划、判断与捕捉,培养自身的职业敏感性。与此同时,还要转变传统与作者合作的模式,改变过往依靠上级转稿、作者投稿及出版行业名气等方式结识作者的方法。应借助即时聊天软件、论坛及各大会议积极结识作者。通过网络尝试朋友圈推荐、微博宣传、稿件征集等手段。扩大人脉圈,增强企业活力[2]。

2.2 数据筛选与加工能力

图书编辑需要具备极佳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文字功底,这也是其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为充分适应大数据技术时代,图书编辑应转变传统角色融入新媒体环境,以先进的互联网思维开展信息加工与数据内容选择工作。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信息,急需编辑进行加工与筛选为各城市群体提供优质、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信息内容。在数字出版阶段,图书编辑需要在确保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把握并了解各城市去读者群体的实际精神需求;在冗余复杂的信息当中,展现出其优质的信息加工与深度选择能力,为各类读者群体呈现精准优质的内容。

2.3 需求分析能力

出版行业的根本工作目的在于为广大的读者群体提供优质的资源信息服务,因此,图书编辑开展工作的着手点与出发点就要深刻地结合读者群体的实际需求。在大数据与新媒体的影响下,各层次的读者群体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有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多元化的差异性容易受到个人心理因素、年龄阅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及个人专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出版产品也有着精神寄托,业余消遣及专业学习等多种心理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心理需求衍生出了立体性多元化的出版产品需求。随着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各层次读者群体对于信息内容的服务也有着更高的标准。例如广大读者群体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其对于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数量与方式也有着明显的变化,绝大多数读者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纸质书籍产生的信息和知识,对于信息与知识的追求有了更高标准,各类读者群体都希望获取更具参考价值,更有个性化的阅读资源。图书编辑应充分掌握各场所群体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注重知识的更新与累积,善于捕捉并记录各类读者群体的倾向与喜好。借助大数据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充分调研市场情况,培养自身的策划能力,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形态。

2.4 产品创新能力

出版行业与图书编辑的进步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实现,高品质的产品创新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出版企业需要借助高品质的出版内容创新品牌,提升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大数据技术使得传统的信息模式传播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呈现出全球化的传播趋势,更深刻地改变了图书编辑的工作理念,使得信息传播的各参与方,例如传播结果,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传播场所、对象和主体都产生了变化[3]。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编辑理念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读者群体都将传统的文字阅读方式转化为电子阅读方式,其中又融合了分享、转发、评论、跟帖、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态的内容模式,使得作者与读者都进入了全媒体的写作阅读环境中,增强了作者读者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互动。例如,借助二维码技术,出版社可以将编辑部与作者的微博、邮箱等媒介信息制成简单的二维码放置在期刊图书的腰封、勒口、封底等位置,方便读者进行扫描,使其可以快速开展手机浏览和网上阅读。当建立起联系之后,出版社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技术向各大类读者群体传递个性化的内容,增强读者的体验感与互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行业的内容更为数字化、高品质及定制化且产品结构更为多元。图书编辑需要具备数据收集与处理能力,数据筛选与加工能力,需求分析能力以及产品创新能力,突破传统的图书编辑模式,为出版企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

猜你喜欢

群体图书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图书推荐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化制胜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