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创新性差异

2020-11-29郭娟娟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编校文稿选题

郭娟娟

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核心。众所周知,作为出版工作者,编辑必须精于做微观的案头工作,这是编辑作为职业存在的前提和理由,也是编辑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来临,出版业作为一种将观念、知识和信息推向社会化的特殊行业,创新在其生存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1]。新形势下,编辑不仅仅要有清代学人考证、辑佚、校勘的板凳功夫,还必须从技能性人才转变为出版复合型人才;编辑不仅要完成文化选择与文化传播的任务,更需要肩负起文化创新的重任。

1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工作内容的差异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组织稿件、修改稿件等方面都按照编辑工作的规律以及特点开展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不同的工作内涵又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出版周期、内容结构和读者群体等3个方面不同。

1.1 出版周期

一般而言,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图书的出版时间不固定,属于一种不定期出版物。期刊则不然,期刊的发行有一定的周期性,出版单位要严格遵守出版管理部门制定的时间和周期,按时出刊。不同的出版周期决定了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不同的编辑工作节奏。

1.2 内容结构

图书的内容结构较为完整,一本图书就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图书编辑在收到稿件时,已经由作者完成了文稿的结构性工作,图书编辑只是起辅助作用。期刊由于其内容的丰富多彩,由十几篇到几十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作者所作的不同文章组成,要求期刊编辑对期刊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安排,其结构性工作要由期刊编辑独立完成。

1.3 读者群体

一般而言,一种图书在出版前没有固定的读者群体,但早在选题策划之初,每一种图书就已经有读者定位,读者群体是有针对性的。图书编辑要对适合不同人群的图书进行编辑出版。而每种期刊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期刊内容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的阅读偏好反过来也影响期刊内容的选择。

2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创新的着力点差异

作为一项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编辑工作在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等环节中,都渗透着编辑的创新意识。当前,出版物市场竞争激烈,编辑工作必须在编辑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创新的着力点也有所差异,以下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2.1 选题创新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都要进行选题策划。所谓选题策划,就是编辑人员从采集到的信息资源出发,为适应读者需要和社会需要,提出精神产品的生产课题,围绕这个选题开展信息采集、论证、组合的编辑工作[2]。对于图书编辑来说,一本图书就是一个选题,一般而言具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完整的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对于期刊编辑而言,一本期刊由许多栏目组成,每一个栏目的不同文章的思路都不相同,选题的层次与思路要复杂一些。所谓选题创新,就是说要在选题策划中应用创造性思维考虑选题。图书编辑在做选题策划时,可以对已经出版的图书和策划过的选题多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总结,在比较中学会整合不同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汲取经验,优选出版方案。期刊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由于各个栏目之间差异性大,素材的选择角度也不同,思路相对更加多元化,跳跃性也比较大,需要编辑在总结历史上的相关选题和审视现实问题过程中捕捉适合自家刊物的选题。

2.2 编校创新

文稿的编校是一项浩大而细致的工程,编辑要严格按照出版管理法规和图书编校规范对文稿的内容进行修改、整理,务必使其达到出版要求。对于图书编辑而言,一本图书的编写者是固定的,文稿质量比较稳定,文稿内容从几万字到几十万字不等,薄厚不等,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不同,可以说是又“专”又“深”;对于期刊编辑而言,一本期刊由许多不同的作者和不同的文章组成,文稿质量不稳定,但是具有比较固定的页面、栏目与文章,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相对图书编辑而言比较固定,可以说是又“博”又“浅”。文稿的编校,是决定出版物质量的关键一环,在进行编校工作时,编辑要根据自身出版物的特点,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规定的编校规范去进行文稿的编校加工,让文稿在一步步的提炼中得以升华。无论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都要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多出精品出版物。

2.3 设计创新

无论是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都需要具备版式设计方面的基本素养和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一本图书追求的是一种整体风格,内文版式基本服从于图书内容,全书一般是统一的版式;期刊由于版面变化比较大,有的甚至一个版面里就包含几种版式变化,版式设计与文章裁剪双向互动,组版工作量很大,所以期刊版面比图书要复杂得多。另外,图书以单色印刷居多,而一本期刊可能有好几种色彩变化。针对图书和期刊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设计创新时,图书编辑要在细节上多下工夫,比如图书的封面、版式如何设计,正文的文字及图表等怎样安排,只有在细节上出彩才能使一本图书在一众图书中脱颖而出,显示出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点;期刊则由于栏目与栏目之间、文章与文章之间风格可以迥异,各种风格文章可以有机组合,期刊编辑不必纠结于统一与细节,但是必须要有驾驭全刊的全局观念,要对期刊进行整体的构思并维护期刊的精神主旨,才能达成一些很新颖的创意设计方案。

3 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

无论是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都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但是编辑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优秀的编辑应树立以下3种意识。

3.1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无论是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都需要掌握足够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百科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坚持每天学习,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业务知识、编辑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和知识修养,使自身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精深的学识水平。

3.2 树立现代信息的意识

目前出版业已经跨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网络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一方面为编辑工作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也对编辑的业务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信息时代,无论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都要突破已有的传统思维、工作方式,除了必须具有较强的编辑理论修养以及扎实的文字加工能力,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3 树立敬业奉献的意识

提起编辑工作,业界往往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感叹,这是因为:编辑工作是通过编辑审稿改稿的劳动将编辑的精神创造活动融入作者的作品中,作品发表或出版后,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这是作者的智慧结晶,而忽视这里面也有编辑的汗水与心血。作为一名编辑,要对编辑事业有明确的认识,要树立爱岗敬业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要形成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职业情感,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之中。

4 结语

编辑工作的核心,在于文化的合理传承和正确引导,而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动力,是我国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无论图书编辑还是期刊编辑,都必须具有创新性,要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并将创造性思维运用于编辑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融入信息社会,从而推动新时期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编校文稿选题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谈诗词的选题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编校手册
编校工作宜更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