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图书策划中的误区与思考
——以《多彩的发电》为例

2020-11-29韩世韬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策划科普发电

韩世韬

1 项目背景

《多彩的发电》是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编,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华北电力大学等单位参与编写,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科普书。在前期大量调研基础上,确定了作品定位为国内首部将“发展历史、前沿技术、社会热点、示范工程”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发电科普作品,通过全面系统地讲述“无处不在的电”的背后故事,告诉读者“看不见摸不着”的电从哪里来,科学讲述各种能量、动力和电之间的转换关系,引入发电领域重要科技突破的历史和前沿技术,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目前社会公众对火电污染、核电安全、水电生态等热点问题的关注,书中也逐一进行了科学讲述,引导读者对能源、资源危机感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绿色、节能、低碳的意识和习惯。

2 科普图书策划中存在的误区

2.1 定位低幼化

每本科普图书策划时首先要有读者的准确定位,这关乎整本书的内容取舍、语言风格和写作深度。现在一提到科普书,很多人就认为是给孩子看的少儿科普绘本。其实,科普书是指普及科学技术的书籍,用自然语言也就是通俗的话来普及科学技术的书都是科普书。

科普图书策划过程中经常有一个误区,就是追求让青少年能看懂,最好是能识字的小学生就能看懂。好像读者对象越低龄,说明普及面越广,科普书策划就越成功。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霍金的《时间简史》畅销千万册,是出版界“现象级”的图书,堪称科普书的范本,但很多成人也未必完全能看懂,更别说小孩子了。科普书的读者对象也是分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的,就是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科学家也可能对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知之有限。因此科普书的读者对象不都是少年儿童,更不一定就是社会大众,甚至可以有针对某些高级知识分子的高端科普书。

《多彩的发电》策划过程中,前期几次开会时,大家对读者对象的定位一直有分歧,有人认为应该是给小学生或者初中生看的,图书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使用的电从哪里来。后来几经讨论,大家的思路才逐渐达成一致:由于发电技术比较复杂,不同的发电形式涉及很多热力学、光学、电学、力学等物理知识,结合工程应用后,更需要一定的社会阅历才便于理解。加之术业有专攻,不同发电形式在大学里都属于不同专业乃至不同学院,从事火力发电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水力发电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说清。因此该书应该是给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社会常识的成年大众,尤其是理工背景的工程技术人员看的,属于高端科普书。

2.2 插图泛滥化

图书阅读早已进入“读图时代”,图片直观更容易理解,因此科普书中需要一定的插图作为说明是毫无疑义的。但科普书不是绘本,插图要有其必要性。现在科普书创作过程中,有时不考虑此处图片是否确实必要,是否具有说明作用,仅把图片作为美化版面的装饰,觉得图越多,科普效果就越好。

例如《多彩的发电》在样章写作阶段,“风力发电”一节中介绍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时,配了帆船和风车的照片。编辑审稿过程中,删去了两张图片,因为提到帆船和风车,读者都知道是什么而且脑海中完全可以浮现其形象。常规的风电场图片也是不需配的,但文中提到的一些国外新型的前沿技术,如无叶片风力发电机、浮在空中的高空风力发电机等,由于读者对其完全没有概念,还是应该配照片以增加直观印象。

对于《多彩的发电》这样普及工程技术的科普书来说,配图的重点应在于用文字叙述比较复杂或困难,用图片说明更加直观易懂的工程原理图、生产流程图、设备结构图和资源分布图等。

2.3 形式卡通化

“科普”,顾名思义,最根本的属性就是“科学性”与“普及性(通俗性)”。失去了这两个特性,就不能算一本科普图书了。当然,如果还能具有趣味性、文学性等其他特性,更是锦上添花。但现在很多科普书创作本末倒置,在科学性上不求严谨,在通俗性上不做打磨,反而过分追求趣味性,典型的误区之一就是科普图书形式卡通化。

市面上很多科普图书中喜欢设定一个或几个卡通人物,文中时不时弄个对话框,以卡通人物独白或对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比起平铺直叙,形式上确实显得有所变化了,版面因为经常有卡通人物形象出现也显得活泼了。但是评判一本科普图书普及性的根本不在于表现形式是否多样、是否有趣味性,而在于是否能把复杂、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于是有些科普书中往往出现这样反差强烈的场景:卡通形象到处有,但呆萌呆萌的卡通小人嘴里说的是用晦涩语言介绍的深奥的科学原理,还充斥着大众听都没听过的专业词汇甚至是英文缩写词。形式的卡通化并没有增加书籍的可读性和通俗性,反而让读者感觉不伦不类。

3 科普图书策划的实践与思考

3.1 作者的选择

选择优秀的作者,对科普图书创作的质量来说至关重要,但又是个难题,经常是懂科学的不会普及,擅长普及的又不懂科学。有些科研工作者或技术人员对科技精通,但并不是合适的科普图书作者,其无法把自己理解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而专业的科普作家能写出深入浅出的文章,却缺乏专业背景和行业实践,对某一专业领域尤其是工程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无法在短时期内全部理解把握并融会贯通。因此,单纯依靠科技工作者或科普作家某一方面的力量是很难独立完成一部高水平的科普著作的。

因此,应该根据题材和定位,组成一个由科技工作者、科普作家和专业编辑组成的科普创作团队:科技工作者负责内容的选取和准确性,如同准备好做菜所需的各种食材并保证食材的品质合格和营养丰富;科普作者负责将科技工作者提供的素材和完成初稿改写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如同厨师通过煎炒烹炸等各种适宜的烹饪手段将食材做成美味且可以消化吸收的菜肴;专业科普图书编辑根据出版规范和市场经验对图书内容予以完善和优化,在图书表现形式上予以丰富和创新,如同最后菜肴的点缀色彩、补充调味和摆盘装饰。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打造出一道色香味俱全、引人入胜的美味佳肴。

3.2 形式的创新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抖音”“快手”盛行,文字与图片的传统图书形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科普图书也要进入“视频时代”。

《多彩的发电》一书中,就采用二维码形式,引入了多个更为直观或增加趣味性的小视频。例如,在风力发电一节中,读者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一段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废弃的易拉罐和硬纸板制作一个简易风力发电装置的视频;在水力发电一节中,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3D动画演示的水力发电原理。现在的AR技术,更为阅读提供了“活起来”的体验,把图书从二维世界带到了三维世界,尤其在早教类童书中受到好评,方兴未艾。科普图书也可以借鉴引入AR技术,AR技术可以进行三维直观的展示,增加读者和图书的互动性,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缺点是需要3D建模等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如果图书销量不够大,要么导致图书定价很高,要么就很容易形成亏损。

4 结语

科普书的策划并非易事,既要有准确的定位,又要选择合适的作者,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新时代,科普图书策划一定要摆脱传统窠臼,规避思维误区,努力打造既能向读者传授科学知识,达到科学普及目的,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弘扬科学精神的精品力作。

猜你喜欢

策划科普发电
“发电”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柠檬亦能发电?
科普达人养成记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