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图书出版

2020-11-29

科技传播 2020年15期
关键词:选题出版社公众

师 佳

在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促成了不同产业的深度融合[1]。我们传统出版社虽然以纸质图书为主要产品,然而在时代的洪流中,出版社亦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借助技术手段,发展壮大自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版社经历了各种变化,从无纸化办公、印刷机的更新换代、黑马校对软件的使用到现在的各家出版社入驻当当网、天猫等电商平台,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甚至于时下流行的主编、编辑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带货”。

在时代的洪流中,各家出版社的动作、进度各有不同,然而,我认为要想适应“互联网+”这个大背景,必须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出版社的影响,不能“闭门造车”。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并配套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要素的一个彼此渗透和演进的综合形态,是将虚拟智能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物理运动空间结合的产物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内在动力[2]。可以说“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与各行各业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出版业同样不能置身事外。多数出版社,为适应互联网的发展,采取一些措施:建立官方公众号,刊登书讯与社内的活动;建立官文微店,投放一定品种的图书,进行微店销售。

可以说,“互联网+”对传统出版社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发展自己,现从选题策划角度进行探析图书与互联网的相融问题。

有学者指出:“融合是一种社会现象,涵盖社会文化的变迁,而非简单的媒体相加。”[3]在编校过程中,互联网多半是作为图书编辑的工具,并没有融入编辑的思维中。这也就是上述实例产生的原因,编辑选题策划中并没有太多考虑读者的使用背景、阅读习惯,而只是“闷头做书”。如何改变这种弊端呢?“相融”是必经之路,即编辑思维与互联网文化的相融。编辑应了解、理解读者对互联网的使用甚至依赖,进而结合这种现状来做选题策划。

1 着眼互联网,刷新选题角度

互联网中热点、焦点亦是图书的卖点,翻看畅销书排行榜,不少书名都是互联网上的“热词”“热句”,“仪式感”“原生家庭”几乎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词语在也出现在了图书的书名上:《生活需要仪式感》(山东文艺出版社),“原生家庭和解心理学系列”图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北京时代华文书局)。不管这些图书的内容是网络热点的再加工,还是只是名字靠近网络热词,这些图书都紧贴互联网热点,当然也是紧抓读者眼球。由此可见,我们在选题策划中,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是我们的图书贴近网络热点,吸引读者注意力,也可以优化我们的选题思路,是我们的选题更贴近读者。

2 巧用新技术,做活传统图书

新技术与图书如何结合呢?也许你会想到二维码,可以在图书中投放二维码吗?比如在图书中,以二维码的形式插入相关内容的拓展。对此,国家有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 “中小学教材中不得夹带任何商业广告或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虽然,这一文件只对教材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出版社为了规避风险,也不会大范围地进行此类操作,纸质图书与新技术还离得很远。

如何缩短这个距离呢?图书中不能夹带二维码等商业内容,但是传统图书在前期制作、后期宣传与服务中,依然可以与新技术结合,即“功夫在诗外”。

第一,在图书宣传方面,出版社可以利用新技术,有效传播图书信息。之前,出版社只能通过传统媒体刊登书讯、书评、图书内容的连载。时间、版面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在不同了,出版社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通过这些自媒体,集中宣传某一本/套图书。如花山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诗人散文”丛书,自丛书面世,出版社公众号就开始重点报道这套丛书,通过刊登书讯、书介、编辑札记、名家评论与名篇连载,吸引读者眼球,增加图书关注率。另外,花山文艺出版社还策划了抖音直播,邀请本套丛书读者,通过“现场提问+电话连线”的方式,与河北省新华书店及其下属书店的抖音号同时进行直播。利用作者的知名度,为直播“吸粉儿”,刺激图书销售;通过策划这次活动,增加该出版社及上述书店的关注度。

第二,在图书服务方面,出版社可利用新技术,做到人性化、个性化服务。河北教育出版社建立了“河北教育出版社教材研究与服务”公众号,投放“各科资源”(优秀课件与相关问题解答)、“名师讲堂”(名师对教学及相关科目的理解与指导)、“教学答疑”(课本重难点问题解答)、“方法(师生沟通技巧等)”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增加教师对该社教材的认可度,也可以通过提供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限于学科)的解决方法,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做教师教学中的“小助手”,增加教师对该出版社的关注与依赖,进而保证该社教材的销量。

第三,在与读者沟通方面,出版社可利用新技术,打造传播出版社的良好形象。在读者与出版社之间,之前出版社往往是“够不着”的,编辑是处于幕后的,作者也是很难见的,排队买作者签名书便是证明。如今,快手、抖音等直播软件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短视频占据了人们的视野。为此,出版社也应该通过视频、直播等立体的方式与读者建立联系。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的公众号推出了“明编荐书”系列视频,通过两三分钟的视频,由图书的责编精炼地介绍图书的内容,通过声音、表情、语言等因素立体传播图书的形象,传播出版社的形象。

除此之外,出版社还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建立官方发言平台,不仅可以宣传图书,也可以传播出版社的声音,打造出版社的形象,提升出版社的“软实力”。

3 搭建新平台,做好图书营销

营销作为一个现代词汇与售卖最大的区别就是营销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商品卖出去的那一刻并不是营销的结束,而是营销的开始,商品有没有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使用体验如何,顾客还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些都是现代营销应该考虑的问题。图书作为商品,要做好营销也应做好营销工作。

出版社传统的线下平台日趋萎缩,宣布倒闭的实体书店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传图书的销售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会。之前的出版社都是通过书店、书商等中间商与读者建立购买关系的,现在出版社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与读者进行联系。读者的需求、读者的反馈都可以高效传达到出版社。而出版社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借用大数据,找到有效受众,进而把书讯“推”到读者那里。如“爱读童书妈妈小莉”公众号,通过公众号主人自身经历分享“宝妈带娃经验”,通过语音,讲述绘本,进而进行售卖图书、儿童用品、年轻妈妈用品,等等。首先吸引读者关注这个公众号的一定不是产品的推销,而是接近读者关注点的“带娃经验”“心灵鸡汤”等,这些“软推广”加上“妈妈小莉”的真实形象,增加了读者对此公众号的信赖,而这种信赖,使“产品过剩”时代的读者有了一份可供参考甚至全盘复制的“购买清单”。

出版社的图书很多,比如绘本、青少年读物是不是也可以这样销售呢?职场类图书、文学类图书是不是也可以采取这样的点对点销售呢?通过对图书内容的介绍、连载等“软推广”,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购买图书,增加图书销量。

总之,出版社在信息化的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互联网+”这一新技术为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把握住这次机遇,优化选题思路,改善营销环境,是每个出版社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改变原有思维定式,主动适应“互联网+”新环境,是出版社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选题出版社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我等待……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谈诗词的选题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