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在生物教学当中的运用

2020-11-23周建祖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文本资源

周建祖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形象直观、简单明了、信息含量大的特性,而许多时候我们只是将其作为教学的补充,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其实在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既可以用于导入,也可以用于总结,更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

关键词:非连续性; 文本; 资源

【中圖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B-0081-02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完整的内容而言的,是以插图、注释、表格、图示等形式呈现出来的信息内容,是对某些关键信息的解释或说明,具有内容形象直观、简单明了、针对性强的特点。而在教学当中,这些内容常常只是被当作一种辅助性的材料使用,若能够利用好这些内容,其价值要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生物课的施教心得,就“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在生物教学当中的运用价值以及相关策略,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运用的价值

(一)更新板书形式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习惯用板书,用大纲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这种板书呈现形式,虽然能将教学内容一一罗列出来,但是不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反而出现了逻辑混乱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知识比较独立与分散,找不到彼此之间的联系,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组织体系。将“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就可以帮助教师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直观地呈现在黑板上,并且能够通过发散性的图像,让学生体会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找到知识点之间、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具有着强烈的目的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思维、探究,才能解决问题。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生物问题需要学生通过思维的发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而在问题的解决中,需要学生通过知识的转换,找到解题思路与主线,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将“非连续性文本”内容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不断转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重点知识详细化,构建一个个详细的内容导图,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三)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的关键途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渗透,可以保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高效进行,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展开知识的整理与归纳,厘清学习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掌握生物概念、规律等理论知识,并且掌握其中的关系与区别,将重难点知识整理出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构建,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非连续性文本”内容运用的策略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如果老师能利用比较新颖的方式,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快速集中起来,这对于老师完成教学是很有帮助的。而要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考虑采用的方式与资源,而教材当中的“非连续性文本”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动物是怎么感受外界刺激的”(必修三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时,老师先放置一杯热水,让同学们来摸,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是烫的,有的则说是热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相同的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觉?学生回答说:是因为人的手上有神经系统,所以能感觉到水的温度。但是依旧没有答出为什么会有不同感觉,这时老师出示课本当中“哺乳动物皮肤结构(示感受器)”的图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二)巧用小知识,强化重点

强化重点知识是每一节课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我们在强化重点知识内容时,有时往往只是将文本当中的知识点再次重复讲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这就会降低强化的效果,如果将知识点以其他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学生的注意力有可能被重新调动起来,强化效果自然也就会好了。

如在对《大脑的高级调节功能——反射》进行总结时,老师出示了教材当中“药物成瘾与精神依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解释,而学生要解释相关的原因,就必须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内化,而且就本节课内容如果不能够解决疑问时,学生还需要联系其他章节的内容,这就使知识的强化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复现,而转变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知识更系统化,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三)化解难题,另有新意

现在的学习资源比较丰富,而同一内容由于学生接触到的资源不同,会产生冲突,诸如在教学“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DNA转录需要不需要“单独的”解旋酶?这一个问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便在教材当中也只是提到“DNA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条解开”,并没有提到单独的“解旋酶”,而在老师用书中又提到“基因的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催化进行的”,这两条信息不一致,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一致,老师在此时可以“示弱”一下,将自己遇到的困惑也提出来,并说明自己不是此领域的权威,也不好妄下结论,还得请同学们与老师一同解决。

通过共同努力,可以找到资料:DNA双螺旋的解旋需要DNA解旋(链)酶,DNA复制时,需要单独的解旋酶,DNA双螺旋的解旋需要DNA解旋(链)酶,DNA解链酶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而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有直接解链功能,而在真核生物中,RNA聚合与辅助因子构成全酶才具有解链功能,但都不需要“单独的”解旋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此类相互冲突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知识性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在知识叙述方面的侧重不同,因此,有了冲突,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决,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会更加的全面与深刻。

(四)把板书串联成面

以往的板书都是随着老师教学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其使命,如果需要再次使用时,就再次进行书写,这样做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板书不但在教学过程中能呈现重点内容,更可以作为复习的提纲。因为现在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这也为无限扩充板书空间提供了可能。在生物教材当中,许多内容是由不同的章节组成的,诸如《走近细胞》这一章中就包含“从生物圈到细胞”“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两部分内容,而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在板书时,也可以将板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一个系统。

“非连续性文本”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多的,它既有教材当中的内容,也有老师拓展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优势,生物教学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云.“概念图教学策略”在高三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11).

[3]连华珍.浅谈“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的教学缺失与教学对策[J].考试周刊,2018,(8).

猜你喜欢

非连续性文本文本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资源回收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