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党媒如何做强重大主题报道

2020-11-17王艳春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

王艳春

摘 要 作为地方党媒,运城广播电视台在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中,注重将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安排举措有机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强化节目选题和做功,做强重大主题报道,通过声、屏、网、端等平台融合传播,最大限度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 精心布局;精准选题;精细做功;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77-02

重大主题报道,指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决策部署、中心工作、重要活动等重大主题,特别策划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新闻报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党的各级新闻媒体的职责使命,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党媒彰显权威性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运城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运城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作用,深化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宣传,2020年6月以来组织实施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收到良好宣传效果。采访报道坚持精心策划,精心布局,精准选题,精细做功,融合传播,生动记录呈现了基层群众奋战脱贫攻坚、建设美好家园奔向小康生活的生动实践和奋斗故事[ 1 ]。

1 吃透精神,精心布局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山西省的传统农业大市,到2019年底运城市所有贫困村已全部退出,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为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做好这一时期的重大主题报道,运城台认真落实中宣部和省委、市委宣传部安排,台党组、编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确定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为主题,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

2 围绕主题,精准选题

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重大主题,运城台注重“三个结合”,强化选题“顶天立地”(“顶天”即紧扣中央精神,“立地”即接地气),要求记者不仅密切关注本地中心工作,更要站在全国全省角度分析审视当地工作的新闻价值。

一是把中央精神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黄河流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在黄河治理保护的同时,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山西省是黄河流域9省(区)之一,运城市所辖8县(市)处于黄河沿岸。

二是把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期盼。重大部署的落实关键靠人,脱贫攻坚工作离不开扎根一线默默耕耘的基层实践者,运城台把基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做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机衔接,推出“我的脱贫故事”“我的扶贫故事”专栏,讲述第一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及靠诚实劳动脱贫者的典型故事,反映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精神面貌[2]。

三是把中央精神与全市工作有机结合。在举国上下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今年6月14日运城迎来撤地设市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运城台把建市20年成就报道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主题,做好“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反映运城建市以来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变化和成就,展现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乐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3 强化主题,精细做功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开展以来,运城台投入全台最优良的设备,组成最强阵容,包括制片、策划、外联、编导、摄像、灯光、三维动画、后期包装、航拍等各环节,倾力打造这一重大主题报道。注重在好做功上做文章,精心策划、用心采制、细心打磨,强化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力求创作有价值有影响的精品节目。

一是好做功需要好策划。主题报道的策划体现的是团队智慧,是记者对新闻信息整合加工的能力。把纪念运城建市20年成就报道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主题报道中,着重从城市建设、工业振兴、现代农业、民生福祉、党建引领五方面策划了系列主题报道,充分展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引导人们紧密联系小家与大家、家乡与祖国,品味幸福生活,厚植爱国情怀。这一系列主题报道通过充分的前期策划,多次与相关部门交流对接,掌握了大量详实背景材料和统计数据,在对比中凸显发展成果。为使报道具备重大主题应有的深度,节目由点到面,点面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挖掘主题,用客观的解释和分析延伸拓展新闻事实,展示事物的宏观态势和前景,揭示新闻事实含义,收到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宣传效果[3]。

二是好做功要会讲故事。主题报道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怎样吸引观众关注所传递的信息,就是让他感兴趣,讲故事是最有效的方式。今年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驻村第一书记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支点。6月13日,运城台“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小分队走进万荣县北涧村,用记者的视角探访“90后”第一书记如何带领村民打造“有故事有乡愁的旅游地”,挖掘通过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做法。主题报道《万荣:涧沟烟村 留得住的乡愁》最大的亮點是善于捕捉“人”的故事,记者把镜头对准一线扶贫干部,在鸟语花香的古村小路上,第一书记冯芙蓉与记者边走边谈,如数家珍介绍世代传承的民俗和寄托着几代人记忆的老物件,细节特写纯朴自然,写意画面诗意唯美,立即勾起中年人感受往昔岁月的欲望,让年轻人萌生前往新旅游打卡地的冲动。通过他们的对话,还向观众介绍了该村发展乡村特色游走转型发展道路的过程,讲述了工作中的难题、发生的思想变化及攻坚克难的办法等。节目整体风格清新,标题本身就很有故事性,解说娓娓道来,展现的是古村落的新面貌,感受的是这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另外,《“第一书记”的产业扶贫经》《徐冬午:西窑村的致富领头雁》等报道,聚焦扶贫脱贫优秀代表,关注小人物经历,讲述身边人的故事,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它们共性的特点是有深度有厚度,通过亮点的挖掘,鲜明事例的对比,把故事讲得入脑入心,讲述了脱贫攻坚路上的好故事,传播了奔向全面小康的好声音。

三是好做功要抓细节。重大选题的主题可以是高大上的,但选题本身一定是具体的,是真实发生的,是可感可知可看可听的。这就要求主题报道一定要与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人文关怀和民生小事着眼,从具体的某村某户某人身上说起,再把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巨大变化延伸拓展到社会大舞台上。系列主题报道《闻喜:光伏发电助力脱贫攻坚》《河津:一企帮一村 齐力抓脱贫》《夏县:茶园变景区 乡村美村民富》《闻喜:选“瓜王”提品质 助农增收》《临猗:农业机械化帮助农民“减负”》《万荣:网络直播进果园 网红PK卖苹果》等,都是通过个体的切入、细节的捕捉、接地气的语言反映重大主题,既生动展示了小康路上的伟大成就,又巧妙回答了群众关心的问题。实践证明,与群众利益关联度越高的报道,就越能牵动群众的心,辐射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越是主题报道越要做到民生切入、平民视角、大众表达。

4 全面发力,融合传播

重大主题报道融媒体传播是新时期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抓手。运城台目前拥有两套广播频率,三套电视频道,一个门户网站,一个移动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各种小程序、多个合作平台等融媒体发布平台,正在构建“3+1+X”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探索媒体融合传播新路径。以“走进我们的小康生活”重大主题报道为例,节目从原先单一媒体平台播出向融媒体矩阵传播迈进,“3”即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传播渠道,“1”即运城广播电视台旗下所有宣传平台,“X”即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学习强国、省卫视、省电台等上级媒体播发,及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三门峡、渭南、临汾等周边城市臺互播。通过声、屏、网、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将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碎片化拆分、单条推送,并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中成组编排可随时点播,以适应不同类型媒介人群需要,确保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王云飞.电视记者,你需要有这几把刷子[J].新闻采编,2016(3):11-13.

[2]郑国健.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做好重大主题融媒体报道[J].视听纵横,2019(3):116-117.

[3]李有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几点体会[EB/OL].[2020-07-29].http://www.penglaitv.com/eaz/ds.aspx?id=5.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
区域文化为何要走全面融合传播之路
跨界整合创造融合传播新商机
创新提升,推进媒体融合从“相加”迈向“相融”
融合传播环境下文化类视频节目的创新思考
融合传播背景下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发展升级路径
为《两地书》重新包装
融合传播语境下的媒体“新闻行动”创新探索
河南广电全媒体系列评论创新实践探索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