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谣言自消解研究

2020-11-17窦云莲张鹏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网络谣言区块链技术

窦云莲 张鹏

摘 要 区块链技术难篡改、去中心化、高自治的特性在促使网络谣言自消解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文章运用TOE理论框架,从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谣言自消解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谣言自消解路径。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媒体平台;网络谣言;自消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20-0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流言风险预警及对策研究”(编号:17YJC630214);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舆情大数据的群体性事件感知与应对策略研究”(编号:BJ2020210);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谣言生态治理研究”(编号:2020007);武警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培育项目“大数据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情报挖掘与决策预警研究”(编号:SKJJPY201721)。

新技术引发人类社会的多样化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重组信息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接收方式。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社交之后的第5次颠覆式计算范式,是人类信息进化史上继血亲信用、貴金属信用、央行纸币信用之后的第4个里程碑[ 1 ]。区块链技术具有难篡改、去中心化、高自治的特性,其通过加密算法、时间戳、共识机制、奖励机制等技术开辟网络谣言治理的新路径,重塑了网络舆情生态与网络信任系统,在网络谣言的治理方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

1 网络谣言的传播现状

在“后真相”时代,人类真伪求证的速度赶不上谣言传播的速度,受众被事件刚发布时的信息吸引而放弃追究事件的真相,科技的推动、认知的盲区酝酿了网络谣言传播与蔓延的土壤,近年来网络谣言的传播呈现如下特点。

1.1 多样态的传播内容

互联网无标度的传播方式打破了时空界限,信息发布的泛在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快速化使信息验证存在短板,网络谣言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与修饰,使得谣言信息比真相传播地更快、更广。网络谣言用新鲜、奇特、反常规的内容来吸引受众,常常采用“看了不后悔”“不得不看”等字眼充当标题内容,经常在标题中加入感叹号、问号和冒号来渲染惊讶、压迫、紧张的情绪。网络谣言在形式上趋于碎片化、多样化,以短、新、快的内容配合加工了的文字、剪辑过的视频、修饰过的图片使谣言信息看上去更加趋于真实,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达到更加优化的传播效果。

1.2 复杂性的传播结构

网络谣言传播对象、传播平台以及圈层结构的差异化塑造了网络谣言传播结构的复杂性。

第一,传播对象的复杂性,网民一般分为谣言无知者、谣言传播者、谣言潜伏者、谣言免疫者和谣言遗留者,在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二,圈层结构的复杂性,各个平台基于社交、咨询分享等不同属性呈现出不同的圈层结构,可划分为关联可见、部分可见及完全公开等形式,建立强关系、中强关系及弱关系等不同的联系。

第三,传播载体的复杂性,网络谣言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以社交软件、门户网站及视频平台等为载体进行交叉传播,监测、追踪及治理的难度大。

1.3 破坏性的传播结果

网络谣言造成政府、企业、机构、个人的名誉损失及信用损失,网络谣言冲击着主流价值观,瓦解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影响社会团结与稳定。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在网络上充当推手、炒作热点、散布谣言,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风气。在地震、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造成了社会的恐慌,引发商品抢购、囤积,甚至引发次生灾害,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加重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难度。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蔓延给政府管理、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及个人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传统事后辟谣的方式往往治标不治本,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是由人的治理走向技术治理的转变,在平台优势的基础上促使网络谣言自消解,是在根源上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途径。

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谣言自消解的可行性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基础支撑技术,首次出现在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2],区块链按应用可化分为私有链、联盟链和公有链,主要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以及应用层组成,其基础技术包括哈希算法、数字签名、时间戳技术、工作量证明机制等,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不可抵赖、强一致和完整性等特性。由于鲜明的特点及技术优势使得其在智能合约、投票选举、冲突解决、健康公证、身份验证、股权众款等广泛领域得到关注[3]。

网络谣言的传播及蔓延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的稳定及团结。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谣言的治理,为促使网络谣言自消解、重构网络信任系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途径。本文运用TOE理论框架从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三方面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谣言自消解的可行性。

TOE理论框架是Tornatzky和Fleisher两位学者在1990年初次提出来的,最开始是主要强调信息技术本身对技术采纳的影响,随之后来的发展开始考虑组织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在TOE框架模型中,Technology即技术,区块链技术通过哈希算法、数字签名、时间戳技术、工作量证明机制、共识机制等技术在网络谣言的治理中发挥其去中心化、防篡改、高自治性的技术优势,在数据与信息的追踪和溯源、网络谣言舆论场的监测与引导、网络谣言制造者与传播者的法律追究等方面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通过协商算法、智能排序、激励机制以及用户投票等方式实现用户自治,促使网络谣言自消解。

Organization即组织,将区块链媒体平台在全社会推广并应用于网络谣言的预防、监测和预警的组织因素有:区块链媒体运营商的参与规模、组织程度以及文化培育等。区块链技术因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很多行业都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种尝试。目前在国内外上线的区块链媒体平台有Steemit、Civil、Userfeeds、Matters等,其在网络生态治理及抑制网络谣言传播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Environment即环境,指区块链媒体平台在全社会推广并应用于网络谣言治理的各种客观环境,即政府及社会团体对区块链媒体平台的经费投入与政策、法律支持,运营商对区块链媒体平台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研判等。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的主导者与推动者,区块链作为一项重点前沿技术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区块链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企业及资本的加入。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由于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高自治性等特性在网络谣言治理以及自消解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区块链媒体平台在国内外成功上线,在抑制网络谣言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组织潜力;区块链技术得到政府以及企业的支持与推动,区块链媒体具有发展及壮大的环境优势。由此可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络谣言的自消解具有可行性。

3 基于区块链技術的网络谣言自消解路径探析

在后真相时代,信息夹杂着观点立场、情绪色彩通过媒介平台传播,资本、权威把持着话语权左右着人们的认知,大多数人只是“沉默的螺旋”。区块链媒体通过共识机制用“技术把关”代替“价值把关”实现用户自治。在网络谣言的治理方面,区块链媒体平台通过自身技术优势完整地记录信息的传播行为,用户充当谣言治理的主体拥有对谣言信息的审核与验证权,通过信用评分、智能排序、谣言标记等方式促使谣言信息的自消解,重构媒体公信力与网络信任系统。

3.1 基于加密算法的信息追踪机制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是网络谣言传播的土壤,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实名制的推行以及网络空间法制的健全,网络空间的泛自由化现象有所收敛,但由于技术删帖、IP更名、身份信息造假等漏洞以及网络空间的无标度传播模式,加大了对网络谣言发布者及传播者精准定位、引导规制的难度。区块链媒体平台通过加密算法以及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形成了信息发布及流转的真实记录为网络谣言的治理提供了有源可溯、有证可取的技术保障。用户经过身份认证拥有对区块链媒体平台的使用权,用户在平台上的所有行为都被记录在案,可以实现一键追踪,所以在区块链媒体中用户对自己的发帖、转发、点赞、评论等一系列行为高度负责,从而实现用户自觉,促使网络谣言的自消解。

3.2 基于智能合约的内容审核机制

区块链新闻平台Civil创建了基于智能合约的内容审核机制:一是创建和运行新闻室合约,主要功能为设置新闻生产主体进入的门槛,保障新闻平台畅通运行;二是制作和发布新闻合约,主要功能为审核新闻生产主体生产的内容,对其进行把关审核;三是代币CVL支持好新闻合约,对新闻生产主体撰写的新闻进行激励赞赏,提升新闻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四是事实核查合约,对违规新闻和非法新闻等进行核查,保护新闻的真实性和知识产权[4]。区块链媒体平台通过对新闻生产主体、新闻生产内容、违法违规新闻的审核以及对好新闻的激励,防止网络谣言的传播及蔓延,从而建立有序、健康的网络生态。

3.3 基于用户选择的内容浮现机制

互联网时代平台把控着信息的分发权,而平台往往以资本的需求、权威的指向、用户的喜好等为导向决定内容的浮现,如此信息分发方式使信息被特殊利益群体捆绑有损社会的公平正义。区块链媒体平台将内容的浮现权交给用户,以此打造出公开透明的算法排名,用户通过点赞、踩踏、评论、投票、标记等方式对内容进行打分,优质的内容分数高排名靠前,劣质的内容分数低排名靠后。例如,Steemit平台引入用户标记机制,用户甄别并标记谣言信息,因此获得代币奖励,通过用户标记的方式实现用户对谣言信息的自治。

3.4 基于经济引导的内容激励机制

区块链媒体平台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激励新闻的生产、传播及评价行为,以此来吸引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制造出高质高量的新闻内容。用户阅读、分享、评论、点赞等一系列行为会获得代币奖励,而内容的生产者通过智能合约对生产的内容进行定价,用户通过代币支付进行付费阅读。用户还可通过代币众筹的方式来确定新闻话题,以此来激励内容生产者产出符合用户兴趣爱好的新闻产品。如此的新闻生产方式有利于构建健康、透明的媒介生态,防止信息分发权被资本、权威、平台绑架后虚假信息横行的状况发生。

3.5 基于声望指数的信用评分机制

区块链媒体平台Steemit引入声望指数和代币处罚打击网络谣言。如果用户经常在平台上发布优质内容,经过投票他的声望指数会越高,如果用户经常发布网络谣言或劣质内容,经过投票他的声望指数就会越低,同时还会受到代币贬值的处罚。通过引入声望指数对区块链媒体平台用户进行信用评分,引导用户对自身行为高度负责,从而减少网络谣言传播行为发生。区块链媒体平台的声望指数是用户的信用折射,是用信用量化方式重构网络信任系统,从而促使网络谣言的自消解。

4 结语

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健康、透明的网络媒体平台是促使网络谣言自消解、重构网络信任系统的有力保障,区块链作为一门新兴技术被各行各界寄予厚望,其不可篡改、去中心化、高自治等特性必将改变真相镜像、平台垄断的网络社会形态。但区块链的发展还面临着市场落地困难、存储空间限制、资源技术垄断等一系列的问题,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政策的支持以及市场的推动区块链媒体平台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SWAN M.Block 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M].USA:OReilly Media Inc,2015.

[2]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EB/OL].(2016-10-18)[2020-07-24].http://www. cbdforum.cn/bcweb/index/dd/7.

[3]朱建明,付永贵.区块链应用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7,35(13):70-76.

[4]韦文杰,邱江华.区块链新闻平台Civil的运行机制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23-26.

猜你喜欢

网络谣言区块链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国际结算的探讨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前路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展望
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潜在问题文献综述
浅谈“一带一路”下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微信公众平台传谣的民事侵权责任探析
危机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理性追责问题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
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