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漫画的生产机制

2020-11-17施海泉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施海泉

摘 要 媒体融合的演进给了式微中的新闻漫画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四全媒体”趋势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新闻漫画必须审视自身优势与局限,全面创新生产机制。研究发现,新闻漫画的生产机制只有充分注重漫画创作者和新闻编辑的团队协作,在内容定位和功能属性上作更深入考量,保证受众在传播关系中的中心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在服务新闻可视化过程中实践独特价值。

关键词 媒体融合;四全媒体;新闻可视化;新闻漫画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图像传播视野下的政治漫画与舆论引导研究”(项目批准号为2018SJA207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07-02

近年来曾经热门的新闻漫画陷入了发展瓶颈。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新闻漫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取向与新的社会风尚之间有了距离,另一方面全新的媒体形态催生了更多吸引人的媒介产品类型。不过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并不是简单的迭代替换过程,新闻漫画如今有机会在保留传统媒体时代特性的同时,积极适应新媒体平台环境,再造符合现时条件的新闻漫画生产机制。在媒体融合特别是新闻可视化的潮流下,新闻漫画作为传统媒体时代最主要的可视化手段之一,在参与信息传播和评议时可以实现强有力的补充作用。

本研究即是在生产机制革新的前提之下,试图对新闻漫画为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四全媒体”趋势而确立的新的生产模式、新的内容定位和新的功能属性做出分析,以勾画其生产机制的创新之处。

1 新闻漫画生产机制革新的媒体融合背景

从整个新闻生产层面来说,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四全媒体”思维已经成为新闻生产机制创新的必然趋势,因此新闻漫画生产机制的革新也要建立在“四全媒体”的理论延伸和实践举措之上。所谓的四全媒体,指的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分别对应着新闻生产机制的时空进程、媒介形态、传受关系和传播效果维度。这四个维度指明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媒体要对所播报事实的全程进行跟进,传播形式要立体多元而不拘泥于图文,同时突破传统的受众观念,重视每个人对事件可拥有的传播力和话语权,最终要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分类传播效果[ 1 ]。就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漫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必须要重新审视媒体技术、媒介形态与新闻漫画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明确新闻漫画创作者关系所构成的新生产模式。

自现代报业诞生起,新闻漫画就是最重要的新闻版面内容之一。新闻漫画,是一种以漫画来传播信息和评议事实的图像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艺术性和交际性这三个维度的特征。但是在不断进展的社会文化和媒介技术环境之下,传统新闻漫画的三维特性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其生产模式面临革新局面。

新闻漫画的新闻性,表明了新闻漫画的表现对象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以及相关评议。从创作特性来看,在报刊主导的时代新闻漫画是以简笔画形式对人物形象和相關事物进行夸张呈现的绘画类型。这意味着其创作速度较之于其他更追求逼真的典型绘画艺术形态有较大优势,可以较好地适应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但是日报占主导时期的新闻时效性与广播电视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到了社交网络时代更是显出滞后性。新闻漫画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过程必须予以转变,即要进一步压缩从创意到出版的创作周期,在提升传播效率的同时实现可控可测的传播效果。在新的生产模式下,新闻漫画为适应媒体融合的环境,若求能在监督引导、社会教育和提供娱乐等层次修复影响力,必然要在具体内容定位上和功能诉求上作更深入考量,保证受众在传播关系中的中心位置。

2 媒介环境变化催生新的生产模式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之下,图像信息的价值得到了极大提升。从主流社交网络平台的图像运用状况看,新闻传播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依赖图像资源。这种图像依赖从最初的追求图文信息互补,到现在的涂鸦化和表情化趋势,在很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经发生了截然的转变。

厘清了新闻漫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时空位置,我们就能明确其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借由新的媒介技术展现合理的媒介形态,以及创作者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必须遵循的创作流程。也就是说,新闻漫画的创作者要从“立意-设计-绘制”集于一身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漫画应当是新闻流程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刻意追求一人独立完成和作品独立呈现。在现实技术条件的外部支持和新闻传播规律的内在制约下,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漫画必然地需要借助于H5、条漫乃至动漫形式予以呈现。

新闻漫画在新媒体平台上仍可独立打造视觉产品,尽力服务于新闻可视化的传播需要。考虑新媒体平台本身的融合特性,新闻漫画与其他表现手段进行混搭可能会更具效率。比如澎湃新闻就考虑并实践了多种可能路径,有在视频中插入新闻漫画,也有与H5、VR等进行融合[2]。若运用在视频中,新闻漫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而与H5、VR等结合,意味着新闻漫画需要和更多不同形态的图文内容资源进行互动。比如条漫,这是一种为手机移动端阅读而产生的漫画形式,由多格漫画衍生而来的,在手机中满屏并下拉完成阅读[3]。

对于传统的新闻漫画创作者来说,要克服日益加大的时效性压力,并把握住新媒体技术进步为新闻漫画的多样化表现所创造的条件。这就促使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得以成型:首先,新闻漫画创作者与文字作者、视频记者、图文编辑、新媒体平台页面设计人员共同商定产品内容与形式,其中新闻漫画作为流程环节主要或次要部分;其次,具体实施新闻漫画的图像创意、风格定位、素材搜集、绘画制作;最后,将新闻漫画部分与完整新闻产品的其他部分进行整合、修正和检验。

3 图像价值提升要求新的内容定位

4G和5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推广普及,使信息传输的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而单位移动数据量的资费则有了实质性降低,保证图像与短视频传播的流量问题得到了较完满的解决。由于移动端屏幕资源的客观限制,包括新闻在内的互联网内容生产都格外重视传播效率,试图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传播效益。对互联网新闻生产来说,必须在优化生产模式、提升产品传播力时,着力降低受众在移动端完成新闻消费的难度,优化其注意力分配策略,即花费最少的精力摄取足够的信息、观点或其他内容资源。适宜的图像信息由于其所见即所得的形象特质,可帮助受众便捷地知悉媒体传播的核心内容。而图像较之于文字能轻易占据屏幕面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图像在新媒体时代的价值。

对于一般新闻报道来说,一幅新闻事件的现场图片无法像文字一样对新闻事件的场景和意义进行全面概括和叙述,因而在移动端快速滑动的屏幕资源争夺过程中只能作为文字信息的衬托和辅助。但新闻漫画因其突出的图像元素整合能力和隐喻功能,足以克服图文信息互补过程中所遇到的信息传达不完全问题。此外,在社交网络图片特征的演变过程中,新闻漫画可以通过强化与简化等夸张手段适应当下情绪化新闻消费的需求,并在完成信息互补的同时实现互文作用。从新闻漫画角度说,在深度融入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也就有了可以服务于新闻可视化的定位空间。

具体来说,新闻漫画可以通过重构新闻要素的时空关系,在画面中搭建虚拟场景以服务于可视化新闻传播。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平台越发讲究服务性,那么就有必要明确将受众关心的问题作为信息传播、评议和解读的重要研究对象。在复杂的政策解读、科普及健康传播等创新扩散领域,新闻漫画可以利用图像对事实进行重组,从而可以较好地介入到舆论引导和知识扩散过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实践过程中,新闻漫画表现出更为有力的时空延展能力,让枯燥的数字和僵化的表格得以依托于叙事展开,从而彰显出数据新闻的真正魅力。

新闻漫画创作中的这种场景化的应用,并不追求图像作品的绝对完成度,更多时候只是相关数据的注脚。因此,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漫画所追求的不是图像信息传播的准确全面,而是可视化新闻产品整体的完成情况。这或许可以解释媒体融合环境下新闻漫画相对轻事件而重审美、重幽默而轻讽刺的内容取向和风格定位,因为新闻漫画的服务性已经占据了上风。

4 以受众为中心确立新的功能属性

如前所述,新闻漫画在新闻性之外,还有艺术性与交际性两个维度。所谓艺术性,是指新闻漫画作为一种关注新近发生事实并作出评议的漫画类型,往往在传递信息和观点之外,也蕴含着创作者的绘画艺术认知,体现出每位作者各不相同的创作风格。无论是丰子恺新闻漫画中以极简笔触流露出的风俗情调,还是抗战时期张乐平的奇思妙想背后的坚毅,抑或华君武充满巧思的社会讽刺,新闻漫画的艺术性是其在传统媒体时代独树一帜的基础。

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典的艺术追求,使得新聞漫画总是聚焦于有益于教化的“现代道德主题”,对普罗大众充满傲慢的偏见。而部分新闻漫画创作者则始终无法合理约束自身的艺术追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位置,在新闻漫画自作为新闻产品的快速消费过程中白白浪费了精力,还容易错失最佳的传播时机。新闻漫画创作者能具有风格化的艺术品质固然是好,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坚持一种受众中心的创作思维也是绝对必要的。对于新闻漫画的创作者来说,以传播效果为导向、以受众为中心、以部门协作为主要创作手段更新对新闻漫画艺术性的认识是必要的。在新闻漫画服务属性提升的大前提之下,创作者必须要在图像作品中压抑自身意见表达,重视贴近更趋日常的普通人及其情感价值观。

而新闻漫画的交际性正是在其艺术性的相对面发挥作用。新闻漫画自诞生起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大众文化产品,这种交际性在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方面表现活跃。在战争、冲突、征募、宣传等语境下,新闻漫画的交际性能是最强的。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漫画更为注重解释而非评议,更偏向于手段而非内容的情形下,必须要将以“教导”为取向的交际性转变为“审美”和“娱乐”取向。在新媒体社交网络平台上,新闻漫画所能激发和要应对的交互行为也更明确具体。

对于新闻漫画的生产机制创新来说,创作者要重视和利用网友评论资源,利用新闻漫画对网友意见作可视化的转化。与此同时,新闻内容的生产也要认识到媒体融合背景之下的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已经在全新的传播格局中蜕化为“用户”,并成为最主要的信息提供者之一。对受众提供的信息进行力所能及且恰如其分的可视化转化,也是新闻漫画服务于新闻可视化潮流的题中应有之义。

5 结语

在“四全媒体”的趋势下作为一种可视化资源,新闻漫画成为新闻内容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会随着新闻生产的整体变革而演变。可是曾经繁荣的新闻漫画因为自身和媒介环境的影响陷入到衰退的时间够久了,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平台所给予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没有太多犹豫和反思的余地。充分利用现有媒介技术条件,加速生产机制创新,将是新闻漫画求生求发展为数不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绍忠,谢文博.“四全”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N].吉林日报,2019-04-01.

[2]李媛.新闻可视化中插图漫画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9(3):94-97.

[3]刘晓亮.新闻漫画在新媒体中的传播[J].新媒体研究,2020(6):76-78.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