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四川省医院统计工作现状调查

2020-11-04蒋素玲孙渤星邓志宇

中国医院统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统计数据问卷

蒋素玲 孙渤星 邓志宇 李 丹

广元市中医医院病案统计科,628000 四川 广元

随着医院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医院统计体系不断成熟。近几年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受重视,大数据、“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以及“三医监管”、DRGs病种付费的开展,医院决策层日益认识到数据对医院决策与管理的支撑作用,逐渐把医院统计工作摆在了较高位置,医院统计工作模式正在发生演变[1]。然而较多的医院统计部门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与定位较模糊。对此本研究从本院实际出发,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初步了解省内医院统计工作现状,对照未来医院统计发展需求与方向,提出医院统计工作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和大数据背景要求的对策建议,为建立完善医院统计体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医院统计、医院综合评价体系等研究文献,梳理适应大数据时代医院统计科室职能要求,自制网络调查问卷。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于2019年7月发布,通过滚雪球式对四川省医疗机构和医院统计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历经1月时间,共回收140份应答问卷,其中统计人员应答102份,医疗机构应答38份。因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四川卫生统计相关联络群组发布调查问卷信息,回收问卷显示绝大部分来自四川医疗机构应答,调查结果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全省医院统计工作现状。

1.2 调查概况

本次网络调查回收机构调查问卷38份(有效37份,有效率97.37%),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四川省内机构(36家,占97.3%);综合医院14家,占37.84%;公有制医院33家,占89.19%;三甲医院8家。调查对象中大部分为市县级医院,其中市级医院9家,占24.32%;县级医院24家,占64.86%;部级医院1家,见表1。回收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应答的问卷共计102份(均为有效问卷),其中绝大部分问卷来自四川省内,各级各类医院均有应答,有36份来自三甲医院,7份来自无等级医院;部级医院应答3份,较多的是市县两级医院,占82.35%。102份问卷中,55.88%来自综合医院,其次来自中医医院(占17.67%)。调查对象对四川省医院统计工作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医疗机构调查基本情况

2 结果

2.1 医院统计部门设置与人力资源情况

回收的37家医院调查问卷中,30家医院设置了具有统计职能的部门(以下简称“统计部门”),其中14家该类部门主要职能为医院统计工作,16家该类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属一个部门,同时有7家医院(一级或无等级医院6家)未设置具有医院统计职能的部门。设置了统计部门的30家医院中,18家医院的统计部门为院领导分管下的一级科室,16家医院归业务副院长领导。30家医院中,23家是按照行政科室进行管理,其次有5家医院是按照医技科室管理。设置了统计部门的医院里仅有5家医院与信息中心、医务部、网络中心、运营发展部、病案管理等部门分属不同的同级科室,较多的医院将统计职能与病案管理部门合属于病案统计科,或是与网络中心合属统计信息科,见表2。

表2 医院统计部门设置情况

表2 (续)

从具有医院统计职能部门的人员构成来看,该部门平均配有职工5.05人(包括该部门内从事其他职能的人员),平均拥有专职统计人员1.73人。其中三甲医院配备人员相对较多,平均配有8.25人,专职统计人员5.5人。统计部门拥有高级职称平均不到1人,多为中级职称;大部分为统计专业或卫生管理专业毕业。其中三甲医院统计部门人力资源水平相对较高,研究生学历占到24.24%,统计、卫生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占比相对均衡。除三甲医院统计部门人力资源相对齐全外,其他各级医院统计人员相对不足,职称梯队未形成,专业单一,最高学历为大学本科,也仅占17%,学历层次明显偏低,见表3。

表3 不同等级医院具有医院统计职能部门的人力资源情况

2.2 医院统计部门职能履行情况

统计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统计监测,为医院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是医院统计工作的基础职责。此次调查显示,高达26.67%的医院统计部门未向医院决策者提供绩效考核数据;很少参与和从不参与医院重大决策的占到36.67%,经常参与重大决策的仅占到13.33%。37家医院中绝大部分(78.38%)医院统计部门未提供统计分析报表和医院统计年鉴;具有相对全面且符合自身医院管理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医院有9家,占24.32%;14家医院无统计指标体系,占比高达37.84%;还有14家医院有统计指标体系,但未进行长期监测分析,指标也相对陈旧,见表4。

由表4医院工作人员调查结果可见,102名医院统计人员中, 56.86%的人员认为自己医院的统计数据比较准确, 28.43%的人员认为统计数据准确度一般甚至不准确。63.73%的人认为医院统计数据利用度在一般、比较低或非常低程度,认为利用度非常高的仅占7.84%。102名医院统计人员中仅4人认为医院非常重视统计部门,41.18%的人认为医院不重视或完全不重视统计部门。有42.15%的人认为医院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医院统计数据。此外,51.97%的医院统计人员认为其工资水平低于或远低于医院同级职工水平。绝大部分人认识到其需要在统计分析思维能力、大数据分析软件应用能力等方面做出努力。

表4 医院统计部门能力建设情况

2.3 医院统计部门大数据与信息化应用程度

本次调查显示37家医院中只有6家医院(占16.22%)统计数据全部通过信息化实现,大部分医院是部分统计数据通过信息化实现。从对病案首页信息关联程度来看,该省医院首页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统计人员自我感知病历首页信息化程度平均分仅59.3分。其中三甲医院信息化程度最高,而一级或无等级医院次之,可能由于一级或无等级医院大部分使用的是全省统一的基层医疗系统,其业务范围较窄,涉及信息交互较少,导致其首页信息化程度较二级医院高。首页填写中有13家医院(占35.14%),不需要医生或护士填写,完全通过信息化实现,较多医院只能部分内容信息化实现。从医院统计人员对医院统计信息化程度感知来看,大部分人员认为医院统计比较方便或非常方便。另外,37家医院中,90%以上的医院对统计分析软件系统只停留在基础办公软件(例如Excel、Word)的掌握,极少数医院统计部门具有数据库、数据挖掘等软件应用能力,见表5。

表5 医院统计部门统计分析与大数据应用工具掌握情况

3 讨论

3.1 医院统计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1 )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统计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随着现代医院管理的提出和大数据、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医疗监管的不断强化,医院统计工作已经由原来的单纯性的统计上报向统计监测、咨询和预测方面转变。医院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也从原来单一的卫生行政部门向医院决策层、社会大众等多元化对象转变。统计数据的收集也从原来的手工汇总转向网络信息技术自动汇总,数据质量的审核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线下转向看不见摸不着的后台处理[2]。

2 )统计数据的多源性,统计工作难以统一规范

一方面,医院出现各种信息系统,因此统计数据源头更多,筛选汇总更难,数据量更是成倍的增长[3]。另一方面,医院统计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展,对统计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致使医院统计工作需要满足各方需求。此外,信息时代,数据是管理的基础,有效数据的掌握往往代表了一定的管理权力。然而由于统计数据分散在医院的各个部门,统一规范医院统计工作,就意味着对各方利益的厘清[4]。统计部门开展统计预测、咨询和监测的同时行使了医院其他部门的职能,因此医院统计部门规范医院统计工作需要更高管理层予以统一领导,各个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5]。

3)数据质量成为关键,统计水平引发多方质疑

网络信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医院统计工作,同时对医院统计数据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一是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数据收集过程转变成机器语言在后台处理,面对成千上万的数据源头和数据处理规则,网络信息工程师所写的机器语言是否完全表达管理人员的需要,以及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反应了各项工作实际常常被统计人员忽略。从上述调查得知37.84%的医院没有指标体系,较多医院未对统计数据进行梳理。二是统计数据的多源性和需求的多样化,使得对同一指标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统计结果难以得到认同,医院对统计水平引发质疑。

4)统计部门职能建设,难以适应大数据的要求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医院统计部门的职能设定尚停留在统计上报和简单的统计分析层级上。统计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几乎不具有大数据应用能力,对各类软件公司依赖程度较高。本文认为,统计部门的人力资源水平较低,尚不具有适应大数据要求的能力。一是医院统计部门的人员严重不足,每家医院平均配备有5名职工,但因统计部门多与其他部门合属一个科室,专职统计的人员极少。二是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多是从其他专业转岗而来,学历层次不高,管理、信息技术和统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3.2 医院统计工作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对策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统计职能定位

大数据背景下,医院统计工作发生重大转变,不仅需要会信息技术,懂统计的人才,更加需要懂管理、精统计,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6]。作为医院而言应尽快转变统计部门功能定位,提高对统计部门的重视程度,以适应现代化医院管理和医疗监管需求。作为医院统计部门而言,应加大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部门内信息、统计和管理三方人才的互教互学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管理、人和机器的完美契合。加快组织部门内学习数据挖掘、数据监测、数据分析预测、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应用技术[7],迎接大数据挑战。

2 )重视统计基础工作,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是一门精密学科,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灵魂,管理数据质量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方面需要统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针对每张报表、每项统计指标,就数据采集是否准确,汇总方法、获取权限是否正确等逐一沟通核实,保证统计数据在后台的处理过程准确。另一方面,需要限定各项统计字段的填写标准或选项,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统计指标的质量[8]。此外,医院统计部门应当制定医院自己的综合监测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规范统计需求和统计数据公布与分享,统一对各项指标的理解[9]。

3)借助网络信息手段,转变统计工作重心

统计工作服务对象和需求的不断拓宽,导致统计任务不断增加,日常性事务繁杂。医院统计部门应当借助统计信息系统,实现各方多源头,多需求数据统一规范汇总,并实现统计数据的动态适时有权级分享[10]。将统计部门从繁琐的数据收集、数据汇总和呈现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其提供更多的精力用于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挖掘,积极参与医院管理活动。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统计数据问卷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问卷网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问卷大调查
统计数据
问卷你做主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教育统计人员能力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