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0-11-02彭文生廖水香朱春英傅海燕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彭文生 廖水香 朱春英 傅海燕

(1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峡江331409;2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中心卫生院外科 峡江331409)

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疼痛、昏迷、躁动等,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对于中等量及大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3],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是最常见的两种术式。为选取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66 例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6 例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 组和B 组各33 例。A 组男20 例,女13 例;年龄35~69岁,平均(60.34±3.10)岁;平均出血量(53.20±10.87)ml。B 组男19 例,女14 例;年龄35~71 岁,平均(60.84±3.25)岁;平均出血量(53.84±10.35)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初次发病;脑出血未破入脑室。排除标准:伴有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患有脑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破裂的患者;出现脑疝的患者;有脑出血史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进行降颅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

1.3.1 A 组 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根据颅脑CT 扫描结果确定手术穿刺点(将最大血肿中心定位为穿刺点),局麻,作一长约3 cm 的切口,颅骨钻孔一枚,十字切开硬脑膜。使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向靶点方向穿刺,进入血肿部位后,将20 ml 无菌注射器连接引流管尾端,先抽出30%~50%的血肿液,感到抽吸困难时停止。术后常规进行CT 扫描,观察有无再出血,确认穿刺针的位置,将含有2 万U尿激酶(国药准字H44020647)的5 ml 生理盐水注入患者残余血肿内,每天2 次,灌注尿激酶后夹闭引流管2 h。拔管标准:(1)血肿腔引流管,血肿清除>80%以上,中线位移<5 cm,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拔管;(2)脑室引流管,血肿基本清除,第三、四脑室通畅,即可拔管。拔管前后必要时行腰穿术,以促进脑脊液循环通路恢复。

1.3.2 B 组 采取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根据患者CT影像,用记号笔在头皮上标记出手术区域,避开脑重要功能区、重要血管区,作一长约4 cm 的头皮切口,十字剪开硬脑膜,将骨窗直径扩大至3 cm 左右。在血肿距离头皮处最浅的部位穿刺进入血肿腔,于直视下抽吸出血肿。清除过程中尽量避免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到损伤,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使用双极电凝处理彻底止血后常规放置引流管。缝合硬脑膜及头皮切口。术后定期复查颅脑CT,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拔除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及后遗症(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基本治愈,意识清醒,肢体肌力测评3 级及以上,日常生活工作能力恢复正常;明显好转,意识清醒,或存在轻微的意识不清,肢体肌力测评在3 级以下,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无效,意识模糊,日常生活工作不能自理。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A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A 组B 组33 33 tP 31.56±6.25 85.18±12.34 22.268 0.001 35.61±21.38 87.08±42.07 6.265 0.001 16.34±3.08 21.35±4.17 5.552images/BZ_119_1613_1102_1615_1104.png0.00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A 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及时清除患者脑部血肿,可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及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阻止血肿内神经毒素物质的释放,缓解继发性脑损伤[4~6]。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最小、见效最快的外科手术方法。微创钻孔引流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创伤清除大部分血肿,患者耐受性好,能够快速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及神经系统损伤,并通过尿激酶冲洗液溶解血肿,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7~8]。小骨窗开颅术也能够快速解除血肿对患者脑组织周围的压迫,且骨窗小,术后无需对颅骨进行修补,术后恢复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B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快,且后遗症少,优势更加明显。综上所述,对比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微创钻孔引流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后遗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