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痰祛瘀通脉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0-11-02牛莺歌牛广团尚知昊魏更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13期
关键词:通脉全血稳定型

牛莺歌 牛广团 尚知昊 魏更有

(河南省栾川县中医院 栾川4715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疾病,致病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供血不足,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硝酸甘油为改善心绞痛症状的首选药物,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中医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归于“心痛、胸痹”等范畴,心阳气虚、痰瘀内阻为其病机,多见痰瘀互结证,故治疗以化痰祛瘀通脉为主[2]。本研究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化痰祛瘀通脉汤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6 例。参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44~71 岁,平均年龄(57.46±6.61)岁。研究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45~71 岁,平均年龄(57.98±6.1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有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过敏体质。

1.3 治疗方法

1.3.1 参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765)、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国药准字H10940255)、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H20057289)等,若心绞痛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国药准字H31021149)。连续治疗28 d。

1.3.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通脉汤。组方:瓜蒌15 g,薤白9 g,半夏12 g,枳实9 g,丹参9 g,桃仁9 g,赤芍9 g,陈皮15 g,桂枝9 g。水煎取汁200 ml,分2 次服用,1 剂/d。连续治疗28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5%~80%,心电图ST 下移回升>0.15 mV,T 波由平坦转直立或导联倒置T 波变浅>50%;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著改善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取两组静脉血3 ml,采用LBY-N6 Compact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疗效)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显著改善18 例,有效1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1.67%(33/36);参照组显著改善10 例,有效16 例,无效10 例,总有效率为72.22%(26/3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短,发作次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d)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参照组组别 n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36 36 tP 12.31±3.32 12.46±3.47 0.187 0.852 3.15±1.87 5.96±1.84 6.427<0.001 2.45±0.84 2.49±0.78 0.209 0.835 0.91±0.51 1.52±0.68 4.306<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s)

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时间 组别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血浆黏度(mPa·s)研究组参照组36 36 tP治疗后 研究组参照组36 36 tP 7.56±0.45 7.62±0.51 0.529 0.598 5.24±0.47 6.05±0.49 7.158<0.001 4.01±0.57 4.03±0.52 0.156 0.877 3.31±0.46 3.78±0.49 4.196<0.001 1.91±0.12 1.89±0.14 0.651 0.517 1.53±0.15 1.78±0.16 6.839<0.001 12.14±2.14 12.37±2.27 0.442 0.660 9.14±2.17 10.64±2.29 2.853 0.006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引发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中医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归于“心痛、胸痹”等范畴,心为病位,为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痰浊内阻、寒凝瘀阻、血瘀气滞;本虚为阳气虚,即心气不足、胸阳不振,阳气不能通畅;可相兼为病,多见痰瘀互结证,故治疗以祛瘀通脉、化痰通阳为主[4~5]。化痰祛瘀通脉汤中薤白化痰散结、散寒通阳,瓜蒌散结涤痰、开胸通痹,为君药;半夏散结消痞、燥湿化痰,枳实下气除满、散结消痞,二者可加强君药化痰通阳、下气除满、宽胸散结之功;丹参善通行血脉,桃仁善行血滞,二者相伍,通脉止痛、祛瘀活血,四者共为臣药;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可加强丹参、桃仁祛瘀活血、通脉止痛之力;陈皮健脾理气、化痰燥湿,以杜生痰之源;桂枝平降冲逆、散寒通阳,以镇上逆痰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通阳散结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参照组短,发作次数较参照组少(P<0.05),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有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异常,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本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较参照组低(P<0.05),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化痰祛瘀通脉汤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猜你喜欢

通脉全血稳定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分析清肝降火,通脉活络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立普妥联合降脂通脉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
十未通脉汤的应用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