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整本书阅读的范式构建与应用

2020-10-26◎高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范式整本书成果

◎高 红

2017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要求,如何让课标规定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范式的框架及意涵

2016年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至九年级六册书共推荐了12+N 部名著,主要指导学生如何读好一本书,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类型的书。在实践中,笔者尝试构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阅读教学范式框架,学生的阅读实现了文本感知的自主化、阅读过程的可视化、言语交互的智能化和思维发展的品质化。范式的框架图(图一)如下图所示:

图一 整本书阅读教学范式框架图

环节一:自主阅读,能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引导学生浏览教材,了解整本书阅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明晰整本书阅读、探究的方向和路径,这样的导读让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更具针对性、趣味性、思辨性。二是帮助学生制定阅读任务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有问题、专题、项目、方法、情境等,由学生根据需要、兴趣自主选择,也让整本书阅读更具挑战性、吸引力。三是规划成果展示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能力以及整本书的内容风格、与前后单元的勾连关系等因素,预设安排学生阅读成果分享的形式、主题、内容等,让学生真正成为成果分享的主角,从而真心进入阅读。

环节二:聚话题圈,促思维碰撞

首先,教师须搭建学习支架。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话题,话题也可以是来自于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中生发的疑问、见解,师生一起梳理话题的内在逻辑关系,删减、聚合形成话题群,通过微信、QQ 等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组成共同的话题圈,围绕具体问题阐述不同的阅读体验,激发思维碰撞,一步步推进深度阅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系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信心。

其次,教师须积极评价激励。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好胜心比较强,渴望与其他学生对话、争锋,希望获得认同、共鸣和欣赏,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激励,有助于学生研讨的话题走向深入,获得延伸、拓展,学生在这个阅读共同体中体验到知识内化为能力、合作探究、思维发展的无限乐趣,从而能主动阅读、探究。

环节三:成果发布,展个性风采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平台记录的详尽的阅读过程、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小组合作的学习成果等,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向大家发布、展示,但需要解决好展和评两个层面的问题。

展。展示前,学生可以自主、合作地选择成果展示的形式和内容,但是教师要在阅读活动开启之时引导学生预先设计展什么、怎么展,并根据阅读情况及时调整;教师在学生成果的创建和积累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与倾听,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展示,让展示丰富而有深度,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和提升;展示后,及时、恰当的评价、总结能够推动学生进行二次阅读、思考,让经典绕梁三日不绝于心。

评。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评价,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发布成果的过程中相互评点、补充、质疑、应答,使成果的内涵更准确、丰富;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发布做出恰当的评价、引导,需要教师做到个性化阅读,有良好的思维结构,能够准确估计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不断被激发,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二、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范式的应用案例

(一)层级目标导向下的问题设计

将整本书阅读设计为一个教学单元,其目标的设定不是一个孤立的偶发行为,而应以更上位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下达学情,可从三个层级进行思考。第一层级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它们是整本书单元教学的灵魂,是指导性和统领性的目标。第二层级是单元目标,作为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目标,结合《西游记》教学,可以确定为:通过圈点勾画记住精彩的人物和情节,分析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形象意义,将原著与影视作品进行比较,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个层级是单元问题,为了方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把这些目标转化为学习行为,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并把目标转化为问题,比如将原著与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围绕找一找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异同之处、评价影视作品的改编优劣、思考如果你是导演想要重新拍摄哪个情节等角度进行研讨,激发学生深度思维。

(二)任务模块整合中的活动设计

围绕单元目标,将单元问题整合到范式的三个任务模块中,通过不同能力层级、不同表现形式的活动,以及智能互联技术便捷的分享、交流、发布、反馈、对话、评价功能,为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提供全流程的学习支持,使阅读过程趣味横生,历久弥香。比如,《西游记》的阅读打卡系列活动:每天阅读,看完3 回完成5 个闯关题;每周撰写,将心得上传平台,互相点赞或评价;半部回望,根据平台数据生成的曲线图撰写反思;专题探究,如取经故事大王比赛、“我最喜欢的西游人物”人气王评比、原著pk 影视剧、创编八十二难等;网络投票,评选“阅读人气王”;成果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核心素养体系里的评价设计

信息技术为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生的点赞与评价、讨论与交锋可以随时发生,思维互动更直观,体验更真实。教师设计多维度的评价量规也能促进学生认真倾听、主动参与、清楚表达、客观评价等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我最喜欢的西游人物”人气王评比活动中,芮同学留言说:“同学们的文章、留言让我学会了评价人物要全面、严谨、公正。我现在看到的唐僧,是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人物:为了普度众生,他历经艰难险阻;人妖不分,只是因他本性善良;多次磨合之后师徒终于心意相通,让取经之路充满温情。”学生自己、其他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四位一体,让整本书阅读评价更聚焦,分享更有深度。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本书阅读更具自主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更适应现代学生的阅读习惯、心理特点和能力要求;通过范式的应用,整本书阅读焕发了生命活力,三个模块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促进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研究,提升了思维品质和阅读质量。比如《西游记》阅读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能力自主选择纸质书、电子书,也可以和绘本书、影视剧相结合;平台上的闯关检测不设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进度自主选择体验时机;师生可以共建学习资源包,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平台上的话题圈和展示台,让学生与经典更好地融合,扩展经典的内涵,丰富人生的体验,让经典更具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支持单元整体教学的整本书阅读,三个任务模块在实践中的结构、解构和重构,整本书阅读的目标、环境、活动和经历更趋一致,项目化、问题化学习设计的能力提升,这些都需要广大实践者共同探索。

注释: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王天蓉,等.问题化学习——教师学习手册(第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孙国平.“展评学习法”:激发课堂生命活力.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

猜你喜欢

范式整本书成果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验收成果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工大成果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