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戏剧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0-10-26◎肖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言文戏剧文本

◎肖 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初中学生应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及理解其基本内容。而统编版语文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变化之一是增加了古诗文的阅读数量。“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全套课本一共选编古代诗文130 篇(首),占教材总数的51.1%。”可见,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位置。文言文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故文言文教学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与问题日益显露。其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缺少互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过于看重文言文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使学习内容单一乏味。这也导致了上课方式单一,多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输入为主。这样的课堂缺少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二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索然,课堂上意兴阑珊。因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差异较大,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减少。授课教师过度强调字词的解释和翻译、课堂形式呆板,同样不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师课堂授课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烦闷、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均让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陷于困境,难以走出。

一、什么是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也译为戏剧教学法,是一种由授课教师在课堂内灵活运用的、用于强化教学效果的、以戏剧为媒介和认知手段以让学生在戏剧实践中达到教学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形式多样。香港大学何洵怡教授的《课室的人生舞台——以戏剧教文学》一书就详细介绍了独白剧、提问角色、朗读剧场、作者多重声音、座谈会等五种形式。此外还有角色扮演、良心小巷、定格、教师入戏等形式。

研读文献后发现,我国对教育戏剧的实践和研究视角分布小、初、高的语文教学,但也集中于现代文教学方面,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比较少。因此,文章以初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作为对教育戏剧探索和实践的切入点,并就其探索和实践结果提出思考。

二、教育戏剧在文言文课堂的教学实践

下文将以两个运用了教育戏剧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片段设计,展示以“读者剧场”“提问角色”“定格”“思路追踪”等作为教学方法的课堂教学实践。

文章实践探索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戏剧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完成对文言文课文理解和深层阅读的学习任务,并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重诵读、重人物形象等建议,选用了“读者剧场”“提问角色”“定格”“思路追踪”等教育戏剧形式。

课前,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课下注释,预习课文,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教师则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便于学生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一)朗读剧场、提问角色——《愚公移山》的文意感知和文本探析

《愚公移山》的教学除疏通文意外,还需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理解课文寓意。其中,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的赏析,愚公移山的原因及其他人物的态度等,也是学生的探究内容。本课选用“朗读剧场”和“提问角色”来处理上述内容。

朗读剧场,顾名思义是将朗读的元素和剧场元素结合在一起,将作品文本改编成剧本,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以声音的抑扬顿挫等变化,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演绎出来,进而感知文本。这一形式强化朗读的元素,弱化剧场元素,学生主要用眼神、声音、表情与观众交流,无需顾及服装、舞台布置、动作走位、台词背诵等事项。

提问角色,又叫“坐针毡”,即学生扮演作品中一角色或者作者,接受观众如教师、其他同学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提问,让课堂、让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中深入角色、深入文本。

《愚公移山》主要教学环节简介表:

主要教学环节教育戏剧方法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目标文意感知朗读剧场文本探析提问角色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将课文《愚公移山》全文改写成现代文剧本,并分配角色,排练,最后成果展演。教师让其中一组的全部角色或某角色成为焦点,教师和其他学生向其提问,全班对话。1 解释和翻译文本,巩固文言字词的学习成果。2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掌握人物关系、事件。3 赏析人物形象。1 深化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2 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文本,理解深层文意,理解课文寓意。

课后点评:

(1)词句解释和翻译是初中文言文教学重点之一。所以,与现代文教学不同,文言文运行朗读剧场时,教师先让学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并在学生用现代文朗读演绎到位之后,再进行文言文的朗读演绎。但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是否到位。

(2)将诵读的教学重点融于朗读剧场之中,可以为课堂气氛增添活力。

(3)在提问角色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有亮点的,可体现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亦是深刻。

(二)定格、思路追踪——《周亚夫军细柳》的人物形象赏析

《周亚夫军细柳》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可以自主疏通文意,而教学重点之一落在理解和赏析周亚夫、汉文帝等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上。本课这一教学重点以“定格”和“思路追踪”落实。

定格,就像是电影停止的一帧画面,是帮助学生建立情境的方法。“演员运用肢体将特定的时刻以凝固的动作表现出来3”,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分析和理解文本人物形、关系、经验和情节。

思路追踪,是“教师与角色对话及向对方发问问题,而答案可以由角色或旁观的同学作答,从中探索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态度4”的一项反思性活动,让学生投入角色中进行分析,深入文本。常配合“定格”使用。

《周亚夫军细柳》主要教学环节简介表:

主要教学环节教育戏剧方法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目标感知人物形象和思想定格1 巩固文言字词学习成果。2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人物关系、事件。3 赏析人物形象。思路追踪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在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选取一个时刻/一幕,合理设计人物动作、对白、神情等以展示文中人物个性、形象和思想。教师与其中角色对话、问答,而该学生"角色代入"反思情境中发生的事情,注意:学生可带入个人想象和对该角色的理解。深化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感受人物精神。

课后点评: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将课文定格在哪,但最终决定定格在哪其实就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以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度。

(2)学生需对文本、角色十分了解才能在思路追踪时更好地深入文本。

(3)学生在思路追踪时,如果难以回答问题,可向他人“求救”,教师也可及时点拨。

三、实践探索的思考

(一)教育戏剧在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的教学意义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戏剧在初中文言文的课堂中的运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如“提问角色”时角色之间的互动、问题之间的刺激可以激发全班思维的迸发和碰撞,增强课堂气氛;还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从课前到课上再到课后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如朗读剧场的剧本创作和课本剧的角色扮演,学生们的讨论热火朝天,排练和演出均乐于投入。

2.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舞台真正还给学生

教育戏剧的出现改善了初中文言文课堂的原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再单一化、流程化、模式化。例如,文言文词句解释和翻译不再是老师一字一句“单口相声”般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剧本创作将课文翻译进而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剧本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如提问角色、座谈会等,课堂通过多方对话、问答,让学生对文本的重要问题生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教育戏剧也将课堂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并产生有效互动、多方互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向输入”学生被迫接收信息,而是学生能够有自我课堂生成。如读者剧场的运用,由改写剧本到选角再到成果展示时的演出都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是学生自己主导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而老师只是辅助者。

3.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多项能力共同发展

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四项重要能力。而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四项能力全面发展。运用了教育戏剧的文言文课堂却可以兼顾。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的讨论、改编、演绎,全班的问答等,把听说读写和文言文学习、文学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教育戏剧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教育戏剧常需要学生小组合作,例如合作讨论、改编剧本和表演展示等。在这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不少问题,成员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学会合作学习,也是“课标”所提倡的。

(二)教育戏剧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后的建议

1.注意区分“教育戏剧”和“戏剧教育”,不能本末倒置

教育戏剧的兴起让不少课堂热闹起来。表演走进课堂,课本剧更是在校园里“风生水起”。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排练、汇报演出,最后在文学学习上的收获却“不成正比”。戏剧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我们的课堂借助戏剧的手段是为了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戏剧表演或展示并非课堂的重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戏剧排练过程中的生成。如果教师看重学生的演出是否完美,这就本末倒置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关注点应在文学文本、文言文的教学上,而不是具体的戏剧表演技巧。所以,教师切记不要让戏剧“喧宾夺主”,注意区分“教育戏剧”和“戏剧教育”。

2.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课前需做大量准备

戏剧的手段,让课堂还给学生,但绝不是让教师做“撒手掌柜”,什么都不管。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要准确:主角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辅助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冷场、怯场时,老师需为学生做示范,帮助学生克服障碍;但不可自己代替学生去思考和回答。

教育戏剧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既需要“吃透文本”,对课文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和分析,同时也要掌握戏剧的相关知识以便恰当将之运用课堂教学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教师在学生成果展示时所看的并非单一是热不热闹或好不好看,而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到位。

同时,在运用了教育戏剧的课堂里,教师需要及时总结。活动的意义在于体验、在于过程中的生成,但学生未必能较好地将自己的体验、生成进行总结、内化,这时教师的引导者身份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方法灵活运用,不可单一化、形式化

教育戏剧的具体形式有许多,教师在实践运用时应做到灵活运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将教育戏剧的方法在课堂里单一化、形式化,则失去了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和意义。

四、结语

教育戏剧作为“新兴事物”,近年逐渐受到初中语文教师及研究者的关注。但其尚存在普及度不高、教师和学生对其不了解、应用拘于形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还需不断探索。

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教育戏剧的出现和应用或是能使初中文言文教学“旧貌换新颜”、改善教学困境的良策。

猜你喜欢

文言文戏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有趣的戏剧课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