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影》教学设计

2020-10-26黄鑫艺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父子朱自清背影

◎黄鑫艺

【设计理念】

《背影》是散文中的经典名篇,被选录初中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全文以“背影”为载体真实展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教学时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应以“大语文”文化阅读理念为基准,打破文字知识的局限,将教材和生活相联系把学生逐步引向自然、社会和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展开学习。

2.结合背景从父子关系角度切入,探究父子从相见、分别以及收信时各自内心情感变化。

3.在情感分析中让学生感受父爱虽沉默寡言但却从未缺席,从而领悟爱就要勇敢表达的观念并运用实践。

【教学时长】1 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点拨式讲授、师生互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氛围

假如现在让大家写一篇题目为“我爱你,XX”的小作文,大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谁?

明确:以真实问题引导,一方面活跃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文本。预设学生回答以“妈妈”居多,“爸爸”占据少数。引导学生反思父子关系,从而引出因多数父亲对子女较为严格,并且不擅表达对子女的爱,从而导致父子之间易产生距离感。

二、穿针引线把握情感变化

朱自清和父亲不仅是有距离感的关系,而且两人还两年未曾相见。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两人两年不曾相见?我想同学们一定非常好奇,接下来通读全文,从文中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首先开篇点题以回忆的形式点出作者和父亲上次见面的时间。又以一个“不”字增添出作者的个人主观感受,表明是作者自己不愿和父亲相见。

作者为什么不愿和父亲相见?既然不想相见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人再次相见?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资料查阅这其中的缘由并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推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明确:文中第一段就是作者回家的原因。此处可引入朱自清与父亲的矛盾背景来为学生提供参考。

我们现在共同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和同桌互成一组,两人分别扮演现实中两年未曾相见的“父亲”和“儿子”。今天是你们见面的日子,大家展开想象把你们认为的父子相见场景为大家展示出来。

明确:该环节首先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体更加体会文中的父子情感变化。

同学们都知道见面应该说句“这么久不见,我好想你”或是直接用拥抱来表达思念。我们再看课文,作者和他的父亲两年后的相见是一个怎样的场景?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文中父子相见的段落,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文中1-2 段是父子相见的情景。本应开心或温暖的场景在文中却稍显冷淡和陌生。

在父子相见时的场景中,儿子见到父亲并不像我们刚才想象的那样,给父亲一个拥抱或是一句想念的话语,仅用寥寥几句一笔带过。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联系所讲背景,我们不难发现朱自清和父亲一直就有矛盾存在后因祖母的去世更加激化了矛盾。两人相见作者的表现也体现出对父亲的埋怨;另一边母亲去世,本应受安慰的父亲却安慰起自己的儿子,从侧面也能够体现出父亲的愧疚之情。所以才导致父子两人相见并无任何的热络,而是稍有些疏离。

文中接下来朱自清和父亲又是如何相处的?请和同桌合朗读文中的3-5 段,读完之后认真思考并举手回答。

明确:3-5 段主要刻画的是父子分别的大场景。在大场景中包含两个小场景分别是第3段描写即将分别前关于“送不送”的问题,4-5段则是在车站分别时的事情。第3 段的争执在于父亲因不放心坚持要送儿子,但儿子却觉得不需要执意相送。

第4-5 段是运用白描手法刻画父亲两件事。分别是父亲买票讲价托人照顾和父亲翻越站台为我买橘。从买票讲价时我们不难发现,父亲目的是想为儿子省钱,但儿子却觉得父亲说话不够漂亮。父亲又因不放心反复嘱茶房好好照应,而儿子却觉得父亲多此一举,大可不必。

从分别前到现在,这个期间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有没有变化?

明确:父子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但依旧僵硬。父亲对儿子表现出来的“不放心”在儿子的眼中却被认为是“没必要”。

接下来是父亲翻越站台为我买橘的事件。这个时候儿子和父亲又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从“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儿子看到父亲步履艰难的背影后深受感动;而父亲不顾艰难翻越站台也要为儿买橘的心意更是溢于言表。

我们接着刚才角色扮演的游戏。现实中你们父子两人相见没多久就要再次分开。那大家在分别时又会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请为大家展示出来。

明确:好不容易团聚的父子急匆匆地就要分开,在离别时一定是说也说不完的话或父亲的各种嘱托。可再看文中,朱自清的父亲嘱托的话却只有一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句万言,尽管父子之间有再多的隔阂,终到离别时父亲的内心还是惦念着儿子,渴望收到儿子的来信。而此时作者却没有过多的话语和动作只是“望着他”这个望字让他心中的疏离、隔阂全部烟消云散剩下的仅有不舍。此时此刻父子的关系已经从僵硬变成有所缓和。

我们共同齐读文中的最后一段。看看这一段中的父子关系又有什么进展?

明确:最后一段描写了朱自清和父亲分别几年后,收到父亲的来信。从信中“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不难看出父亲暗含之意是渴望与儿子能够再次相见,读完信后的儿子也是激起对父亲的想念。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父子之间不再有所隔阂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想念。本段既是结尾也呼应了开头,也凸显出“父子情深”的主题。

三、总结全文勇敢说爱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父子相见后能够放下隔阂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或是彼此互道一句想念,那分别的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黄庭坚的这首《忆邢惇夫》也正是我想和大家说的,不要到了年老时才回想父子之情让自己懊悔。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大多数的父亲都是沉默寡言,不擅表达。他们不擅长但我们可以,永远不要等以后,“爱就要勇敢说出来”。

那假如现在再让大家写题目为“我爱你,XX”的作文,你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人会是父亲吗?我想大家心里都已有答案。这个就留作我们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大家以此为题,描写一段你和你爱的人之间相处时场景。字数不限,下节课我们一起评比看谁写的最好。

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父子朱自清背影
清芬正气朱自清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