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与价值研究

2020-10-20孔群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基本特征民间美术

孔群

摘 要: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冀,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间美术基本特征明显,具有特有的文化地域特征、朴素纯真的原发性特征以及至真至善至美的审美性特征。实用价值、道德指引价值以及教育教学价值成为民间美术价值研究最基本的要素,文章对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价值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间美术;基本特征;价值研究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其特有的文化内涵让研究学者高度重视。民间美术拥有的实用价值、道德指引价值和教育教学价值至关重要,唯有认真深入研究,才能使民间美术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和发展。

一、民间美术概述

首先,民间美术属于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富的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之瑰宝。不同的民间美术作品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特点,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其次,民间美术与宫廷、文人美术是相对的,因为民间美术主要产生于民间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反映的是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风土人情,而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主要是产生并流行于上层社会,比如宫廷贵族以及一些文人士大夫等。民间美术大多是反映民间活动的艺术形式,比如节日庆典、花灯、剪纸、年画等,当然不同区域其形式自然有差异,但美学观赏价值和历史传承价值是统一的。此外,民间美术按类别一般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日常生活的服装饰品、家居用品、装饰配件等,二是节日活动类的年画、剪纸等,三是祭祀活动中的用具等,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会根据不同场合性质和作用进行创作。总而言之,民间美术都是民间劳动人民在实践生活中创作出来的,既淳朴又新颖,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和推崇[1]。

二、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一是明显独特的文化地域性特征。众所周知,中国民间美术产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这种根植于民间的艺术表现形式便奠定了其明显独特的文化地域性特征。民间美术凭借自身独具特色的语言造型和文化形式折射出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向往,饱含着各个民族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及风土人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又有着别样的风情特色。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分别用各自的民族风情展现着自身的宗教文化、民俗习惯、日常生活和地域特征等。民间美术形式在世世代代的人民大众传承发展下,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美术作品。内容上更加貼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利用自身语言特点和地域文化抒发真实情感;形式上不拘泥于固定要求,随意发挥,质朴无华,给人们一种清新且极具特色的美学感受。比如,云南剪纸艺术因当地佛教信徒较多,人们常用剪纸作品供奉神佛,宗教色彩体现明显;而对于陕北地区来说,剪纸主要用来装饰环境,生动形象,朴实归真,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民间美术必须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地域特色,唯有这样才能展示一个地区的文化地域特征。

二是朴素纯真的原发性特征。民间美术来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自然流露出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因为民间美术的大部分创作者都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深刻将淳朴、善良、坚强的性格烙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这种使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或者重合的性质,被学者张道一称为“原发性”。这种原发性一方面体现了民间美术作品是在人民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广大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内在需求,而不是那种纯粹的艺术审美创作性质。人民群众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首先不会想着如何让人去欣赏美学价值,而是通过作品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特点或者生活上的日常情态,既不凭空捏造又不矫揉造作,而仅仅是靠自身智慧和技能进行日常生活情景再现,真正诠释出一种祥和、朴素、纯真、清新的原发性特征[2]。

三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审美特征。真善美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生活状态,民间美术亦是如此。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民间美术,被广大民众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世间万物展现其特有的真善美,比如“连(莲)年有余(鱼)”,这样的民间艺术作品反映的就是民众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期盼。因此,民间美术有着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可以由创作者自由发挥,灵活选择自身喜欢的风格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间美术作品的多样化和新颖化。很多民间美术作品都蕴含着民间艺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涵盖他们内心至真至善至美的美好追求,这种审美特征真实、可贵。因为真善美所代表的是世间最美好、最真诚的愿景,这种情态反映出广大劳苦大众对邪恶、不公等假丑恶现象的憎恶,对真善美生活的无限追求。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和审美方式的积累,真善美已经很好地融入到民间美术作品中,这种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行为让很多美术作品具有更自然、更清秀的“灵魂”,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源泉。回归本真、心存至善、幸福美满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种至善至美至真的审美特征将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诠释得精准到位。

三、民间美术的价值研究

一是实用价值。对于民间美术而言,人民群众追求至善至美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真正的审美价值,重要的是追求符合自身生活状态的实用价值,因为这种民间美术是民间风俗构成的重要艺术价值点。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原则是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实用价值是根本,美学价值是附属。尽管美术作品魅力无限,但是实用价值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是人民群众,反映的是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辛勤劳动、美好生活是他们最真诚、最实用的价值追求。与此同时,这些民间美术作品反映的一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然亦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民间美术既是物质和精神的相对统一,又是实用与审美的辩证统一,这些民间美术作品被广大民众创作时,首先被赋予物质实用性特点,即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体现实用价值,其次才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观赏价值,即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生活需要。因此,民间美术作品首先具有的是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用价值,真正与其日常生活的点滴紧密相连,后续为人类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美学价值和其他价值[3]。

二是道德指引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道德素养作为中华儿女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民间美术作品至善至美至真的创作理念赋予其独特的道德指引价值。因为民间美术作品主要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些作品反映的是民间真挚、诚恳的道德行为,融入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对人们的道德引导、意识形态规范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民间很多美术作品体现出了道德指引价值,旨在弘扬正义、惩恶扬善,比如一些民间小说、民间人物、民间故事等对社会道德具有指引教化作用,这些作品比比皆是,如皖南徽派建筑中很多木雕、砖雕及石雕中刻有“水泊梁山”“岳母刺字”等,所反映的就是借助外来力量来实现道德指引价值,为思想宣传和统一奠定基础。

三是教育教学价值。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教育价值。目前,很多高校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開设民间美术课程,我们要正确认识民间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真正将民间美术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与此同时,更要潜心研究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将民间美术的精神价值充分根植于日常的教学当中,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如课堂中可以融入剪纸、皮影戏、雕刻和刺绣等民间艺术形式,为课堂活动提供真正的教学指引价值。再如,高校美术老师可以在一些少数民族特殊的节日里展开别样的教学,将传统的民族风情融入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中,真正将民间美术文化内涵融合到教学活动中,高效践行民间美术的教育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之一,其基本特征包含地域性特征、原发性特征和审美特征,充分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至善至美生活的向往,不断深入研究其实用价值、道德引导价值和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进而助推传统文化向更加多元化的道路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文静.对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思考[J].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2008(1):41-47.

[2]张海林.试论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J].艺术评论,2014(6):62.

[3]李鑫.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J].艺术百家,2007(3):189-191.

作者单位:

聊城市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会事务科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基本特征民间美术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浅析“柔、屈、颤”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百年中国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