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教学及创作中如何融入古代雕塑语言

2020-10-20黄善武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4期

黄善武

摘 要:任何艺术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传承与更新,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不例外。近代以来,我国广泛学习西方思想与理念,西方雕塑的传入给我国的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我国雕塑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西方雕塑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古代传统雕塑语言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典型特征,然后说明了目前我国雕塑教学和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古代雕塑语言对雕塑教学及创作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雕塑教学及创作中融入古代雕塑语言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雕塑教学;中国古代雕塑;雕塑语言;雕塑创作

我国的雕塑教学长期以来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参照西方教学模式开展,我国本土的传统雕塑语言反而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资料,在雕塑教学中被淡化。我国雕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近代以来受到西方雕塑介入的影响,我们本土优秀的雕塑艺术被排斥在主流之外。实际上我国古代雕塑语言的精华部分还有很多并没有被充分发掘,我国雕塑教学对我国古代雕塑语言的借鉴还远远不够。

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型特征

(一)装饰性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型特征之一,在各个时期以及各种用途的雕塑中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特征,例如宫殿石柱上的雕刻、宗教寺庙中的造像等。虽然西方雕塑艺术也具有明显的装饰作用,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其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具有鲜明的形体感,其雕塑作品经常形成闭合的空间,采用几何化的概括手法,从而使得中国古代雕塑的形体感得以突出。而虚化作为西方雕塑广泛应用的手段之一,在中国只是作为将作品对象表现得更加活灵活现,也就是做“活”的一种手段。

(二)意象性

意象性是中国古代艺术传达的重要理念之一,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也不例外。雕塑作品的意象性一般是通过艺术创作者观察实际中具体事物得到灵感,通过印象化,加上想象与美化加工,最后形成具有明显意象性的雕塑艺术作品。雕塑作品的意象化并不是简单将实际事物进行模仿与还原,其源于实际,但是高于实际,其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

(三)绘画性

由于我国古代的很多名门望族以及皇家将绘画艺术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因此,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也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绘画性。中国古代雕塑中绘画形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绘画材料的应用,在雕塑色彩的应用上很大程度借鉴我国古代绘画材料,采用平涂颜料的方式;另一方面是绘画技巧的应用,在线条使用上采用绘画线条形式,使得雕塑具有较强的局部平面感。

二、目前雕塑教学及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古代雕塑语言根基

现今为止,我国绝大部分艺术学院依然將西方雕塑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古代雕塑语言对我国雕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我国雕塑教育不重视我国古代雕塑的情况下,我国艺术学生对我国古代雕塑语言的了解以及学习就明显受到限制,将学习的重点聚焦到西方雕塑艺术上,使得我国古代雕塑语言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二)受西方思想与文化干预

在中国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文化、思想以及艺术形式广泛地传入中国并受到重视,如雕塑艺术,西方艺术成为主流形式。我们一直认为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不同国家之间的艺术交流可以为不同艺术形式增添新的艺术活力,促进各国艺术的发展,但是也要明确只有将艺术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沃土中才能充分焕发出艺术的生机与活力。

(三)雕塑创作缺乏创新思维

在长期的西方雕塑艺术形式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我国一些艺术学校过于注重对西方雕塑艺术的模仿,而忽视了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的应用,也忽视了雕塑创作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中西方雕塑艺术的结合上,由于我国艺术创作者不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语言,因此也不能在此基础上将中西方艺术进行良好的结合与创新。

三、中国古代雕塑语言对雕塑教学及

创作的意义

(一)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学生在运用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之前,学习中国古代雕塑创作思想、鉴赏优秀的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接触与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与雕塑思想,补充了未知雕塑领域的相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在学生后续雕塑创作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新的创作思想与创作格局,在丰富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与促进我国艺术形式的发展两方面都具有良好作用。

(二)加深学生对雕塑语言的理解与应用

我国艺术学院长期偏重于西方雕塑语言的教学与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了解不深刻。而学习中国古代雕塑语言,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我国传统雕塑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加深对我国古代雕塑语言的理解,还可以在学习了西方雕塑语言与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两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发掘对雕塑语言更深层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分析,选择更加适合的雕塑语言加以应用。

(三)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雕塑语言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学生在进行古代雕塑语言的学习以及中国传统雕塑作品的分析时,必然能够从中发现其中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重视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的应用,学生在雕塑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

四、雕塑教学及创作中融入古代雕塑

语言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优秀传统雕塑

当今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活跃的人才大多是全国各大艺术学院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我国艺术学院的教育模式以及发展状况。我国艺术学院应该充分重视优秀传统雕塑的深入研究,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雕塑的了解。首先,要保证对优秀传统雕塑的研究是从专业角度进行的,要充分考虑其优点,以及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不是单纯凭借第一印象与主观印象。其次,不仅要深入研究优秀传统雕塑艺术的作品表现手法,还要深入研究其中包含的民族精神、文化历史、审美理念、美学价值等,保证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将其进行吸收与应用。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将古代雕塑语言融入雕塑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还要充分结合实践。首先,艺术学院教师应该进行中国古代雕塑语言教学,带领学生进行中国古代雕塑的欣赏并解析其中包含的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还要带领学生进行雕塑创作,在其中充分应用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应用,这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三)协调开放包容与坚持自我

不同国家针对雕塑艺术形式进行艺术交流对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学习西方国家等其他国家的优秀艺术形式以及优秀作品。但是,进行其他雕塑艺术形式的学习是为了为我国古代传统雕塑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而事实上,我们现在将西方雕塑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流模式是本末倒置的。我国艺术学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及时进行调整,协调开放包容与坚持自我,保证我国传统雕塑藝术的良好发展。

五、结语

中国古代雕塑语言的应用对于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是目前很多艺术学校没有给予其充分的重视,也没有对中国古代雕塑语言进行充分的研究。艺术学校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发掘中国传统雕塑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内涵,并将中国古代的雕塑语言应用到现代雕塑艺术教学中。除了本文中提到的雕塑教学策略还有很多其他策略值得应用,在不同艺术学院雕塑艺术教学中,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保证中国古代雕塑语言能够良好地应用到雕塑教学中,促进我国雕塑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新翔.浅谈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在高校雕塑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公关,2020(3):137.

[2]刘海滨.雕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18(5):282-283.

[3]李文浩.雕塑基础课程教学中创作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7(2):365.

[4]刘印川.中国古代雕塑语言与当代雕塑教学及创作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88-89.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