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20 世纪中文地理文献中的冰岛

2020-10-15

国际汉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图利玛窦世界地图

□ 费 杰

引 言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汇处,是北极地区重要的地理单元和政治实体。冰岛1918 年独立,1944 年成立冰岛共和国,此前一直是丹麦领土。16 世纪以前,中国历史文献从未提及冰岛,中国人应当并不知道冰岛。大约从16 世纪末开始,来华欧洲传教士将关于冰岛的知识,随同其他地理知识一起逐渐传入中国。本文的研究时段,上起16 世纪末欧洲传教士来华所掀起的第一波有关地理学知识的“西学东渐”,下讫1911 年清朝灭亡。为行文方便,将这一段时期称为近代。①赵荣、杨正泰:《中国地理学史·清代》,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年。周振鹤:《晚明中国地理学近代化的两个表征》,《九州》2007 年第4 期,第190—202 页。

对本研究而言,16 世纪末以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关于冰岛的模糊记述开始出现在中文地理著作。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研究较少,张箭、辛德勇等学者曾讨论过古代、近代中国人对西伯利亚、北冰洋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认识,但都未涉及冰岛。②张箭:《古代中国人足迹和地理知识的北至》,《历史研究》1999 年第6 期,第144—148 页。辛德勇:《中国对瑞典国最早的全面记述——述清末写本〈瑞典国记略〉之历史由来》,《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 年第3 期,第67—85 页。辛德勇:《从晚清北欧行记看中国人对北欧各国的认识》,见辛德勇《旧史舆地文编》,上海:中西书局,2015 年,第303—343 页。本文系统查阅了1911 年以前的中文地理著作,借此管窥冰岛地区地理知识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

一、16 世纪末至18 世纪中叶有关冰岛地理的记述

(一)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2 年来华传教。③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注提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 年。1584—1606 年间,利玛窦将当时欧洲人掌握的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传入中国。利玛窦在中国先后绘制六种中文世界地图,但传世的仅有1602 年绘制于北京的《坤舆万国全图》与1603 年刊行于北京的《两仪玄览图》,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当推《坤舆万国全图》④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绘于1602 年,南京博物院藏。另见《禹贡》第五卷(1936 年),第3—4 合期,《利玛窦世界地图专号》。利玛窦:《两仪玄览图》,绘于1603 年,辽宁省图书馆藏。另见黄时鉴、龚缨晏:《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图4、图8。。其中,《坤舆万国全图》版本较多,但不同版本之间地图内容差别很小。《坤舆万国全图》与《两仪玄览图》其实差别也很小,因为后者就是为了解决前者供不应求的需求情况而重绘的。笔者经初步比较得出,它们在关于冰岛地区的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坤舆万国全图》在格陵兰(原图标为“卧兰的亚”)南侧,大不列颠岛(原图在该岛北部标为“思可齐亚”,南部标为“谙厄利亚”)和爱尔兰岛(原图标为“洗百泥亚”)西侧,大致对应冰岛的位置,绘有“依加里亚岛”。①“卧兰的亚”应当是Gronlandiae(Greenland,即格陵兰)的音译。从位置和发音看,这里的“思可齐亚”和“谙厄利亚”应当是苏格兰和英格兰。英格兰、苏格兰西侧的岛屿标为“洗百泥亚”。据考证,在利玛窦所依据的西文原图上,该岛标为“Irlandia”,也就是Ireland,即爱尔兰。利玛窦所标的“洗百泥亚”,从发音来看,接近于西班牙,估计这里是标错了。参见《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第183—209 页。

(二)艾儒略《职方外纪》

艾儒略(Giulio Aleni,1582—1649)是利玛窦之后又一位著名的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艾儒略于1623 年所著的《职方外纪》,可能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中文世界地理著作。

《职方外纪》在格陵兰(卧兰的亚)南侧,大致对应冰岛的位置,绘有“依兰岛”。

(三)南怀仁《坤舆全图》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比利时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1674 年南怀仁绘的《坤舆全图》是一幅著名的中文世界地图。该地图比较准确地绘出了格陵兰岛,将格陵兰岛标作“青地”。同时在格陵兰岛东南方,大致对应于冰岛的位置,绘了一个岛屿,轮廓非常接近于真实的冰岛。②南怀仁《坤舆全图》绘于1674 年。另见曹婉如、郑锡煌、黄盛璋等编:《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年,图4。岛上标有一个五个字的地名——“衣斯兰的亚”。

(四)蒋友仁《坤舆全图》

蒋友仁(Michael Benoist,1715—1774),法国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744 年来到中国传教。蒋友仁《坤舆全图》成图于1760 年,是16—18 世纪欧洲耶稣会来华传教士所绘最著名的中文世界地图之一。③蒋友仁《坤舆全图》绘于1760 年,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地图绘于1760 年,是为乾隆皇帝五十大寿献礼而绘,完成后得到乾隆皇帝赞赏,又奉命再绘一幅,并于1767 年完成。参见《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图52。

蒋友仁《坤舆全图》中在格陵兰岛东南方对应冰岛的位置绘制了一个形轮廓状非常接近冰岛的岛屿。该岛屿上还有中文文字,但字迹难辨。

(五) 16 世纪末至18 世纪中叶关于冰岛的知识在中国的流传

明末清初,朝廷完全没有关注到冰岛这个遥远的北极岛屿。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也未得到明清朝廷的认可,在官方组织修纂的历史、地理著作中,对这些地理知识进行了毫无道理的批驳、嘲讽。明朝正史——《明史》如此记述:

意大里亚,居大西洋中,自古不通中国。万历时,其国人利玛窦至京师,为万国全图,言天下有五大洲。……其说荒渺莫考。④张廷玉等编:《明史》卷326,列传第240《外国七·意大里亚》,成书于1739 年,收录于《四库全书》。

此外,钦定《皇朝文献通考》⑤张廷玉编等:《皇朝文献通考》卷298《四裔》,成书于1787 年,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年。也有与《明史》非常相似的记述。不过,利玛窦等传教士所绘的世界地图,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认同,并被临摹。但这些临摹的世界地图内容都大大简化,没有标绘冰岛。例如章潢(1527—1608)在其著作《图书编》中几度临摹,简化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其中质量较好的一幅是《舆地图》⑥章潢:《图书编》,约成书于1600 年,曾在万历和崇祯年间刊刻,收录于《四库全书》。。程百二在其著作《方舆胜略》中绘有一幅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潘光祖在其著作《汇辑舆图备考全书》中也绘有东西两半球图,称为《缠度图一》《缠度图二》。这两幅图与程百二《方舆胜略》非常相似,但质量略逊。上述几种地图应当都临摹、简化自利玛窦绘的世界地图。①程百二:《方舆胜略》,成书于1601 年,收录于《四库禁毁书丛刊》。事实上,类似的由中国学者临摹、简化的世界地图还有不少。由于临摹质量不高,内容又大大简化,这些世界地图都没有明确绘出冰岛。

相对于利玛窦,艾儒略和南怀仁等耶稣会传教士的作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更小。王宏翰(约1648—1700),上海人,是17 世纪少数几位接受了艾儒略和南怀仁传入的地理学知识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王宏翰与明末天主教三柱石之一的徐光启(1562—1633)交往甚密,他是否加入了天主教尚无定论。王宏翰最重要的地理著作是《乾坤格镜》,该书“序言”载明,其内容源自艾儒略《职方外纪》和南怀仁《坤舆全图》。②王宏翰:《乾坤格镜》(又名《乾象坤图格镜》),成书于1691 年,藏于浙江大学图书馆。《乾坤格镜》文字部分没有提到冰岛,书中的世界地图非常接近于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但内容大大简化,没有明确标绘冰岛。

此外,17 世纪还有一些中国学者临摹、简化了传教士的世界地图,但还不确定其来源是利玛窦还是其他传教士的世界地图。同样,这些中国学者临摹、简化的世界地图也都没有明确标绘冰岛。

如前所述,16 世纪末至18 世纪中叶,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和蒋友仁等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可能已经在其世界地图中绘出了冰岛。《坤舆万国全图》所绘的“依加里亚岛”,《职方外纪》所绘的“依兰岛”以及南怀仁《坤舆全图》所标绘的“衣斯兰地亚”,在位置和轮廓上都接近于冰岛,发音都接近于冰岛语Ísland 的发音,应当可以认定是冰岛。蒋友仁《坤舆全图》对冰岛的标绘,字迹模糊,因而是否对应冰岛还并不十分确定。不过在《坤舆万国全图》《职方外纪》和南怀仁、蒋友仁《坤舆全图》的文字内容里,都没有对这个岛屿的地理状况进行介绍。

这一历史时期因为礼仪问题,传教士与明清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这必然影响地理学知识的“西学东渐”,不然应当会有更多关于冰岛的地理知识传入中国。1773 年,罗马教廷解散耶稣会,以耶稣会传教士主导的地理学“西学东渐”随即中断。

二、晚清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中国学者 有关冰岛的记述

19 世纪上半叶,天主教、新教陆续恢复对华传教。1858 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等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列强在华传教全面合法化。在传教的同时,传教士也将先进的地理学知识传入中国。笔者在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1822—1900)、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与李安德(Leander W. Pilcher,1848—1893)等英美新教传教士的著作中发现了相关资料。另一方面,与明末清初完全不同的是,晚清的中国学者积极主动地寻求世界地理知识,其中很多涉及冰岛。总体上而言,就冰岛的地理知识而言,晚清的这一波“西学东渐”,传教士的贡献比中国本土学者要小,下文将对相关记述进行研讨。

(一)慕维廉《地理全志》

《地理全志》是近代由传教士编译的一部比较著名的地理著作。该书于1854 年由上海墨海书馆出版,作者是英国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慕维廉。该书《丹国志》一章中,将冰岛译作“冰州”,并记述冰岛自然和人文地理如下:

冰州在大西洋北,总计之方四十万里,气候严寒,户口六万。中有火山,名黑克拉,烟焰上腾,昼夜不息。热泉迅湍悬岭若瀑布,七十余尺。岁有地震,殊为猛烈,生意萧疏,谷果稀少,木多由洋浮至。居民聪慧,善于款宾。内建书院,观星台,会学士处。土产药苔称良。③慕维廉:《地理全志》,上海:墨海书馆,1854 年。该书篇幅较长,于1853—1854 年间由上海墨海书馆分篇陆续出版,后多次再版,1883 年修订,参见慕维廉:《地理全志》,泾阳:关中味经官书局,1883 年。

(二)丁韪良《地志启蒙》

丁韪良所译的《地志启蒙》初刊于1886 年,是一部世界地理著作。④丁韪良译:《地志启蒙》,海关总税务司署印行,1886 年。另见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丛抄三补编》,1901 年,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年。原书题下有“美国丁韪良译”字样,但翻译自何著作,难以确考。①熊月之:《晚清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价值取向》,《社会科学》2010 年第4 期,第115—122 页。段琦:《丁韪良与西学东渐》,《世界宗教研究》2006 年第1 期,第104—114 页。该书有三段文字涉及冰岛,称冰岛为“冰洲” “北冰洲”。

其一介绍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分为大小二派。……小派则奔而北,抵英境诸岛与冰洲中间处沿行”。其二介绍大西洋中脊:“计自非洲之极南土角起,北至冰洲处为止,大抵其间南北长亘,而近中处特高。号曰洋底山脊。……中分为二,……一则东北抵冰洲处”。其三介绍火山:“凡诸火山要皆距水不远,如意大利国之额得那与非苏,以及北冰洲之赫革拉诸火山。”②丁韪良译:《地志启蒙》,海关总税务司署印行,1886 年。另见《小方壶斋舆地丛抄三补编》,第1—66 页。

(三)李安德《地势略解》

《地势略解》初刊于1893 年,是一部世界自然地理著作,作者李安德,美国美以美会来华传教士。③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王红霞:《傅兰雅的西书中译事业》,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6 年。

该书也有两段文字提到冰岛。其一提到冰岛的火山:“在大西洋中亦有两带火山,……一从革林兰岛向东,通过伊斯兰向南”。其二详细记述了冰岛的温泉:“在伊斯兰岛一带之地,约有沸泉一百余处。最大者名大该色耳,每一点半钟必腾沸一次,其喷吐之水柱,直径约一丈八尺,高约十丈。其口约宽五丈。周围堆积砂质,约高三丈。其深入地内之竅,约宽一丈八尺,深约八丈。”④李安德:《地势略解》汇文书院排印,1893 年,第 页。另见《小方壶斋舆地丛抄三补编》,第67—141 页。文中将冰岛分别称为“伊斯兰” “伊斯兰岛”。

(四)徐继畬《瀛环志略》

《瀛环志略》成书于1848 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世界地理著作。作者徐继畬(1795—1873),晚清著名官员和学者。

《瀛环志略》卷四《欧罗巴图》比较准确地绘出了冰岛,并标注“义斯兰地亚,属嗹国”。“嗹国”即现今的丹麦。《瀛环志略》卷四《嗹国》对冰岛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西北大海中有大岛,曰义斯兰地亚,一作西哀尔兰。嗹所属也。地在英吉利三岛之北数千里。气候寒冽,同于瑞典之北境。有火山曰挨哥辣,时迸流火,浆焚庐舍。地震最烈,往往山陵陷为坎窑。其民善捕长鲸,取其油。猎海犬,剥其皮以为衣。⑤徐继畬:《瀛环志略》, 1848 年,见《续修四库全书》,第743 册,史部,地理类,第1—206 页。

(五) 叶子佩《万国大地全图》

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明清时期中国学者所临摹的耶稣会传教士所绘世界地图中能清晰绘出冰岛者仅有清代晚期的叶子佩。叶子佩绘《万国大地全图》,刊行于1851 年,现藏于石家庄市博物馆。该地图应当是中国人绘制的最早的世界地图,非常稀见。据考证,该地图对中国以外地区的绘制主要依据南怀仁的《坤舆全图》。

《万国大地全图》在大致对应冰岛的位置绘有一个岛屿。轮廓非常接近于冰岛,岛上标有一个五个字的地名,可能是“衣斯兰地亚”。其中第一个字字迹略模糊,可能是“衣”字,后四个字比较清晰,是“斯兰的亚”。这与南怀仁《坤舆全图》非常相似。

(六)魏源《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1794—1857),成书于1852 年,是近代中国一部著名的世界地理著作。⑥魏源:《海国图志》,初刊于1852 年,1876 年重刊。另见陈华、常绍温、黄庆云,等点校注释:《海国图志》,长沙:岳麓书社,1998 年。《海国图志》卷四《欧罗巴州全图》标有“卧兰的亚岛”,该岛位置、轮廓非常接近于冰岛。《海国图志》卷四《北亚墨利加州全图》也标有“冰岛”,其位置也非常接近于冰岛。另外,《海国图志·东西两半球全图》也绘有“冰岛”,其位置、轮廓与《北亚墨利加州全图》中的冰岛相似。

除地图外,《海国图志》卷58《大西洋·嗹国》记载:“极北海隅冰岛者,风气凛冽,中有火山,兼屡地震。其居民捕鲸取其油,衣海犬之皮。”这里“嗹国”是指丹麦,19 世纪时冰岛是丹麦的领土。

(七)《括地略》

《括地略》,著者不详,约成书于1829—1877年。①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秩》,上海著易堂印行,1891 年。见杭州古籍书店1985 年影印本。遍查《括地略》中提到的年代,最晚年份是书中第七卷在记述墨西哥史事时提到的道光九年,即1829 年。该书收录于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抄·第一秩》。“序言”写于1877 年,推测该书成书于1877 年。因此,《括地略》应当不早于1829 年,又不晚于1877 年。《括地略》第三卷在介绍丹麦时记述道:“西北海中有大岛曰衣斯兰的,译言冰地”。

(八)孙文祯《坤舆撮要》

《坤舆撮要》,署名安徽孙文祯著,约成书于1898 年前后。②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抄三补编》,1901 年,沈阳:辽海出版社,2005 年。本书成书年代不详。但孙文祯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著有内容相似的《坤舆撮要问答》。另外,《坤舆撮要》收录于1901 年王锡祺编《小方壶斋舆地丛抄三补编》。推测《坤舆撮要》成书于1898 年前后,不迟于1901 年。

该书有两段文字提到冰岛:一是在《大岛及群岛》一节,记述:“在大西洋内者有伊斯朗得及非老爱等岛,悉属丹玛”;二是在《火山》一节,记述:“曰哀克拉,在伊斯朗得岛”。

(九)谢洪赉与赵玉森《瀛寰全志》

《瀛寰全志》,谢洪赉编纂,赵玉森重订,初版于1903 年,是一本中学地理教科书。该书在介绍格陵兰时将冰岛称为“冰岛”。另外,该书在介绍丹麦属岛时,提到“丹麦昔日海业颇盛,故海外有属地数处。……北大西洋内又有法俄尔群岛与伊斯兰大岛”,这里的“伊斯兰大岛”,即冰岛。之后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冰岛的自然和人文地理:

伊斯兰大岛,译即冰洲。在北大西洋内,近北圆线,面积四十万方里,较阿尔兰为大,大过丹国本部二倍余。地多高山,山顶积冰雪。地内火力发动颇烈。计有火山三十座。最著者曰希克喇。高五千一百尺。又多沸泉,高者可射热水上升二百尺。天气最寒,冬令昼仅四小时,夏夕亦短至四小时。五谷不生,惟荷兰薯与椰菜可殖。树稀而矮,多石苔,可供食品药材。居民七万一千,性情善良,奉耶稣教。教育普及。输出货以绵羊小马为主。渔业最要。海中有鰵鲸、海狗。矿产硫磺、煤。首府曰雷克雅未克,居民三千余,城皆小村耳。③谢洪赉编纂,赵玉森重订:《瀛寰全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 年初版,1913 年再版。

(十)周世棠与孙海环《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成书于1906 年,周世棠与孙海环编纂,是中国最早的彩色世界地图册之一。该地图集在《北极周围之地方图》将冰岛标作“伊斯兰”。在《欧罗巴洲全图》将冰岛标作“伊斯兰”,并注明“冰州”。此外,在《丹抹图》(即丹麦)将冰岛标作“伊斯兰”,并注明“冰洲”。④周世棠、孙海环编纂:《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上海、宁波:新学会社,1906 年,第41、51 页。不过,该地图集所绘的冰岛,位置和轮廓都非常准确。

(十一) 王先谦《五洲地理志略》

《五洲地理志略》,成书于1910 年,是清末一部优秀的世界地理著作。作者王先谦(1842—1917),清末民初著名学者。

《五洲地理志略》卷35《丹马国》记载:

西北大海中有大岛,曰义斯兰地亚,一作西哀尔兰。嗹所属也。地在英吉利三岛之北数千里。气候寒冽,同于瑞典之北境。有火山曰挨哥辣,时迸流火,浆焚庐舍。地震最烈,往往山陵陷为坎窑。其民善捕长鲸,取其油。猎海犬,剥其皮以为衣。⑤王先谦:《五洲地理志略》,卷35,长沙:湖南学务公所出版,1910 年,第23—24 页。

不过,《五洲地理志略·丹马国》对冰岛还有更为详细的记述:

二图有冰洲,即挨斯兰岛,徐之义斯兰地亚,一作西哀尔兰者也。谢志云伊斯兰岛,译即冰洲,在北大西洋内,近北极圆线,面积四十万方里,较爱尔兰岛为大,过丹国本部二倍余。山积冰雪,大山三十座。最著者曰亥革拉,高五千一百尺。又多沸泉。天气最寒,冬令昼仅四小时,夏夕亦短至四小时。五谷不生,惟荷兰薯与椰菜可殖,树稀而矮,多石苔。可供食品药材,居民七万二千,性情善良。教育普及,轮出货。绵羊小马渔业最要。海中有鰵鲸、海狗。矿产硫磺,首府曰来加斐革,居民三千余,城皆小村。矢志云,冰洲在方落岛西北,洲北与北极圈相接。岛内火山至今仍喷火者凡七所。海克拉山在岛西南,高五千九十五尺。大喷泉三所,皆温泉。有喷至百五十尺者。讲义云,冰洲在大西洋,当诺威与格陵兰之间,距丹麦本国西北千六百英里。面积三万九千七百五十六方英里。火山最高者为阿里法约库尔,高六千四百十一英尺,赫库纳山次之,六千英尺。温泉甚多,又有间歇泉。其称巨人间歇泉者喷腾热汤,高及六十英尺。曹典球云,温泉中定时喷出水蒸气,并沸汤者,名间歇泉。河多急流,无交通之便,属大洋气候,以纬度论,颇为温暖。盖由于湾流之感化也。空气颇湿润,长流动,无树木,又不适于耕作。多生草,故牧畜最要,谷产仰他方输入。水产甚丰,多输出者。千八百七十四年以来有立法议会,首府雷克雅未克,即来加斐革,在岛之西南,人口三千。案:挨斯兰樋志①“樋志”指日本樋田保熙:《世界地理志》,1902 年。作爱士兰,周志②“周志”指日本中村五六撰,周起凤译:《万国地理志》,1902 年。作爱士伦。亥革拉、海克拉、赫库拉皆徐志③“徐志”指徐继畬《瀛寰志略》。挨哥辣,慕志④“慕志”指英国慕维廉《地理全志》。作黑克拉。⑤《五洲地理志略》,卷35,第23—24 页。

三、关于冰岛的中文译名

冰岛地区地理知识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可以简要地归结为表1。冰岛相对较小,在地理著作中占有的篇幅都不大。由表1 可见,在不同著作中,冰岛的中文译名比较混乱,音译的“衣斯兰的亚”“义斯兰地亚”“衣斯兰的”“伊斯兰”“伊斯朗得”等,接近于冰岛语Ísland 的发音,另有《五洲地理志略》的“挨斯兰岛”接近于英语Iceland 的发音。另一类是意译的“冰岛”“冰地”“冰州”“冰洲”“北冰洲”等。其中使用相对较多的是“冰洲”。“冰岛”这一现代标准译名最早出现于魏源的《海国图志》。

表1 1600—1949 年间中文地理著作对冰岛的相关记述

续表1

四、关于冰岛火山的记述

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以多火山著称。在过去,冰岛火山爆发曾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北半球气候造成显著影响,使得中国出现寒冬、凉夏等极端天气现象,①J. Fei, J. Zhou. “The Possible Climatic Impact in China of Iceland’s Eldgjá Eruption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Sources,” Climatic Change, 76, 2006, pp. 443—457; J. Fei, J. Zhou, “The Drought and Locust Plague of 942—944 AD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394, 2016, pp. 115—122.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些天气现象与冰岛火山爆发有关。

近代地理著作在介绍冰岛时,有很多笔墨都在介绍冰岛的火山,有两点值得进一步说明和讨论:第一,《五洲地理志略·丹马国》所说的“火山最高者为阿里法约库尔,高六千四百十一英尺”,此处的“阿里法约库尔”应当是指冰岛东南部的奥莱法约库尔(Öraefajökull)火山。该火山海拔2 119 米②L. Siebert, T. Simkin, P. Kimberly, Volcanoes of the World, 3rd edi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0.,《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丹抹图·冰洲》也标了阿里法约库尔,这正是冰岛最高的火山奥莱法约库尔,不过作者可能对此并不了解,只是将之作为一个普通地名标在冰岛东南海滨。此外,还有多座火山也都标作“冰田”。Jökull 确实是冰川的意思,“冰田”接近于现在所称的“冰川”。冰岛气候寒冷,雪线很低,奥莱法约库尔等很多海拔较高的火山确实都被冰川覆盖。③K. Sharma, S. Self, S. Blake, etc., “The AD 1362 Öraefajökull Eruption, S. E. Iceland: Physical Volcanology and Volatile Release,” Journal of Volcanology and Geothermal Research 178, 2008, pp. 199—206, 719—739.第二,在慕维廉、丁韪良、徐继畬、孙文祯、谢洪赉与赵玉森、王先谦等人的著作中均有对黑克拉火山的记录,只是译名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王先谦《五洲地理志略·丹马国》在文末加了一段案语:“亥革拉、海克拉、赫库拉皆徐志挨哥辣,慕志作黑克拉”,说明王先谦意识到这几个发音相近的译名应当指的是同一座火山。

这里的黑克拉(当指Hekla)、赫革拉、挨哥辣、哀克拉、希克喇、亥革拉、海克拉等,发音相近。笔者认为,这些译名均指冰岛南部的海克拉(Hekla)火山,这是冰岛最著名的火山之一。前述地理著作应该都是从不同文献翻译、转抄而来,以致一座火山的名称有多种音译名。在冰岛,名称与上述中文译名接近的仅有海克拉火山。上述著作对该高度的记载不一,有约1 553 米(文献记载为5 095 英尺)、1 554 米(文献记载为5 100 英尺)不等。目前该火山海拔1 491 米,与上述文献记载有所出入。不过,因为近代测量水平和海拔高度基准不同,可能会有一定偏差,而且海克拉火山喷发频繁,在1845—1846 年(喷发持续两年)、1878年、1913 年、1947—1948 年、1970 年、1980 年、1981 年、1991 年、2000 年都有不同规模的喷发,对该火山的高度或多或少会有影响。①Siebert, Simkin, Kimberly, op. cit.

不过,《五洲地理志略·丹马国》中“赫库纳山次之,六千英尺”,这一记述有些问题。海克拉火山并不是冰岛第二高的火山,而且海克拉海拔1 491 米和1 828 米(即文献中提及的6 000 英尺)差距较大,笔者也没有找到名称、高度与之相近的火山。

结论

16 世纪末至18 世纪,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和蒋友仁等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将近代地理知识传入中国。在他们的地理著作中,或许已经绘出了冰岛,但是他们还没有将冰岛的地理状况介绍给中国。当时有一些中国学者,临摹了耶稣会传教士绘制的世界地图,但进行了简化,没有标绘出冰岛,直到1851 年叶子珮《万国大地全图》才绘出冰岛,该图基本上是临摹的南怀仁《坤舆全图》。19 世纪后半叶,中国学者和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继续将冰岛地理知识传入中国。冰岛地理知识的传入是地理学西学东渐历史潮流的一个缩影。

中国和冰岛文化交流史是中欧文化交流史的一部分,但一直少有人关注。考察近代冰岛地理知识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是对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开拓,为中冰文化交流史研究添砖加瓦。

冰岛地理知识的传入是地理学“西学东渐”历史潮流的一个缩影,也是考察“西学东渐”的一个视角。本研究一方面揭示了耶稣会传教士、新教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贡献和作用,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地理学“西学东渐”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冰岛火山喷发对全球环境影响巨大,冰岛火山知识是火山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冰岛火山知识传入过程的研究,推进了对火山学西学东渐的认识,因而是近代中国火山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全图利玛窦世界地图
Matteo Ricci: 利玛窦
图画捉迷藏
世界地图隐瞒了什么
礼物与利玛窦的传教策略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宗教、政治与文化:索隐派与来华传教士的易学研究
图画捉迷藏
世界地图版十二生肖
世界地图隐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