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

2020-10-13付淑英戴斌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观维度满意度

付淑英,戴斌荣,陆 芳

(1.心理与认知科学大数据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 盐城 224000; 2.盐城师范学院 教育与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0)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分居两地的一个儿童群体的统称,其中约80%的留守儿童居住在农村[1—3]。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中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之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多与祖辈、亲戚生活或自己独自居住,甚至还有些留守儿童要照顾比自己更年幼的弟妹,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和精神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生活质量水平较低。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关系、生理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等主客观领域的满意程度[4—5]。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相比于非留守儿童普遍较低[6]。另外,研究还一致发现生活质量水平较低的儿童易出现生理、心理及行为问题[7—8]。因此,探究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避免其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有重要意义。

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备受专家学者关注。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人际网络或社会资源中获取各种帮助以减轻其面临压力的一个综合性因素,研究者根据支持的类型将社会支持分为情感性主观支持、工具性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9—11]。研究者发现,社会支持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12],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其生活质量水平越低[13]。

综上所述,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已获得众多研究者的普遍认同[12—13]。然而,以往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大学生、老人等成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此外,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均是包含多个维度的综合性因素,以往的研究多是考察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某一维度间的关系[12],或两者总分之间的预测关系[14],对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不同维度间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也较少。因此,本研究拟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以期为制定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某县9所中小学共5个年级的900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问卷测试,其被试年龄范围为9—16岁,平均年龄为(14.99±1.48)。最终回收有效问卷共840份(回收率为93.30%),留守儿童共为285名(33.9%),非留守儿童为615名(66.1%)。其中,男生419名(49.90%),女生421名(50.10%);独生子女225名(26.79%),非独生子女615名(73.21%)。

(二)方法

1.生活质量量表

研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是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少儿卫生教研室编制的《少年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该量表共包括49个项目,包括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满意度等4个因子。4个因子又包含13个不同维度,即社会心理功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及自我概念;生理心理健康:躯体感觉、负性情绪及作业态度;生活环境:生活便利性、活动机会性及运动能力;生活质量满意度:自我满意度及其他。采用4级评分(1=从不这样;2=很少这样;3=经常这样;4=总是这样),量表有13个反向计分项目。个体在该量表上得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生活质量越低。研究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04,信度良好。

2.社会支持问卷

对社会支持的测量主要参照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并根据实际调查情况进行修订。问卷共包含10个项目,包括主观社会支持、客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个体在量表上得分越高表明其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反之,社会支持程度越低。研究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97,信度良好。

3.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对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p<0.01),且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也显著高于留守儿童(p<0.05),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非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显著高于留守儿童(p<0.05),非留守儿童在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环境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留守儿童(p<0.05),在生活质量满意度维度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

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显著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与生活质量总均分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社会质量满意度均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2。

(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

以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生活质量的各维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均对社会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会心理功能和生活环境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生理心理健康不具有预测作用,支持利用度对生活质量满意度不具有预测作用。见表3。

表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表2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n=285)

表3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回归分析(n=285)

三、讨论与分析

(一)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与以往研究结果[15]一致。基于此,对两类儿童在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客观支持主要为物质资源,支持利用度则是指个体能将他人的支持应用于自己生活的程度。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至少有一方不在身边,这就导致留守儿童的一些物质生活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且父母也无法及时发现和帮助儿童将来自于他人的支持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2]。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而主观支持往往是指被他人理解或接纳的主观情感上的支持,现代化通讯设备强大的功能能够让留守儿童与父母经常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进行沟通。因此,留守儿童在主观上仍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导致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并无显著差异[16]。

另外,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且在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也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质量满意度维度上,二者差异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前者得分仍低于后者,这与以往研究结果[17]一致。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村父母出于补偿心理往往会给留守在家中的子女更好的物质生活或更多零花钱,且往往会通过电话或视频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在主观上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与非留守儿童差异不大。然而,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父母无法及时发现子女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而无法及时满足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和情感心理需要,这就导致其社会心理功能和生理心理健康水平较非留守儿童低。

(二)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研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及二者各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及二者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以往研究结果[17]一致。这说明留守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生活质量水平也就越高。同时,研究还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均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和生活环境两个维度,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如Chu等[18]通过对儿童社会支持的元分析发现,儿童获得的社会支持能够促进其融入到其所处的生活环境中,与家人、教师和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表现出更好的社会心理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研究还发现,留守儿童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能够显著预测生活质量满意度,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如宋佳萌等[19]通过元分析发现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根据社会支持的主效应理论,个体通过整合自己所处的人际网络中的主观情感支持资源和客观工具支持资源,直接对个体归属感和自我价值认可等产生直接积极的影响,提高个体生活质量满意度[20]。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水平,避免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仅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客观物质上的支持和主观精神上的支持,还要帮助他们掌握利用现有的社会支持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主观维度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主观指导与优劣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