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背景的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探索与实践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为例

2020-10-13王北一吴海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专利知识产权师生

王北一,吴海滨

(1.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2.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 150080)

以目标导向培养优秀工程师的专业教育是工程教育的目的所在。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能否以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为依托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工程人才团队,是工程教育的目的。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创造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性权利,是对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予以合法化的民事权利。发明专利指标既是知识产权保护及运用的基石,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以创新为连接点的知识产权工作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工程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高等院校是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组成要素;而且高等院校知识产权的权重不仅是高等院校科技水平、科技成果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高等院校助力科技腾飞、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展现[2]。

一、高等院校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这项工作俨然成为我国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高等院校是知识产权创新发明和价值转化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为工程教育的延续,知识产权创造则成为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议题,同时知识产权工作对工程教育也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一)开阔工程创新的视野

通过知识产权工作,融入法律基础、市场经济等交叉学科,会让大学生从法律、市场等多元化的视角下,在综合性更强的背景下去体会发明创新工作,在复杂的科学技术工作中充分发挥发明创新能力,从而跳出一味追求表面化技术创新的窠臼。

(二)激发工程创新的意愿

知识产权对发明创造、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效果明显,通过宣传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制度,使知识产权的理论意义更加深刻,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工程类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价值,为工程背景的技术人才带来颇多物质回馈,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的本科生将会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形成真正的硬实力[4],从本质上激发工程背景人才的发明创造意愿。

(三)掌握工程背景下创新工作能力

让工程背景的技术人才掌握查询以及使用专利文献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在所查询的他人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规避了现有专利技术的重复性,从而减少了技术开发费用,缩短了研发周期,并减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四)增强工程背景技术人才知识产权意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是国家发展的原生力量。工程背景的技术人才应该具有基本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了解并掌握如何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并在市场中应用。知识产权意识,能为科技成果穿戴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知识产权外衣,促进知识产权的价值最大化,充分保证国家利益和高校利益[5]。

二、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现状

哈尔滨理工大学将知识产权作为学校科研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多次研究和部署知识产权工作,要求全校师生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努力促进学校知识产权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在研究生课程中专门开设18学时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具体知识产权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专利电子申报端口的设立与运行

哈尔滨理工大学开通专利电子申报端口,这进一步推进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进程,为广大师生申报专利创造了便利条件,节省了专利代理费用。并且成立了专门的专利电子申请办公室,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专利电子申请的效率,同时学校还招聘兼职人员为师生提供针对性服务,为高效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哈尔滨理工大学现有有效专利2 319篇,其中发明743篇,实用新型1 576篇。年份分布如图1所示。

(二)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有效推进

宣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于每周五举行“知识产权沙龙”活动,邀请知识产权业内专家,与科技处工作人员、学校师生进行交流。定期举办沙龙活动,及时解决了师生平时所遇到的专利电子申请、专利运营等问题,教师及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得到很大提升,并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2. 学校定期开展关于知识产权的讲座,成功举办了“专利申请撰写”“专利技术信息检索”等专题讲座,普及知识产权法律基础知识,提高了广大师生法律意识与创新的能力,使师生关注并维护自己的科技成果权益,为学校知识产权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创办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线上交流平台,即QQ群、微信公众平台,用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师生线上交流和统一管理。

4. 学校举办“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标识(Logo)设计征集”活动,营造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文化的浓厚氛围。

上述宣传工作促进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同时为工程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使工程背景技术人才想创新、能创新、会创新,有效提升了工程背景技术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等,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工程教育的发展。

(三)知识产权成果显著

近几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得到迅猛发展,2012—2014年,专利申请总量为1 610件,为上一个三年的3.4倍;授权总量为1 222件,为上一个三年的4.2倍。其中,2014年哈尔滨理工大学专利申请量在全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利申请总量上排名第三。2014年哈尔滨理工大学专利授权量在全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利授权总量排名第二。根据中国专利排行榜的统计,2015年8—12月,哈尔滨理工大学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连续跻身全国前十位。2014年和2015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内专利总情况以及发明专利情况分别如图3、图4所示:

(四)知识产权激励机制不断加强

学校出台了各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激励政策,包括:

1. 出台文件将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作为硕士和博士毕业条件之一;

2. 获得专利授权是本科生申请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申请硕博连读的参考指标之一;

3. 学校承担专利相关的费用;

4. 对学生的知识产权创造实行创新学分认可和相关奖励政策;

5. 对授权专利、专利转化成果给予高水平成果奖励,纳入职称评聘、科研工作量考核体系。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哈尔滨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哈尔滨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等光荣称号。专利成果、数量、质量取得显著进步,为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这也是工程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步。

三、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在近几年工程教育兴起后,才对知识产权创新等有所重视,但在整体教育开展和体系建设上仍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6]。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才开始注重大学生知识产权方面的教学,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也开始着手。2006年到2016年,我国大专院校职务专利授权量从10 457件增长到149 760件,年均增长高达30%[7]。到如今,虽然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有些已经成为高校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产权制度尚不完善。学校缺乏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空缺专职专利管理人员。无规矩不成方圆,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的制度最为重要。由于缺少合理合规制度的引领,知识产权工作收效甚微。

2. 高校缺乏知识产权专职管理人才。专职知识产权人才匮乏,即便是存在个别人才,也没有组成有效的知识产权团队。一般性国外高校或者科研组织的专利服务部门,可能会有25名左右的专利服务型人才,而反观国内院校,一般院校最多仅有2—3名专利服务型人员。更不用说对专利技术、知识产权综合管理都熟悉掌握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3. 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高校师生普遍存在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思维意识不强的情况。高校师生通常觉得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刊出即可,对于该成果所产生的市场效益情况并不深入思考。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常常导致其创新成果被他人利用,甚至被占有。

四、高校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工程教育实践的建议

(一)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强化产权文化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涉及面广的社会工程。只有全面熟悉并运用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才能对高校的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等给予合理合法的保护。所以,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培训教育,在校园内普及知识产权法,使全校师生都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潜在的价值[8]。鼓励高校不但针对研究开设相应的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也可以在本科学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概论”等通识课程。还可以针对师生定期举行知识产权培训或开办主题沙龙,提高其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重视学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兼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法律与科技融合、文科和理工交叉的交叉学科。因此,知识产权工作也需要精通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创新流程、专利申请、商业环境等多学科知识[9],具有自然科学硕士或博士学位,既懂技术又掌握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成为最佳人选。鉴于此,可以将知识产权作为交叉学科来建设,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华东理工大学的“3+2”模式,前三年在理工科专业修读,从第四年起修读法学(知识产权方向),合计5年时间,获得法学和理科或工科专业的双学士学位。同时,也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管理科学、服务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

(三)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明确制度

高校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一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师生开展知识及技术创新,把中心工作放在职称评聘、科研工作量考核等方面;二是抓好创新技术,第一时间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高校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加大对非职务发明及作品的保护力度。在高校中,师生个人所授权的专利类型多、数量多。如果对专利的保护和运用不当,将影响到师生对创新技术的积极性。另外,应统一完善合理合规合法的专利管理制度。综上所述,高校应当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大体系中。

(四)加大保护力度,保障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将以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前提,考虑到高校人才的频繁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变得更加重要。科研人员和教师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应保护好核心技术,而且要明晰知识产权的归属。高校在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及成果转让转化时,应掌握相关知识产权的条款,还需建立严格的保密机制,以防止人才流动带来的技术成果流失[10]。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知识产权法律部门或聘任顾问保护知识产权,做好知识产权的纠纷调解、应诉、法律保护等工作,充分保护高校和科研人员的应得利益。

五、结束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工作对工程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高校工程教育仍存在对知识产权创造教育及专利创新意识的薄弱性,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人才培养全过程和高校从知识传授进步到提高学生的素质的道路上,还需要更多的探讨和改革。当此之际,需要认真对待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知识产权的运用,要将知识产权工作向着全面化、深入化、具体化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教育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专利知识产权师生
专利
发明与专利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知识产权
专利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