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深度报道 应对融媒发展

2020-09-26尹绍媛

人文天下 2020年1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深度

尹绍媛

深度报道是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和关注度比较高的新闻事件,深挖事件的内在联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揭示其事件的真相和发展趋向,突破了传统媒体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它基本具备了传统新闻要素的特点,关注从人文角度对新闻事件背后的人和事进行深层意义的挖掘。深度报道与传统媒体的报道形式不同的是,它更侧重于事件现象的本质,对其发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事态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哲理性的分析等。

深度报道注重的是人的生存环境,其人文价值取向首先表现在:生存状态、命运、社会热点和社会矛盾;人物的故事是大众普遍关注热点和焦点。深度报道常常以讲述的方式参与到社会问题,并进行热点的讨论;事件的参与者往往以高度的责任感,用大众视觉来表现事情的背景和发展进程、趋势及个人感悟。报道一经发表,会触动某些弊端,从而引起社会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它彰显着新闻参与社会热点话题,服务大众的职责,并引导事件进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社会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最终要归结为人的问题,深度报道要紧紧围绕着人物生存环境、人物的经历故事,人物内心情感,才能产生社会共鸣。在深度报道中,参与者要按照事件客观发展规律,只有深刻挖掘深蕴着人性、根源的内涵,才能引起受众共鸣,拥有久远的生命力。

从历史发展来看,深度报道产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随着报纸和电子传媒的受众数量的变化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深度报道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关于物价的通信》等引起比较高社会关注度的报道,共同的突出特点是它们客观的为受众提供了社会真实的反映,展示的是人们对社会的全新认知。中国电视深度报道起源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和紧随其后开办的《新闻调查》栏目。上个世纪末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拉近了传播者和普罗大众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受众的选择性,传播开始了向多元化发展。现在,伴随着手机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快速成长,新闻呈现更加碎片化的趋势,传统媒体失去了信息发布一家独大的优势,任何个人或者社会团体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尤其是一些具有突发性的新闻事件。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正是信息渠道过于分散,空洞的新闻标题和千篇一律的内容往往只能带来一时的感官刺激,却无法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求。随着以“内容为王”数字化传播时代到来和传统媒体地位的改变,媒体的从业者认识到:深度报道才是传统媒介发力融媒体传播的真正重器。深度报道具有以下优势:

一、深度报道为受众解疑释惑

如今的社会向复杂化和多元化发展,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思考也趋向多元化,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让受众感到迷惑,使他们对信息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受众对信息的获得已不再满足于表面意义上的一知半解,他们迫切希望知道事件真实性和深层次的原因,这都需要有人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解释和正确引导。答疑解惑——深度报道基本满足了受众的这一诉求。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深度报道承担起了提高人们对社会认识职能,引导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正确识别、判断、分析、选择,从而建构新的价值观。

二、深度报道对重大题材形成舆论引导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基本涉及的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反映的是深层次原因。因此,报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受众,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可见深度报道既可以发挥新闻“短平快”的效果,又能充分运用视频、图片、讲述、评论等灵活表现形式;既向人们讲述事件的客观真实性,又能揭示其深刻的哲理。曾轰动一时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故事原型就来自真实的新闻事件,正是对新闻事件的深层次挖掘,让观众看到了事件背后的真相,甚至影响到了我国药品管理法的重新修订。因此,深度报道能在特定时期内引起受众的关注,媒体的正面引导,帮助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社会认同感,从而使正面宣传占领舆论的主阵地。

三、深度报道能更好地激发受众参与意识,加强舆论监督

深度报道带给人们的是感官上和思维上的冲击,播出后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是因为报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针对个别事件,大多是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自然也就唤起人们关注。同时,深度报道、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是三位一体的,深度报道是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一般是通过批评性报道进行的。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新闻调查》等栏目通过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抓取具有社会关注度的事件,使受众产生认同感,起到了良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我们处在一个获取信息渠道越来越广泛,媒介融合传播的发展时代,以报纸、电视等为主体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也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作为传统媒体优势的深度报道,也势必要产生新的变化和需求:

一、专业化细分,增强深度报道的“深”

深度报道重点在“深”。从新闻的视角来讲,事件只要具备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都可能成为深度报道的策划选题的内容,而专业化细分,更是提高深度报道“深度”的重要举措。我们看到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在进行专业化细分的尝试和努力,培养专业记者,细分报道行业和领域,让记者在具备宏观意识的同时,更具有对报道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和系统化思考,才能有效地增加深度报道的分量。在策划选题时,既要从宏观考虑,正确判定选题的社会价值,选择那些在社会上有关注度或者有特定意义的事件;又要从细节上着手,通过细节展示和专业判断展现深度报道独特的视角和价值。当然,新闻的深度报道选题也要把握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大局意识,从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去考虑,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都可以作为深度报道的,这需要对事件内容进行筛选,精心策劃选题和巧妙设计。

二、运用融媒技术,注重深度报道的时效

有学者认为,“深度报道只要注重舆论导向,有一定的深度就可以了”,对时效性不要过于强调,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在当前媒体融合的新时代,人们对新闻的筛选和过滤已经可以通过很多技术手段来完成,比如某些新媒体可以通过算法来根据受众的喜好精心推送信息。新闻事件的时效性通过融媒技术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得以强化。深度报道与普通新闻报道不同,它需要在新闻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要运用新闻现场、采访、资料、评论等各种手段进行深度追踪、分析。所以,新闻事件的新鲜度是它是否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要尽可能的通过融媒体技术手段增强它的时效性和传播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当然,对应有的非典型社会新闻的深度报道,尽管对时效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把握好合适的时机,恰到好处也非常关键,事件的发展还需要时间,这类报道快了不行,因为时机不成熟,人们关注的点还没有聚起来,一旦时机发展成熟时,马上就要报道出去,也就引起了受众的关注。

传播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深度报道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以及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取向,契合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深度报道内在的结构上的不断创新,为传播事业培育了更多的受众,其丰富哲理和文化内涵迎合了人们对事件的客观需求,反映的是传播与受众之间的内在的心灵的沟通和社会认同。当其它传播形式提供信息量少,事件本身的故事内容缺少鲜明的个性特点,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时,深度报道恰巧满足了大众这一需求。

作者单位: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