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大运河世界遗产认知与遗产教育研究

2020-09-26杨君张育玮

人文天下 2020年16期
关键词:显著性世界遗产大运河

杨君 张育玮

本文基于扬州地区社会调查活动结果,从四个维度分析考量扬州市青少年对于大运河世界遗产的总体认知状况。结果表明:当下青少年对于大运河世界遗产文化的认同度、兴趣度、保护态度较好,但对于大运河世界遗产文化的认知度不深,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遗产教育。

引言

自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中国大运河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沿线地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这其中,不同社群对大运河世界遗产认识构成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社会基础,青少年是世界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也事关世界遗产的未来。扬州作为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牽头城市,大运河河道整治和综合利用形成了较好的示范效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以扬州市初高中学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揭示青少年世界遗产认知现状,进而提出遗产教育的对策,具有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遗产认知与遗产教育概述

(一)遗产认知

认知原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1]。在现理论界内遗产认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公众对遗产的认知态度,包括对遗产的认同与看法等,常被称为遗产的“认知度”;二是在遗产学界中对某项遗产通过调查研究而对遗产本身产生深入认识的过程[2]。这种认识往往交叉与各门学科之间,在进行充分研究之后,学界再对该遗产各方面进行认知研究。刘祎绯则认为,文化遗产认知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都在不断扩展,文化遗产认知是保护的基础和前提,保护则是认知的目的和结果[3][4]。

(二)遗产教育

遗产教育在世界遗产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其既是世界遗产持续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动力。贺云翱认为,“世界遗产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新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有关其课程设置、学科及学术资源整合、教材编写、教师知识结构的转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还都处于探索之中[5]。李志超论述了文化遗产学的意义以及设立相应学科的必要性[6]。《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27条强调“本公约的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条和第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编写了教材《世界遗产与青年人》[7]。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遗产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研设计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研扬州本地青少年对当地运河遗产文化的认知程度、文化认同程度、兴趣度以及保护态度;第二部分则以提高扬州青少年对于运河遗产文化的认知度为目的,考量青少年各方面的意愿程度,设计以青少年为主体,运河遗产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问卷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线发放,问卷发放对象主要为青少年群体,经筛选剔除后,获得有效问卷1132份。

(一)受访者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受访者中女生人数为587,男生人数为545,分别占51.9%和48.1%。调查对象15周岁及以下有37人,占总人数3.2%,16周岁有306人,占总人数27.0%,17周岁有574人,占总人数50.7%,18周岁及以上有215人,占总人数18.9%。受访者均为初中和高中学生,样本具有代表性,可以用于相关分析。

(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检验采用Alpha信度系数法,通常情况下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上表示量表信度好。本研究中运河遗产文化认知量表与研学旅行意愿量表的Cronbachs Alpha(Alpha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969和0.981,说明数据信度好,可以对数据进行后续分析。本次调查问卷题设是在遗产认知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完成的,确保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结构效度进行测量,包括KMO样本测量和Bartlett球体检验。一般认为,KMO值大于0.60,显著性小于0.05,即说明数据具有良好效度,可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通过SPSS 21.0对数据的效度进行检验,两张量表的KMO值分别为0.96和0.957,且Bartlett球体检验P=0.000,说明数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进行因子分析。

三、分析结果

(一)青少年运河遗产文化认知状况总体特征分析

设定得分均值在1.0-2.4之间表示认同度低,2.5-3.4之间表示认同度一般,3.5-5.0之间表示认同度高[8]。统计分析显示,青少年对于运河遗产文化的整体认知状况得分为3.70,属于较高认知状态。但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差异较大,扬州市青少年对运河遗产文化的文化认同度、兴趣度、保护态度程度较高,其中文化认同程度最高(得分为4.71)、保护意识程度较低(得分为4.02),但扬州市青少年对运河遗产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得分比较低(得分为1.55)。由此可知,居住在扬州本地的青少年们与运河遗产文化有着紧密的情感联系,对这份世界遗产有着高度的认同感与兴趣,并认为保护好运河文化遗产十分重要,是一份责任,但由于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者自身等方面原因,使得青少年对于运河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一般。

(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1.性别对青少年运河遗产文化认知状况的影响

Levene检验中显著性若大于0.05,则看假设方程相等时的双侧显著性,若小于0.05,则看假设方差不相等时的双侧显著性,由分析结果可知,四个维度双侧显著性均大于0.05,表明不同性别在兴趣维度、文化认同度、保护态度、认知维度这四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性别对青少年运河遗产文化认知状况不会产生影响。

2.年龄对青少年运河遗产文化认知状况的影响

统计分析表明,兴趣维度、保护态度、认知维度的显著性均大于0.05,则表明不同年龄在这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年龄对青少年在兴趣度、保护意识、认知了解程度不会产生影响;而表中文化认同度的显著性小于0.05,表明不同年龄在文化认同维度上存在明顯差异,即年龄对青少年在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感有影响。

四、提升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成效的对策措施

本次调研围绕大运河遗产的主题研学旅行的行为意愿进行针对性分析,由表1均值可知,被调查青少年在运河文化研学旅行中,最希望深入了解扬州运河遗产文化的文化内涵,其次是希望能够研学中体现扬州运河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

综合调研情况,青少年遗产教育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将世界遗产知识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学校有责任有能力开展好系统的遗产课程教学活动,在教材编写、教学形式和方式方法方面不断创新,寓教于乐,提升青少年对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遗产文化普及活动。将遗产文化与地域文化充分融合,经常性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进遗产世界。以主题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青少年遗产教育与宣传活动。

三是全社会为青少年遗产认同营造浓厚氛围。这其中,既需要主题类研学旅行活动担当主角,同时一些社会机构包括培训机构,应强化世界遗产方面的专题辅导与普及活动,设立专项基金以支持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攀.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蜀道大散关段遗产认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 刘祎绯.我国文化遗产认知的时间扩展历程[J].建筑与文化,2015(06):132-133.

[4] 刘祎绯.我国文化遗产认知的空间扩展历程[J].建筑与文化,2015(02):128-129.

[5] 贺云翱.关于中国世界遗产教育问题的思考[J].世界遗产, 2007, (1): 32-35.

[6] 李志超.文化遗产学的基本概念及大学责任[J].教育与现代化, 2007, 22(3): 7-10.

[7] 孙克勤.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进展, 2011, 1:29-33

[8] 任洪昌,林贤彪,王纯等.地方认同视角下居民对农业文化遗产认知及保护态度--以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为例[ J ].生态学报,2015,35(10):6806-6813.

(作者单位:杨君,扬州大学;张育玮,江苏省扬州中学)

猜你喜欢

显著性世界遗产大运河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遗产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大运河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