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行者——封杰

2020-09-26刘向东

人文天下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京剧艺术家艺术

刘向东

生活中总有一些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他们低调做人,认真做事,直到有一天他们做出了骄人的成就,令人惊异、感叹和敬佩!封杰就是这样一个人。

封杰出身于一个商业世家,北洋时期他的曾祖辈创办的企业既有军需用品,像我们熟悉的歌曲“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歌颂的就是封家制造的产品。又有生活所需,如北京著名的“丰泽园”饭庄就是封家的产业。京剧界的四大须生和四大名旦以及上个世纪初期的京剧名家,大都到封家唱过堂会。封杰传承了祖辈喜爱京剧的基因,从四岁开始就跟着姥爷到北京人民剧场看中国京剧院的戏,耳濡目染,在心里种下了喜爱京剧的种子。

他痴迷、酷爱京剧。平时总是向专业人士学习、请教。苍天不负有心人。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调入中国京剧杂志社,从一个普通编辑做起,在工作中他倾注了自己对京剧的挚爱,任劳任怨,勤奋认真,积极向上,因突出的工作能力和成绩,领导委派他担任《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职务,从此开启了他追学艺术大家的人生道路。

封杰是中国京剧论坛上一位继往开来的行者

2011年9月26日,封杰作为中国京剧杂志社派出的记者,参加了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成立大会活动,那是我们初次相识。我对他最初印象是:寡言少语,不苟言笑,但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记者干练、正派、严谨的个人修养。而我真正认识封杰是从看到他的著作开始,那是2013年的春天,我去国家京剧院参加“二十年再相会”新闻发布会。封杰送给我一本他编著的《京剧名宿访谈》,在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封杰对京剧的传承和发展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感到由衷敬佩。

封杰以超人的执着和艰辛,找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把他们的轶(艺)事记录下来,编撰成书,为中国京剧艺术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著作。

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先生把封杰所进行的这项工作看成一个系统工程,说:“这一系统工程恐怕在媒体工作者中也不多见吧!关键是,他马不停蹄地抢时间进行采访整理工作。据说,他的所有这些采访整理工作,没有任何单位或组织支持,全都是封杰单枪匹马,凭借一己之力,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的确,从创意到圈定受访者,从寻找到约谈,从编撰到出版,经历过多少辛苦和艰难,其中甘苦只有封杰知道。我们只知:没有深厚的艺术积累,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

几年过去了,封杰采访的二百多位京剧艺术家中,有的陆续离世,但很幸运的是,他们的艺术通过封杰的努力保留了下来。正如,京剧艺术家谭元寿先生特以《为的是,莫再留遗憾!》为题,为《京剧名宿访谈·续编》做序:“从封杰的采访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京剧事业的痴迷,对京剧艺术的钻研,对前辈先生的尊崇,对年轻一代的提携。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是个创举。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特别是封杰这样一位有理想、有志向的年轻人。我知道,多年来他不辞劳苦,奔走四方,对年事已高的京剧老艺人进行抢救式的采访,多达百人之上。封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一是他由衷地热爱京剧艺术,愿为京剧鼓与呼;二是极其勤奋,常常为工作废寝忘食。所以,他才被北京京剧昆曲振兴协会授予弘扬京昆艺术特殊贡献奖。”

梅葆玖先生在《京剧名宿访谈·叁编》中以《因爱而执着》为题,评价封杰:“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爱京剧,懂京剧,更可贵的是他把对京剧的这种爱转化为自觉行动,这也是在他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有时候我还在想假如我们的青年京剧演员,也都有封杰这样执着精神去追求艺术,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啊!随着时间推移,访谈录的重要意义就愈发显著,从此意义上说,这堪称京剧领域的一项重要抢救工程,封杰功不可没。”

京剧大家的高度评价,是对封杰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一生事业的鞭策和鼓励。每当提及此事封杰都会表现出感激和敬仰之情。

封杰是一位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学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生不在于多么成功,而在于有价值。封杰是一个勤奮的人,他懂得做有价值的事,这注定了他致力于京剧传统文化的担当和格局。

他的作品归结到一点,就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个点决定了他著作的立意高度和价值。他的著作以访谈的形式,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使用现代录像手段,以画面的形式,完整而直观的保留下老艺术家的现身说法,这种文像结合的治学方法是一种天才的创意,也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治学模式。从封杰开始,中国的京剧理论有了一种新的模式,这个模式或许冠之以——封杰模式最为贴切。如果说《京剧名宿访谈》是一种探索,那么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出品,封杰主编的《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光盘的面世,才是这种模式最完美的体现。

那是2015年4月26日,国家京剧院与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联合举行庆祝“烟台活动基地”成立三周年,封杰受邀参加了活动。我俩交谈的时候,他说:“京剧的一些老艺术家们都有绝活,他们走了,绝活就失传了,这对京剧是很大的损失。如果能把这些绝活保留下来对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这项工作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非常迫切。”

我觉得这种大格局的思维方式,以及这么浩繁的工程,一个人的能力很难做到,应该由一个组织机构出面才有可能完成。但我十分欣赏他的这种想法和创意。可从封杰的眼睛里闪烁出的坚定和他的话语中所洋溢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他的想法得到“北戏”院长刘侗的支持,并聘请中国京剧院的康秉钧老师为顾问。从2016年起,相继出版了《京剧大家绝艺录》系列光盘之“武生篇”、“旦行篇”、“老生篇”、“丑行·小生篇”和“净行篇”。今年还将出版“音乐篇”、“编导篇”,在这项工程中,封杰录制了128位艺术家说戏谈艺,涉及南北艺术风格,艺术家们亲自示范唱腔和动作,尤其是他们的艺术感悟弥足珍贵,其中具有南派特色的《龙凤呈祥》和“包公戏”已然失传。

《京剧大家绝艺录》把京剧艺术的独门绝活收集起来,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这是一个奇迹!

当看到这么多艺术家的访谈呈现在录像中,把各个流派的艺术完整而准确地记录下来,我们不禁为之震撼!假如没有人来做这件事,这将会是京剧艺术多大的遗憾!

这套光盘所采访的艺术家,代表了京剧的艺术风貌,他们的“独门绝活”展现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深刻内涵,所产生的历史穿透力是深远的。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封杰来完成的,这种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智慧,不仅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学者,而且使他一骑绝尘,创造出让侪辈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

封杰是一位备受大师和业界赞誉的新秀

袁世海先生说:爱好京剧多宣传——这是一种期望。

刘曾复先生说:敬业从这里开始——这是一种引导。

梅葆玖先生说:爱京剧懂京剧——这是一种肯定。

谭元寿先生说:为的是,莫再留遗憾——这是一种感叹。

对封杰的支持与赞扬涉及各个领域。剧作家张永和先生在《京剧名宿访谈》的后记中写到:欣闻封杰近期又一如既往,不辞辛劳,再一次采访了40位双鬓尽染,须发皓然的老艺术家,其举无名无利,其书淡雅无奇,然在京剧史上犹如一泓湖水,投入一巨石,必然激起阵阵涟漪,令人驻足俯视,而为至今尚挚爱京剧的千万戏友叹而赞之,珍而藏之。

然,封杰却说:我感谢老先生们的帮助、传授,使我能够得到成长!这是一个心存敬畏和奋发向上的后继者的心声。

十年磨一剑!封杰以对京剧之热爱!以自己的治学模式!以勇于担当的气度!为中国京剧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封杰是一位京剧艺术学耕并重的英才

随着封杰作品的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封杰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京剧界的关注。各地艺术院团、大学校园,各类京剧研讨会,纷纷向封杰发出邀请。也有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传播京剧的文化和京剧人的美德。由此封杰也成为京剧界有话语权的人物。但封杰对这些十分低调和谦逊,他更在意的是自我的修养。最令他难以释怀的是那些曾经接触过的大家,给予他的影响和教导的艺术家,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其中有些已渐渐远行。更有像张春孝、曲咏春、刘元鹏、李伯培、祝元昆、石玉昆、翁思再等,都将封杰视为弟子。封杰说:“自己学识有限,但在这些艺术家的教导和熏陶下使自己从外行到内行,也成就了在干中学、学中干的成长道路。”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正是这些年的采访、学习、积累,使封杰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他始终记得刘曾复先生说的“学,然后知不足”,十几年来,他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一点,接触大家多了,越发觉得自己渺小,越需要不断努力。也许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悟吧!

封杰作为《中国京剧》杂志编辑部主任,既承担着对京剧的传承、传播、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也自觉担当了京剧传承发展的使命,这种使命感使封杰成为了一名高产的著作者。他以超乎寻常的勤奋,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京剧著作:《高韵和鸣》《岳上清晖》《京剧杰英谈》《京韵剧源》《春韵流芳》。三人行必有吾师。封杰目前又涉及新媒体领域,在畅读网络开办“京剧杰英谈”栏目,邀请京剧界前辈畅读梨园艺术和表演风格,收视率高达上百万人。他知行笃学,以化入禅境的工作状态,诠释了一位学者的成长之路!

也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文化志士和爱好者的努力,使京剧得以流传,我们自当珍爱。京剧是国粹,似一座绚丽堂皇的宫殿,里面装着很多珍宝,然在漫长的岁月中,有的已遗失,有的被消磨,有的因侵蚀失去光泽。而封杰则是一位进入宫殿中,凭着对这些珍宝的热爱,沥血凝心,呵护备至,抢救性的整理出一件件珍宝。此刻,我们蓦然发现,虽然宫殿历经风雨,可经封杰的不懈雕琢使这座宫殿中的珍宝依然在闪耀着熠熠光辉。

当我重读著名学者刘曾复先生的序言时,发现文章中写到“封杰以深爱京剧艺术之心尽力尽责,收集来的京剧资料涉及方方面面,他整理发表的文章独具匠心,标新立异,赢得了京剧人的赞许。记得数年之前,我曾赠予封杰‘学,然后知不足来激励他努力工作,勉励他认真做人。今天看来封杰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奋斗着,并初见成果。我为之高兴!”是的。我想刘老先生如果看到封杰今天的成就,一定会为之高兴,为之驕傲!

历史或许会记住,在京剧艺术的圣坛上,曾经有这样一位学者,他的内心有一种对京剧炽热的情感,这种是对京剧的爱。从爱京剧,到懂京剧,是一种成长;从懂京剧到形成使命感是一种升华。他热情勤奋,谦逊严谨,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为了京剧艺术事业东奔西忙,倾力奉献,留下了累累硕果,而他本人也必将因此而被后来者铭记和敬仰!

封杰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赞叹的!他对中国京剧艺术的继承和传播所做出的贡献是令人敬佩的!我为能交往这样一位亦师亦友的学者深感荣幸!也期望未来封杰能够为京剧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山东省鲁东京剧文化促进会会长)

猜你喜欢

京剧艺术家艺术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