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题材小戏创作选题技巧初探

2020-09-26李玉婷

人文天下 2020年16期
关键词:小戏公婆题材

李玉婷

从事戏剧编剧工作已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大大小小的作品写了不少。被专业剧团搬上舞台的有之,被业余剧团排演活跃在乡村舞台甚至田间地头的有之,发表在期刊杂志的有之,写罢搁置甚至多年未成的也有之。坦率地说,十几年的写作并未让我对这项工作驾轻就熟,反而让我更加敬畏这门艺术。回想这些年的编剧生涯,更加深刻认识到创作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何其难也!为更好地总结经验、梳理思路,从而改善创作、继续前行,现试以几部小戏作品为例,分享几点创作心得。

一、选取富有鲜明时代元素的戏剧题材

如何选择好的戏剧题材,往往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问题。教科书告诉我们: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所以戏剧题材一定是从生活中采撷而来。戏剧工作者就是要把我们生活的真善美展现出来,把假恶丑揭露出来,这些主题将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之源。

曾经有位同行朋友介绍过她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收集人物。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人物,她会在脑海中或笔记本上分门别类做出记录。比如:憨厚型的、智慧型的、倔强型的等等。这些素材的积累对于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涉及到如何选用的问题。在这里分享一下本人创作小戏曲《家有贤媳》的例子。《家有贤媳》的选材源于我回到农村老家听到的一件趣事:邻居家的嫂子一向与公婆关系和睦,但最近的一件事却让公婆对她有了意见。原来嫂子每次给公婆买东西,为怕老人家疼钱,她就故意把价格报低,明明一百块的东西,回家来只说三十,这样公婆就会很欢喜地收下“物美价廉”的礼物。但有一次,她经常买给婆婆吃的一种点心吃完了,公公自告奋勇跑去镇上买,可一连跑了几家超市,价格却都比儿媳买的贵很多。满心狐疑的公公多番打聽,终于破解了儿媳买来的东西总是便宜又好的秘密。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心里一动:这不正是很好的戏剧题材吗?有人物有事件有矛盾,既是永不过时的孝亲题材,又符合当代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面貌。于是,我据此构思了小戏曲《家有贤媳》,除了原来的婆婆媳妇,又加入了另一位儿媳,呈现了两位儿媳用不同方式争相孝敬公婆的戏剧情节。为了增加戏剧性,我把大儿媳设计为爱面子浮夸型的,喜欢把两百块的东西虚夸成五百的,而小儿媳恰恰相反,两百块的东西最多说八十。巧合的是,在婆婆的七十大寿时,妯娌俩在同一家商场买回了同一件衣服,报出的价格却是天上地下……通过这样一场家庭风波,让观众看到当今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观念的碰撞。这出小戏由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搬上舞台后,专家及观众的普遍反映都是非常接地气,特别贴近生活。后经导演、作曲、演员等主创人员精心打磨后,入选山东省2015-2016年度舞台艺术精品;2017年入围第十七届“群星奖”决赛;2019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扶持项目。截至目前,该剧已在省内外演出二百多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为编戏的人,我们在敏锐地捕捉到好的题材时,还要进行加工提炼,赋予它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这样才能起到引领观众、启迪观众的效果。

二、选取特殊人物关系构建戏剧性

初学者往往会对“人物关系”这个概念比较头疼。什么是特殊的人物关系呢?所谓特殊的人物关系,是指人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清宫戏中经常涉及到的“九子夺嫡”,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特殊人物关系。“九子”都是皇帝的儿子,也就是说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是手足,这是第一层关系;他们又都是皇帝继承人的竞选者,是竞争者,这是第二层关系;兄弟之间又组合为几个小集团,进而发展为集团之争,这是第三层关系;他们中又有人爱着同一个女子,又形成情敌关系;再加上他们的母系势力,就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复杂的人物关系,每两个或几个人物的碰撞都会有出戏,产生戏剧性。

而在现实题材创作中,类似“九子夺嫡”情形的关系就很难构建了。生活中常见的亲子、婆媳、夫妻、兄弟等等,好像都太普通了,那么“继父母”、“继子女”、“半路夫妻”、“同父异母”等等算是特殊关系了吧,难道我们写戏都要写这样的人物关系吗?当然不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还要具有代表性,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在现实题材的小戏创作中,编剧们也是挖空心思创造出各种看似普通又有着特殊性的人物关系。我在创作小戏《蔫老汉告妻》的时候,里面设计了三个人物:女儿和自己的父亲、母亲,一个非常普通的三口之家。但剧情设计女儿是职业法官,又在家里借用了法庭审案的形式来化解父母的纠纷,因此这三个人物的身份都是多重的。比如:老夫妻既是夫妻,又是原告和被告;女儿是职业法官,十分睿智,同时又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在剧中兼具女儿的善解人意、聪慧俏皮以及作为职业法官的公正和严谨。而在模拟的“审判”过程中,女儿一会儿支持父亲,一会儿支持母亲,本来是父母关系的协调者,却又故意扮演挑唆父母离婚的角色。在这几个角色的变换中,原本普通的家人关系就变得多重而微妙,十分有戏。这个小戏在文化下乡演出时效果非常好,观众十分认可。2018年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扶持项目,2019年入选山东省小型乡村题材推广作品,面向全省文艺团体公开推介。

简言之,我们在设置剧中人物关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规定情境,为人物设置多重多层次的关系,这样的戏才好写,有看头。

三、选取有代表性的戏剧情境组织戏剧故事

戏剧的最终目的是要表现人性。那么人性在什么样的情况和环境下显现呢?比如一位教师,他每天在讲台上温文尔雅地讲课,这是他的日常状态,这种状态无法检验他的人性。所以我们必须把他放进其他的情境里来检验:比如他失恋了,或者正在闹离婚,或者是竞争上岗在即,而他是最有竞争力的两位竞争者之一,这时的他还会和平常一样吗?再假如地震发生了,或者有持枪的歹徒冲进了教室,那么他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个东西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性。

因此我们的戏剧作品要反映的就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对特定事物的感受和反应。如东营市吕剧团《社区新风》的戏剧情境:不辞辛苦、朴实热心、兢兢业业、平易近人的社区书记马芸上任第一天遭遇了附庸风雅、软硬不吃、胡搅蛮缠、难以对付的社区居民“马王爷”;沾化渔鼓戏《老邪上任》:认死理的王老邪刚刚被推选为村监会主任并拿到公章,就碰到了村“一把手”想违规使用公章引进污染企业的糟心事;东营区文化馆小吕剧《钱有富卖鸡》:个体工商户钱有富见财起意,把便宜的肉食鸡当作价格较高的小笨鸡来卖,这事却被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市场管理员抓个正着……这些作品因为选取的情境好,往往一开头就会牢牢抓住观众,并期待下一步精彩的剧情。

四、选取接地气、贴近生活的戏剧矛盾展开剧情

小型戏曲因其短小精悍、舞美道具简单、尤其演职人员少等优势,特别适合下基层演出,因而很大一部分受众为基层百姓。从这个角度说,小型戏曲的选材一定要接地气,尽可能选择老百姓身边喜闻乐见的题材,这样受众才会有认同感。

东营市首届社会文艺团体新创作品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多为这种非常接地气的作品。如小品《村官巧断家务事》,一开篇就是扑面而来的乡村气息:由最常见的家庭矛盾切入,涉及儿媳与公婆、嫂子与小叔子等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媳妇为寻求支持就跑到村干部家里“恶人先告状”,而公公也随后到此,一场家庭矛盾的调解就此展开。当然作品的点睛之笔在于那个“巧”字,观众要看的是“村官”如何“巧断”。但若不是这种随时可能发生在身边的“官司”,恐怕也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同届活动中小戏《一份订单》、《迷糊不糊涂》等均表现出这样的特点。

以上是笔者一些粗浅之见,还望广大前辈及同行老师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谭霈生:《论戏剧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2]狄德罗:《论戏剧艺术》,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1-08.

(作者单位:东营市戏剧文学创作研究室)

猜你喜欢

小戏公婆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小戏骨
“悭吝”公婆
题材